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股票是什么意思?

限制性股票是指上市公司根据预定条件授予激励对象的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份。激励对象只有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条件,才能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受益。

从国外限制性股票方案的设计实践来看,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取条件;第二是出售的条件,但总的来说,重点很明确,尤其是第二个方面。并且方案是根据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限售股应注意以下环节:

1.授予日期。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是指在满足计划要求的授予条件时,公司根据股东大会通过的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计划向本公司员工实际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日期。

2.锁定期(锁定期)。锁定期是指公司员工不得通过二级市场或其他方式转让限制性股票的期限。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限售股自授予之日起满1年不得出售。

3.解锁期。锁定期结束后,进入解锁期。在解锁期内,如果公司业绩符合计划规定的条件,员工获得的限制性股票可以按计划分阶段解锁。解锁后,员工股份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出售。

对于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公司员工获得了公司授予的股份,但这些股份是限制性的,员工不能以任何形式转让并获得收益。因此,在授予日,员工获得的限制性股票不同于国税函〔2006〕902号文件中提到的可公开交易的股票期权,不是具有确定价值的财产。只有在解锁期内,员工符合股权激励计划的解锁条件,且公司实际解锁员工的合格限制性股票,员工才能实际获得具有一定价值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