关于液化石油气的详细信息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产品的一种。英文名称是液化石油气,简称LPG。它是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经加压、冷却、液化后得到的无色挥发性气体。从炼厂气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组成,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含硫化合物杂质。从天然气中获得的液化气体的组成基本上不含烯烃。液化石油气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于烃类裂解生产乙烯或蒸汽重整生产合成气,可用作工业、民用和内燃机的燃料。其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是蒸发残渣和硫含量,有时还控制烯烃含量。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当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定浓度范围时,遇到明火就会爆炸。

自然界中由碳和氢化作用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不计其数,通常称为碳氢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这种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碳氢化合物。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常温常压下(20℃,100KPA)为气态,只有在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才能变成液态,故称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的出现和发展与石化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1892年,荷兰首次用天然气做实验,获得了液化甲烷,为液化石油气的液化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初,Walter Snelling博士对汽油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发现汽油挥发出来的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是液体,并成功地从天然气中提取出丙烷和丁烷。随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东欧一些国家也生产和使用液化石油气。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石油资源和炼油化工的发展,不仅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迅速发展了液化石油气,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也大量发展了液化石油气。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行生产或进口液化石油气。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或进口了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液化石油气。美国液化石油气年消耗量约为6000kt,日本约为2000kt。

自1965起,我国在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上海、南京等石化工业发达的城市,以及部分炼油厂所在地区,开始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此后,各大城市相继建设了液化石油气民用供应系统。目前,我国东部大部分乡镇和中部大部分县镇使用液化石油气,并在农村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