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庞大的架构对奔驰开放了吗?BBA为电气化改造“战斗”的观察
文|郭文静
图|来源网络
奥迪、宝马、奔驰的电气化转型之战愈演愈烈。
65438年10月6日,国人还沉浸在国庆假期里,奔驰又在千里之外为自己的电气化改造之战再添一把火。在以“奔驰战略升级”为主题的线上投资者及分析师大会上,奔驰重新梳理了下一阶段的战略升级目标,其中电气化转型仍是重点。
根据新的战略规划,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奔驰将推出两个电动汽车专属平台,以支持所有产品的电动化普及,包括大型纯电动汽车平台EVA和紧凑型和中型纯电动汽车平台MMA。其中,首款基于EVA平台的新车EQS将于2021上市,WLTP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EQE和EQS紧随其后?越野车和EQE?三款SUV车型也将陆续上市;从2025年开始,MMA平台车型将陆续上市。
此外,AMG、Maibakh和G级车未来也将提供电气化产品。除了专属的电气化产品平台,奔驰还发布了“EQXX Vision”技术项目,旨在将更多更好的电气化汽车创新技术研发成果快速应用到量产车上。实现手段是对内实现汽车工程团队跨职能、跨专业的合作,对外深化与行业相关专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作。
可以说,为了实现电动化转型,奔驰准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也是几乎所有传统车企的选择,但何时启动转型,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保持什么样的转型步伐,与谁合作,都考验着企业的判断力。作为奢侈品牌的领导品牌,BBA在这场转型战役中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成败。
走纯电动路线还是混动路线,是车企开始电动化转型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整个汽车行业一直争论的话题。当然,公司实际上明白最好的方法可能是两者兼得。在这个阶段,混合动力是过渡,并逐步发展到纯电动路线,但现实可能不允许。
一方面,同时开发多条技术路线意味着更高的R&D成本,而众所周知,电气化改造是一项巨大的投资。如果在R&D的大量投资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那么任何企业都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成本。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纯电动路线的大力支持,以及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横扫,也让车企不得不考虑尽快拿出相应的产品,避免被市场和对手淘汰。
这在BBA的转变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混合动力汽车到纯电动汽车,从油电到专属纯电动平台,电气化转型的重头戏是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在专属平台上。
奔驰准备了EVA和MMA两个专属平台,覆盖中大型到紧凑型轿车。奥迪的思路基本相同。它准备了两个平台,PPE和MEB。前者是和保时捷共同开发的,后者大家都很熟悉。是大众集团电气化转型的重要武器。目前奥迪已经量产了e-tron纯电动SUV,也在北京车展上亮相了e-tron。Sportback、Q4?E-tron概念车。
至于在电气化改造领域起步的宝马,在专属平台上似乎步伐较慢。目前还没有推出专属平台,也没有公布相应的研发计划。
9月中旬,宝马iX3完成了在中国的首次上市。这款车是宝马集团主流汽车系列中的首款纯电动SUV,是首款搭载第五代eDrive电驱动系统的产品,也是首款以中国为唯一生产基地并供应全球市场的车型。被认为是宝马电动化转型新阶段的战略车型。
同时,这款车与宝马X3同平台开发,采用相同的底盘和车身结构。用宝马的话说,iX3拥有和X3一样的豪华品质,但在外界看来,难免会被贴上“油改电”的标签。
今年2月,宝马重申立场,将延续原有的电气化布局,不会沿袭奔驰和奥迪的战略。宝马集团董事长戚普曾强调要给客户“选择权”。通过搭建模块化、可扩展的智能汽车平台,让每辆车都有不同的动力选择,让消费者真诚选择电动出行,而不是人为将行业划分为电动车和内燃机车,阻碍消费者的选择权。
这种不同的选择背后,有对市场需求的判断,也有对技术路线的不同倾向。更重要的可能是成本和企业利润的考虑。对于任何一个单一品牌来说都是巨大的成本挑战,尤其是对于年销量并不大的奔驰和宝马来说,奥迪的优势在于年销量上千万的大众集团。
近年来,BBA宣布将加大对“新四化”改造的投入,同时总会有相应的“降本增效”计划,可见车企正面临着这场产业转型的成本压力。
在奔驰的最新战略中,2030年电动车将占新车销量的一半以上,企业对内燃机车型的投入将快速减少,传统内燃机车型数量将减少70%。奔驰还宣布扩大成本削减计划,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本支出、研发和固定绝对成本。
根据奥迪去年发布的企业战略重组计划,预计到2025年,奥迪的电动汽车销量将占其全球总销量的40%左右。为此,奥迪将在电动出行、数字化和高级自动驾驶方面投资约6543.8+04亿欧元。同时,奥迪预计到2025年将裁员9500人,预计将为公司节省60亿欧元的人力成本,以推动电气化改造。
今年5月,宝马也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到2022年底,要实现价值超过6543.8+02亿欧元的效率提升潜力,同时也有裁员的消息。
在如此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就连BBA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而此时,中国盟友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作为这三个品牌最大的单一市场和全球最大的纯电动市场,中国市场在BBA电气化转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谁能从中国市场汲取更多力量,谁就能在未来的电气化时代保持领先。
在这方面,BBA并不慢。在加强与现有合资企业合作的同时,他们也在拓展新的盟友。戴姆勒和吉利的合作正在加深。除了我们已知的smart品牌的电气化改造,据业内人士透露,吉利集团不久前发布的浩瀚大海架构已经授权给戴姆勒。对于奔驰来说,如果有现成的纯电动架构,成本压力会大大降低。
虽然宝马与长城汽车的合作尚未落地,但参考戴姆勒与吉利的合作,双方的牵手也充满想象空间,而长城汽车纯电动汽车品牌欧拉近期的表现十分抢眼,宝马在纯电动平台的“短板”或许可以通过此次合作在某种意义上得到补充。
奥迪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一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一般,但是另一个合作伙伴SAIC集团在这方面有着比较深厚的积累。随着大众MEB平台车型的逐步落地,奥迪的电气化步伐不会太慢。
在电池方面,BBA已经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郭萱高科、福能科技等中国本土电池制造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加上与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原材料企业的合作,“中国盟友”对BBA电气化改造的贡献越来越大。
写在最后
面对电气化转型,BBA有不同的策略。目前我们很难判断哪种策略更好。即使对于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上风”的纯电动路线,业界也一直众说纷纭。在最新版本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明确提出混合动力是有效的节能汽车技术,纯电动汽车和节能汽车要同步发展,这被外界解读为中国支持混合动力路线。
这对于坚持多技术路线的宝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无论是哪家车企,这种转型都绝非易事,BBA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