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古方:五苓散,通阳利湿,保肝降血脂,利尿,可治11疾病。
全方由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和五味中药组成。
1,五苓散适用于脂肪、血糖、尿酸等物质代谢不完全引起的高渗性水液潴留状态。
这种状态的形成,大多与过度使用抗生素、激素、保健品、化疗药物、饮食过于油腻、长期大量饮酒、滥用味精等食品添加剂有关;还与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有关。古代中医用“水藏”来解释,也有人称之为“水毒”。
代谢紊乱、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局部水肿性疾病在该综合征中常见。
应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低下,或胃肠道内水分停止,或呕吐或腹泻。五苓散是体腔积液的清道夫,尿液通畅是有效的标志。
2.五苓散多用于腹泻为主的疾病,如胃肠感冒、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脂肪肝、小儿腹泻、夏季西瓜腹泻等。
本方可根据病情单用,或与半夏厚朴汤、魏萍散、六一散、藿香正气散配伍。
胃肠感冒,用半夏厚朴汤合藿香正气散最好,对抗生素无效的夏秋季节腹泻最有效。
报道称,五苓散对婴幼儿腹泻有积极作用。本方可以纠正体内水分的异常分布和排泄,使许多顽固性腹泻迅速得到改善,尤其是伴有脱水的腹泻。脂肪肝患者拉肚子我用过,也有效果。
3.五苓散用于各种呕吐,如饮酒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妊娠呕吐、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等。
水进则吐,尤其是大量饮水后饮水,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口渴、少尿、面部潮红水肿、头晕胸闷等。五灵粉有效。这样我们就能解决问题。
4.五苓散可以治口渴,可用于干燥综合征患者。口干眼燥伴有水肿、大便不规则、舌胖有齿痕、口干腻苔腻等。配合小柴胡汤,可缓解口干、消除疲劳、止泻。
5、头痛剧烈,常规方法无效,可以试试五苓散。
日本一项临床研究表明,五苓散合吴茱萸汤对70%的经期偏头痛患者有效,有效患者大多有以下临床表现:
下雨前一天,头痛加重,头重、头晕、肿胀、排尿不利;无效者通常没有上述表现。(日本医学杂志,2017,第1期,第34-39页)此外,本方还可用于脑肿瘤性头痛、垂体瘤性头痛、偏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如果五灵粉适合人。
泽泻、白术可大量使用。
6、眼部疾病,如葡萄膜炎、玻璃体混浊、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视乳头水肿、夜盲症、急性泪囊炎等。、畏光、视物模糊(头晕)、头晕、步态不稳、头痛、头晕、浮肿、口渴等患者可使用本方。
7.体腔积液,如肝硬化腹水、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盆腔积液、肾积水、鞘膜积液和羊水过多。
我常加白芍、牛膝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水肿腹泻。
8、肝病多见于五苓散综合征。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症如腹泻、口渴、多汗、面色黄黄、舌淡等可用本方治疗。
水肿、血清白蛋白低者,应重用白术;轻度黄疸,加茵陈蒿;轻度贫血,配合当归芍药散;腹水、吴和珍汤、牛膝等。
9、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痛风等。糖尿病患者也有大量口渴、有黏腻感、呕吐清水、间歇性腹泻,约占20%以上,与五苓散证的口渴、呕吐、水样腹泻相吻合。
五苓散证的“小便不利”符合糖尿病多尿症。如果口腔黏腻,舌苔厚,用五苓散中的苍术更好。高脂血症患者多有肥胖、多汗、口渴、腹泻、腹胀等。,而舌苔齿痕肥厚、脂肪性腹泻频繁者,适用五苓散,方中泽泻宜重用;加入茵陈蒿可以减肥。
痛风患者大多饮食偏胖,怕热、出汗、腹泻、口渴。他们可以经常服用五苓散。足肿痛,加牛膝;关节红肿,加黄柏;剧痛,请勿触摸,加附子;多汗浮肿者,加麻黄、石膏、甘草(月脉汤)。
10,五苓散可用于皮肤有明显渗出或水疱的患者。
日本医生常用五苓散治疗扁平疣、黄瘤、脂溢性皮炎、脱发、多形红斑、水痘、带状疱疹、顽固性湿疹、手足水疱性湿疹等皮肤病。
11.服用这个方子后,“多喝温水,出汗越多越好”是张仲景的心得。
服药后喝凉的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或加重腹泻。应指导患者平时不吃生冷食物,调整饮食结构,戒酒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