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魁星楼的历史
魁星,又名,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因四颗星呈“斗”字排列而得名。又名“窦奎”。获胜者是第一个。
重建后的魁星楼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面貌,底部四角,顶部为八角形。这座大楼有六层楼高,地上五层,地下一层。该建筑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总高度22.4米。从建筑上看,一楼四壁绘有祖国名山大川,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二楼是观景楼,挂有当地著名书画作品,配有中国四大名楼的画;三楼是海城文化人的艺术交流场所。自1977恢复高考以来,前三名考生的名字一直刻在黑色花岗岩上。现在一直刻到2000年,为后者保留了几十块花岗岩。第五层是造价654.38+万元的魁星神木雕。在那里遇到一个老人,我问他魁星楼西侧的那棵树叫什么名字,老人答不上来,只说是老了。然后老人说:“这魁星楼在当地是有名的。每年都有八个村的学生和远道而来的家长络绎不绝地来这里为孩子们祈福。”。怀着崇敬和谦卑的心情,我绕着魁星楼走了一圈,为今年高考的外地小姑娘们祈祷。魁星楼周边可见高大的老槐树,恰逢花期。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簇簇乳白色的槐花晶莹剔透,山坡沙地郁郁葱葱。爬到最高点,城市的景色一览无余。东南角正对着清真寺,东北角可以看到海城市中心医院。位于承德市南部半山之巅,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由当时的承德知府海中所建。它是继外八庙之后建造的最大的道观。魁星楼因崇拜魁星神而闻名,魁星神是“开悟和幸运的冠军”,方圆千里来的学生争相朝拜。后来因年久失修而毁于一旦。
新建的魁星楼位于原址的半山上,占地100多亩。它的建筑规模比原来的建筑大得多,而且增加了许多富有文化内涵的新内容。景区内的主要建筑色彩斑斓,雄伟壮观。它们层层叠叠,自上而下有楼、廊、堂、亭、园,呈现出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主楼建在山顶,连接大地与天空,气势磅礴。献给文学运动的冠军魁星神,率先指出头把交椅的时刻。山腰的碑廊宽阔舒展,镶嵌着古代圣贤、特色碑刻以及与道教、魁星信仰有关的木雕场景等。,展示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激励后人学习进步。门厅配有一系列壁画,如张天师,一个大型道教保护神,所有这些都是用滴金粉绘制的。神像栩栩如生,堪称优秀的寺庙壁画。象征道教三十六洞天的三十六级丹阶之下,是一座高大的龙门,与主楼主人的才华和笔墨遥相呼应。
魁星楼位于海城城南的措台山公园,原为“临式八景”之一。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民国十二年重建,文革初毁,1999年重建。
魁星楼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据《汉书》记载,魁星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后来被称为主宰文学运动的神,所谓“魁星为状元”,故建亭祭祀。
魁星,又名,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因四颗星呈“斗”字排列而得名。又名“窦奎”。获胜者是第一个。
旧魁星楼是两层六角形建筑,后改为八角形三层建筑。青砖绿瓦,而不是屋檐拱门,一字排开的是龙兽,一个是“亡命”,一个是“追下”,三个是“助虎食”,四个是“东张西望”,五个是“坐地分赃”。翘起的屋檐上挂着一只鸟警铃。风一吹,叮当作响,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该建筑是一座木制的“魁星”雕像。绿色的脸,金色的眼睛,手举起来脚抬起来,可怕的形状。身上刻着八个字:克已复,是新的修养。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拿着笔,好像是状元。
辽源魁星塔位于辽源市中心的龙山公园内,气势雄伟,风格独特壮观,是中国玄门(道教)最高的塔。它是辽源市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光绪三十四年的辽源魁星楼,记录了辽源的历史渊源,蕴含着丰富的关东文化。它在20世纪40年代被战争摧毁。2001重建。
新建的魁星塔高66米,底座直径40米,塔身直径24米。它是中国最高的塔,被誉为“玄门第一楼”。
魁星楼下面一层和二层是燎原博物馆,上面七层是宗教活动场所。
现在,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进入辽源,可以看到高高耸立在龙山山顶的魁星塔,高耸入云。场面壮观,不仅成为辽源一道亮丽的风景,也赋予了辽源深厚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