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乎的都是些什么人?
问题2:知乎上的人都是些什么人?百度和百度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感觉知乎的人看似牛逼,实则心浮气躁!都一样。
问题3:去知乎的都是些什么人?知乎是一群渴望未知,愿意分享熟悉的人,是网络精神的体现。是Web2.0时代的引领者和追随者。
问题4:谁用知乎?都是尖子生。
问题5: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智虎采取行动的能力,或者说执行力。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真理过多,行动不足的时代。
高票答案大多在说各种抽象的道理,听起来没错。然而,现代文明人面临的困境是:“所有的道理都懂,但都没用。”
所以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尤其是拥有更多知识和信息的人(比如经常刷知乎的人),最重要的能力就变成了:采取行动的能力。
行为能力包括三个层次:1。自洽的三观。2.勇敢点。3.爱情。
1,自洽三观。它意味着行动和想法的兼容性。
这是采取行动的基本前提。自洽是指我们对世界价值观和人生的认知没有内在冲突,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和逻辑顺畅的状态。比如,如果我们认同世界是一个主观的存在(比如心外无物的唯心主义哲学),那么我们就应该认同生命和价值只存在于主观,不会用太大的环境压力让自己痛苦。你的活法,你对价值的定义,你活着的意义,都是你自己决定的,而不是别人。这是一个自洽的三观。
你为什么提起这个?人们缺乏行动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三观不一致。我们一方面总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又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可以控制世界,可以改变世界,这其实相当于承认了主观能动性的无限边界。这是一种不一致的三观。
人的认知和行为比我们想象的要一致,要诚实。说到底,那些不相容的,永远不会被接受,永远不会被执行。知识,尤其是高度抽象的真理,依赖于具体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理解真相背后的价值,而隐含的价值又与你自己的价值观相冲突,那就很难贯彻执行。
比如说。在认知层面上,你完全认同阅读有助于个人成长,但实际上,你很难长期坚持下去。为什么?坚持读书所隐含的价值观,其实就是禁欲,“坚持”这个词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为了达到这种坚持,你需要长期剥夺自己对其他事物的享受和快乐(比如更轻松地玩社交媒体,比如看电视剧),而这个道理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就是禁欲。
但事实上,你享受每一个快乐的时刻。如果有可能,你甚至想在床上睡上三天三夜,吃遍这个城市所有好吃的餐厅,睡遍所有最新款。你的价值观和阅读背后的价值体系是不相容和冲突的。所以你的行为自然会诚实,你会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你会享受每一刻,你不会坚持读书(而放弃每一刻的享受)。
为什么“人人都知道真相,执行力却很差”的现象如此普遍?——秦晓明的回答
2.勇敢点。勇气意味着对行动的偏好。
勇气其实是一种能力。有时候,我们的三观是自洽的,知识上也没有严重缺陷,但还是缺乏行动的动力。这可能是因为你不够勇敢。你害怕,你不敢出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挣扎至死。这种状态在另一个回答中被我称为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
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没有行动的斗争-秦晓明的回答
勇气包括:偏爱行动,为接受失败留有余地。
人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会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得到不断的反馈,进而修正、认知、完善、强化。通过行动,通过走出我们狭小的世界,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接触更广阔的人和事,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对世界与我们关系的反馈,对我们认知自己的反馈,不断评价自己,认可自己。行动的过程就像把自己作为一个陌生人扔出去,独自一人在世界上。
这样,你收获的是勇气,失去的是依赖和随之而来的懒惰:既有智力,也有行动。动作本身具有多重意义,时间久了,动作会变得更加神奇,给演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行动的这种属性,我们可以不断地定义它,使之成为下一步的起点,这就是为什么行动永远是第一位的。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
问题6:什么样的人喜欢知乎?在热爱和分享知识的基础上,我觉得具备以下特征的人会更喜欢知乎。这里的喜欢指的是不把知乎当成无聊消遣取乐的爱——
1.愿意了解和已经了解知乎的人。
很多人总是在知乎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说自己的问题没人回答,说知乎的问题都是关于它的,说知乎是精英玩的地方,说知乎是装13的地方……总之每个人都有抱怨的理由。
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在引导新用户方面做得还不够,但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你去知乎获取知识。如果连发现知识的能力都没有,真的不能怪产品本身。知乎不是百度知道的,而是真正让知乎不堕落成知道知乎价值的人。最近看到很多无意义的问题,总是污染我的视线。其实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使用搜索引擎或者问别人或者查阅文献来了解的,只是要养。现代社会很多方便快捷的东西让人们越来越懒,但是如果你连获取知识都想偷懒,那就不要学习了。
