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化解课堂尴尬

课堂应该自然、和谐、灵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磕磕碰碰,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这时,如果教师及时化解,教学就会“亮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就会“失色”。

尴尬1:没人回答。

现象陈述:

一位老师教小战士防治艾滋病。第一次看完课文,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恩科西为什么会成为艾滋病的小斗士?尽管老师一再追问,但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大部分学生低头不语,不敢看老师的脸,生怕被老师强行点名。这种有尊严的课堂尴尬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学生以一种非常不自然、不愿意的方式忍受上课。

原因分析:

1,问题突然。学生接触课文的时间太短,不熟悉文章的具体内容。学生显然很难回答老师提出的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2.保护是天性。“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自己心中无数的疑问。否则,他们可能会得到老师的怀疑,同学的嘲笑,听众的失望,所以他们不得不躲避老师,以埋头的形式保护自己。3.气氛太紧张了。课堂是一个“氛围场”。你不说话,他不说话,我不回答。老师越提问,学生越紧张,于是就有了这种尴尬的僵局。

应对策略:

1,降低难度。老师的这个问题是一个覆盖全班的大问题,可以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恩科西与病魔斗争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小恩科西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突出了乔治·w·恩科西的英雄主义?2.安排阅读。“读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多读几遍,熟悉了课文内容,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同时,阅读也是缓解课堂尴尬的有效方式。在自由阅读时,教师有机会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3.控制僵局。课堂是一个“心理场”。学生答不上来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不敢回答问题。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如果没有答案,老师也不要死板地提问,而要打破尴尬的场面:这个问题很难,老师肯定可以换一种方式回答!

尴尬二:侧身斜逃。

现象陈述:

一位老师正在讲授恐龙的第二段,介绍雷龙、梁龙、三角龙和剑龙的特征。突然,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我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是蜥蜴。”面对学生毫无准备的半路提问,老师不知所措,一时答不上来。但是下面的同学就活跃起来了,大家争论不休:“不,最小的恐龙不是蜥蜴!””“蜥蜴不是恐龙。" ……

原因分析:

1,学生比成绩。这个孩子显然对恐龙感兴趣。他在课堂上积极展示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表达欲很强。脱口而出也不足为奇。2.教师缺乏知识。老师更关注学生的提问,显然不知道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所以犹豫不决,捉摸不定。3.教育机智是不够的。正是因为迟迟不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才耽误了调控的最佳时机,把课堂学习的重心从文本探究转移到学生无关紧要的论点上。

应对策略:

1,及时赞。老师要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老师要表扬及时打断的学生:你一定对恐龙感兴趣,你知道的可能比老师多。。2,机智转型。这里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显然不是“最小的恐龙是什么”,而是如何介绍恐龙。所以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请选择适当的方法介绍你认识的这只小恐龙。”建议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方法,通过类比、编号和比较来介绍它们。3.决定性的进步。最小的恐龙是什么?建议学生课后进一步讨论。

尴尬三:自爆“地雷”

现象陈述:

一位参加《鼎湖山听泉》公开课的老师有这样一个环节:从“顺眼”到“顺眼”。老师问学生:“悦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脱口而出:“顺眼。”上课的老师不知所措,上课的老师不知所措。课后我才知道,老师怕学生不说让眼睛开心就是“赏心悦目”,所以我提前把答案告诉了两个学生。谁知课前埋下的“地雷”在时间未到前“自爆”了。

原因分析:

1,课前埋“地雷”。在开放的教研班和竞赛班,老师们总是追求“教学的完美”。相互呼应问答自然,一切都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生怕有什么困难。因此,一些学生在课前被告知难答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引爆地雷”。谁知今天的“地雷”提前自爆了。2、指导不机智。因为是开放式教学,老师只是被动地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教案去执行,没有创造性,也不会即兴发挥,所以稍有变动就慌。

应对策略:

1,不要埋“地雷”。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自然发展过程,教师必须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预设合适的教案。教学的精彩是产生的精彩,而不是预设的“排练后的表演”。2.足智多谋。当学生说“顺眼”的时候,老师要抓住机会问:“顺眼”和“顺眼”有什么相似之处?构词法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尴尬四:大声说“不”。

现象陈述:

一次作文评课,一位老师兴致勃勃地大声朗读一位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这篇文章是抄的!”“后来他找出自己买的作文来证明。突然,班里轰隆一声躁动起来,学生们开始由赞美转为鄙视。老师也极为尴尬,严厉地问优秀作品的“作者”:“是你抄的吗!"

原因分析:

1,学生反应。小学生很无辜。他们认为抄袭是可耻的行为。抄袭的作文是假作文。难怪全班同学听后反应这么激烈。2.老师的态度。老师明显生气了,于是严厉批评,以扼杀抄袭的不正之风。老师们潜意识里也觉得抄袭者让他们难堪,陷入了学生嘲笑的尴尬。这时候,他们发泄自己的不快。

应对策略:

1,注意力转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迅速冷静下来。然后问学生:“就文章本身而言,写得好吗?”“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本身的欣赏上,有效地缓解矛盾。2.正向诱导。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可惜我们班只有两个人看过这么好看的文章。建议学生在教室设立“美国文学欣赏角”,发布学生推荐的好文章。把尴尬变成一个好的教育计划。3.适当的指示。漂亮的文章确实值得仔细阅读和欣赏,可以大胆地把好的段落和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但是为了偷懒而全文抄袭是不对的。我相信这个学生绝对不是纯粹的懒。

在课堂上,有些尴尬是无法预料的。只要老师巧妙化解,就能创造新的课堂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