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亲妹妹,连张都想让她三分。为什么她的晚年很悲惨?
事实上,对于张来说,在东北人民当中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今年夏天去沈阳故宫的时候,特意去参观了故宫南边的大帅府。不得不说,大帅府的游客还真不少,门票好像也不比沈阳故宫便宜。
当然,人们来元帅府主要是为了看张学良的事迹,尤其是张学良枪杀杨雨婷的老虎堂。此外,赵四小姐在二楼元帅府旁边。
在少帅看来,张学良的妹妹张首芳也是一个令人尖叫的人物。在电视剧里,有很多关于这个人物的片段,尤其是她似乎是家里唯一一个不怕张的人。相反,张对她毫无办法。大概是因为这部剧,很多人都有疑问。这个是什么来历,为什么张这么怕她,她的结局又是什么?
为什么东北王张怕他的女儿?
张左林有八个女儿,六个儿子和长子张学良。谁都知道张学良在家族中不是老大,但真正的老大是张学良的妹妹张首芳。
这两个孩子都是张的第一任妻子在他变富之前所生。大家一定都知道张早年发迹的故事。我只想大致了解一下,张的第一任妻子赵春贵原是一个地主的夫人,而张只是一个从甲午战争中逃回来的逃兵。
可以说,赵春贵与张的婚姻本身就有点嫁人的意味。在公公的帮助下,张组建了一支保险队伍,乱世难混。早年张的地盘被抢,赵春贵却一直跟着张到处跑,而张学良出生的时候,他是在躲避敌人时坐马车出生的。
而且,赵春贵也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就连张的好兄弟唐玉麟和张也常说:我嫂子贤惠,太子能成大事,多亏了我老嫂子?
张虽是枭雄之辈,但成功后继续纳妾,一连娶了两三个老婆,这让一向刚烈的赵春贵不满,两人关系逐渐恶化。当张率军到达沈阳时,赵春贵没有跟随,而是独自留在家乡。赵春贵太生气了,后来病重,就让张去看看。估计张当时很忙,也可能认为赵春贵骗了他。
这在张首芳和张学良看来,是张无情的一面。母亲去世前,张没有回来接他。后来,赵春桂去世,张为他与桂所生的三个孩子感到惋惜,极力想弥补他们的关系。
那时候,张首芳已经15岁了,他知道很多事情。所以被总司令办公室接见后,因为受到张的青睐,自然有点霸道。
在少帅看来,和张处处都是天子。当张学良在张被打时,直接拿起菜刀要砍张,自称?东北王?张,一个亡命之徒,无所畏惧。看着一个女人拿着菜刀,只能选择?避开它的边缘?。
为什么东北女人的传奇人生对晚年的张首芳来说如此惨淡?
由此可见,张首芳的凶狠,其实如果你了解东北文化,你可能会更了解张首芳的性格。在东北,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女性的地位很高,因为很多时候她们像男人一样工作,有一定的独立精神。
不仅张首芳是这样的女人,她的母亲赵春贵也是如此。东北甚至还有一个女土匪头子,这在其他地区是很难想象的。
前几天和文艺朋友讨论为什么东北家庭离婚率多?破鞋子?这种现象特别普遍。作为一个东北人,我的解释是离婚率越高,破鞋率越高,说明东北女性社会地位较高,不必完全依赖男性。大部分人对东北女性的印象比较强硬,其实也是一个侧面的证明。
作为家中的长女,必然要承担起张家第二家长的责任。因此,张首芳表现强硬是正常的。
尽管的一生充满了坚韧的东北女性色彩,但作为张家的长女,她还是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为了巩固她在东北的统治,给她找了个长得像张的女人?合适吧?女婿其实更像是政治婚姻。
张首芳的丈夫叫包英利,是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时期的同学,也是黑龙江巡抚包桂清的儿子。其实这种封建婚姻不一定悲剧。看看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就很好。
只是那时候军阀公子哥都是渣男人,都喜欢出去泡妞。张学良就是这样的人,包英丽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的婚姻注定充满悲剧。
当时,张是东北三省的实际掌权者。自然嫁到了包家,这样的女强人,包英丽当然不喜欢,但是张家的影响很大。估计包英利当时也气了不少。
然而,对来说不幸的是,张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杀后,在包家的地位开始下降,而九一八事变后,的地位一落千丈。
后来,包英丽干脆提出离婚。在这种情况下,张首芳只能投靠张学良。后来张学良也被软禁,张家再也无法恢复以前的势力。当时两人有过几次通信,之后姐妹俩再也没有见过面。
新中国成立后,张首芳无依无靠,生活艰难。政府帮张首芳找房子,每月给他一些生活补助,让他安度晚年。65438年至0954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