另一个是调查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让每个人都提出自己对某一点的看法,这是值得鼓励的,因为每个人都能受益;但是如果你想知道每个人的爱好,习惯,口味等等,每个人不可能都有一样的东西,不如换个地方聪明点。
2.懂得让产品俘虏的人,而不是懂得被产品俘虏的人。
总觉得一个产品再差,也有人用的好;再好的产品,也有人用它来打酱油。我们使用一个东西对自己有多大价值,取决于我们的能力。具体到知乎,就是如何找到你想要的领域,如何找到你想要关注的领域的人。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如何让你的问题和回答有价值,都是我们在知乎应该思考的问题。请不要总是抱怨网站的缺乏让你无所适从。真正有脑子的人会想办法解决问题。
问题7:知乎上的用户都是些什么人?感觉自己无所不知。行业精英。
问题8:知乎是一群有点素质的人。一般都是学历高,相关行业资历略深的人。
问题9:知乎是一个真正的在线问答社区,氛围友好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观点,为中文互联网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知乎网站于2010年2月开通,三个月后获得李开复投资,一年后获得祁鸣风险投资近千万美元。知乎以前都是邀请注册的。2013年3月,知乎对外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注册用户从40万迅速攀升到400万。
问题10:什么样的人适合留在知乎一线城市?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
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你——你有最新款的私家车,不愁堵车,不愁停车;你家阳台朝南,不担心房价,不考虑买第二套;你不是文艺青年,不喝瓶装水,按时吃饭,周末陪父母,从来不租东西,不搞异地恋。你是慢生活的信奉者,你已经达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
可惜你与现实背道而驰——你10年的青春租了一个30平米的小房子,每天通勤2小时,一年不回家看望父母,只有泛泛之交,没有知己,把网络当成了你的精神慰藉。你习惯了抱怨城市,每天上班忙着偷菜。你坚信自己只是在等待机会,直到青春耗尽,才意识到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一切都是从你选择留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开始的。社会学家郑也夫说,人生无非追求三种状态:安逸,* * *,牛b,其实也是一道城市选择题:因为年轻,所以爱冒险胜过安逸,爱牛b胜过安逸。你自愿带着最诱人的人生愿望和最残酷的生存逻辑进入一线城市。这是一次风险投资:100个梦想者踏入了这个人才辈出的江湖,其中99个总是发现“牛B”只是一个泡沫。
“逃离北上广”意味着后悔的人成了社会流行语。白领返乡潮和农民工返乡潮同时发生,你突然发现白领和农民工是一回事。房价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北京的出租屋里有胶囊公寓,深圳的出租屋里有给人用的集装箱――当集装箱里生活的蚂蚁不是小说而是现实,这个社会就会有一种荒诞的欢乐感。
作为一个工作狂,你突然明白,为了事业的前途而放弃生活的前途是一文不值的。你需要的不仅仅是经历和薪水的成长,更是人生的成长。作为一个梦想家,你突然明白,去二线城市的不一定是失败者,也可能是眼光独到的有野心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不适合一线城市,就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二线城市一样。重获新生,你需要的不是逃离北上广的悲伤,而是深思熟虑的放弃——一线城市不会因为失败者的离开而受损。你必须最终明白,放弃北上广州只是你个人的选择,不仅仅是选择做出人生的转折,更是选择一个别人看不到的机会,选择一个最适合下一代的城市原点。
在诸多原因中,将“逃离”视为悲剧是错误的――有人离开是人性和城市的双赢。有些人不应该止步于大城市,只是退一步,活得更宽一些。有些城市不应该成为大城市,因为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城市往往不是大城市。
对你来说,你内心的纠结和选择,形成了10个转身离开的理由——这个过程,对一个人来说,是找到自己的过程;对于你即将离开或者将要去的城市来说,是一个塑造个性,寻找人性的过程。
一线城市是江湖,二线城市是道场。
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广州即将迎来亚运会,北上广与世界同步,但你却因为跟不上他们的步伐而痛苦。北上广靠高房价获得红利,靠高户籍门槛聚集精英,靠高物价排挤流动人口。强者的聚集隐藏着经济危机,情感危机,人际危机,这是冷漠。二线城市往往以宜居为突破口,接连决出人性化生活的个人冠军:昆明气候闻名,天天都是春天;长沙以快乐著称,夜场、超女、芒果桌都很吸引人。成都以安逸著称,一旦赏桃花,65438+万人随你去――物欲横流的时代,一线城市是你的主战场;当成功变成毒药,二线城市就是你自我救赎的精神道场。
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
全球品牌早已抢滩二线城市,网络世界信息不对称已经消除,大都市圈让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成为同一个生命体。地方媒体开始觉醒,地产巨头将目光投向二线城市――一线争空间,二线争时间。选择一个正在崛起的二线城市,考验的是对未来的眼光,以及用时间换空间的大智慧。要找到工作生活中的中庸之道,就去寻找自己内心的“1.5线城市”。毕竟他们可以在你有生之年成为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拼智商,二线城市拼情商。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一线城市...>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