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改革有什么优势?

2015无论是对于这些考生,还是对于一直在探索的高考改革,都注定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给高考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也给人们所期待的高考公平、科学带来了新期待。

改1。高考加分明显“瘦身”

奥运奖牌、体育特长生不再是加分的“王牌”,而“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逐渐淡化...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地方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招生。

今年,全国加分项目均按要求进行了调整,地方加分项目将由2014年的95项减少到2018年的35项,降幅达63%。有30个省份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已报教育部备案。

公平是高考改革的核心精神。取消或减少高考加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舞弊。

变化2。自主招生在统考后进行。

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规定“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自主招生安排”,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感觉“负担减轻了”。这次改革凸显了统一高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和高校双方的自主权。但是,还是有一些高校可能会提前“私下”联系一些中学,提前瞄准尖子生。

自2003年起,国家开始在90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每年通过自主招生渠道录取的考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90所高校已全部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报名核准名单,自主招生考核推迟至全国统考结束后两周左右、成绩公布前进行。

变化3。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2015年通过各类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有望占到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

所谓分类考试,《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详细解释如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实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以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这次改革一方面调整了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在考试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提高了中职生报考高职的比例(过去这一比例限制在5%),不仅进一步拓展和强化了高考的功能,也促进了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融合。

专家估计,如果分类招生成功实施,每年将有400多万考生不再走高考“独木桥”,理论上可以缓解个人和国家考试制度的双重压力。

变化4.18各省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教育部最新公告:今年使用全国统一试卷的省份将从去年的15增加到18。目前除了新增的江西、辽宁、山东三个省份,还有宁夏、吉林、甘肃、贵州、西藏、内蒙古、黑龙江、青海、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山西、河北、海南。仍然采用自主命题的省份主要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命题的全国统一可以保证命题的层次性和科学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命题中间的‘漏题’。

高考分省自主命题始于1989,最早由上海试点。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自主命题省市命题16套。

从部分省市的分省命题回归到绝大多数地区的统一命题,有几个重要原因。一是保证通用命题考试的质量,一些曾经有自主命题的省份仍然存在问题或不足;第二,统一命题更有利于体现公平,减少命题本身的难度差异。关键是在阅卷和招生中充分调整“标准分数”和“录取分数”的关系,目的是使考试录取更加公平合理。

变化5。大学校长发放录取通知书。

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起,由校长发放录取通知书,并对录取结果负责。校长发录取通知书是国际惯例。不断强化招生问责制,就是要给高校相关责任人‘绷紧弦’,杜绝招生过程中的越位和滥权。

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国各高校校长发放的录取通知书将全部到位。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按要求严格执行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原则和高校招生26条禁令,反复申明招生红线。

新高考改革方案还提出,高校可以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考试和录取现场进行检查等方式,对招生实施第三方监督。

变化6。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

今年,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365、438+0省份将全面实行平行志愿的录取和投档。所谓平行志愿,比如某省规定考生在第一批可以填报6个志愿,那么这6个志愿就是平行关系中的“第一志愿”。

平行志愿虽然意在杜绝很多第一次选择失败的考生“溜”到下一批次的情况,但也引起了考生和家长新的担忧。比如今年首次实行平行志愿的北京,不少家长告诉记者,这种方式会让更多优秀考生集聚在重点大学,对志愿填报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2003年平行志愿首先在湖南试点以来,已有28个省市相继实施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初衷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分数的‘尺子’功能,体现高考选拔人才的效率和公平。高校、中学和社会机构要加强对专业设置、学业规划、考生兴趣等方面的指导,尽可能帮助每位考生填报更适合、更理想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