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商如何在疫情下构筑“生死防线”?现金为王,保持理性。

客流锐减,运营成本增加,现金流紧张...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的汽车市场雪上加霜,一些汽车经销商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危机之下,车商如何守住筹码,守住护城河?

近日,睿思咨询首席合伙人杨芳接受了证券时报、车资本的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瑞思咨询首席合伙人杨芳

客流锐减,运营成本增加,现金流紧张...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的汽车市场雪上加霜,一些汽车经销商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7家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15家中型经销企业和86家小型经销企业中,约三成企业表示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的企业比例为13%。

危机之下,车商如何守住筹码,守住护城河?构建“生死防线”的关键点是什么?大型经销商集团和中小企业的应急措施有什么区别?政策“保”应该针对哪些细分市场?近日,睿思咨询首席合伙人杨芳接受了证券时报、车资本的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企业要做好。

“持久战”的准备

“人们只有经历过危机才知道稳定的价值,现金是我们抵御风险的最好筹码。2020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以现金为王,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杨芳对证券时报汽车资本表示,汽车流通行业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来支撑。一旦销售和售后服务急剧下降,企业的现金流就会瞬间紧张,陷入僵局。

杨芳认为,从短期来看,疫情对汽车经销商的影响是降低企业收入,对现金流造成压力。从长期来看,疫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信心和市场走势。

“虽然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在疫情过后释放,但我认为这只会带来短期的波动,不会带来大的爆发。”在杨芳看来,结合2019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这次疫情过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会下降。

“企业的恐慌不仅仅来自疫情本身,而是来自疫情过后对市场形势的不自信。”杨芳建议,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短期内采取“休克疗法”,极度瘦身,进行现金流集中管理。

“过去日子好的时候,有些车商不太注重现金流的管理。当他们真正遇到危机时,才发现漏洞百出。”杨芳说。

证券时报车都了解到,不少车商已经开始开源节流,以维持现金流的稳定。杨芳认为,企业自救是不够的。短期来看,企业要想渡过难关,需要外部的帮助,比如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不过,她也提醒证券时报和车都,政策支持只能在短期内帮助企业。从长期来看,疫情会加速汽车流通行业的管理变革。

杨芳对证券时报汽车资本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汽车经销商的投资人话语权很弱,经常被下面的人“牵着鼻子走”。即使他们想找出缺失的地方,解决腐败问题,或者管理团队大换血,也会受制于行业潜规则,无从下手。这次疫情的爆发,加剧了汽车经销商的淘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把话语权还给投资人。投资人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凑型管理,梳理人才结构,真正完成企业的深远变革。

大中型企业需要自己的战略。

疫情爆发后,很多行业协会都做出预测,认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会更突出。证券时报·车都注意到,无论是大型经销商集团,还是中小型经销企业,近期都在采用网络直播、VR看车等创新模式获取客户,以提振销量。

杨芳认为,企业在社会层面和消费层面的创新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企业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深层次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她看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进行深层次变革时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

对于大型经销商集团来说,最重要的是紧跟国家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挖掘衍生机会。

对于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低温冷藏,快速减肥,梳理好自己的结构,争取坚持到疫情结束。

“对于弱势企业来说,死得晚不如死得早,及时梳理自己的优质资产,在并购中卖个好价钱。”杨芳预测,行业内“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会越来越频繁,疫情过后,行业内会出现一波并购潮。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此时此刻,越是理性,就越是可持续。”杨芳补充说,预计疫情缓解后,大部分车商会采取低价促销的形式来抢客户,很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价格战”。

对此,她认为单纯通过降价来赢得客户是不明智的。对于不同规模的车商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寻找优质客户,利用优质客户增加利润。

在杨芳看来,归根结底,企业的健康结构是可以打硬仗、打持久战的。疫情的到来,加速了行业弱势企业的出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

理性对待政府补贴

鉴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日前,多家汽车经销商企业呼吁政府出台适当的扶持政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向银监会和商务部提交了紧急报告,希望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证券时报·车资本注意到,目前,国家还通过减免税费、增加贷款、降低利率、延长贷款、保供保支等方式,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杨芳认为,企业应该对政府补贴持谨慎态度。特别是不能因为补贴的作用,造成市场瞬间激活的假象。总的来说,企业应该采取节约的管理措施,杜绝粗放式管理,在跟上顶层设计的同时,做出自己的预测,特别是不要被补贴冲昏头脑。

“政府补贴是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做一个谋生的行业,但在落地的过程中,也造成了一些过度投资、产能过剩、价格战甚至‘作弊’的行为。”杨芳建议,除了实际的财政补贴,政府还有很多措施可以引导和扶持企业。

她认为,在此期间,政府部门可以细化行业标准,帮助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人才筛选和培训,从而加速不达标企业的退出,让优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更多价值。

“我们相信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会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我们也相信这次疫情会让更多的创业者清醒过来,抓住转型的机会。”杨芳认为,企业转型的关键不仅是明确自身的管理架构,还有人才架构。因此,她强烈建议,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可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引导,有助于企业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资料来源:第一电力网

作者:汽车之都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