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胆减掉大粗腿,不仅瘦腿,还能保持健康。
如果经常出现口苦、耳鸣、头晕、肩痛、偏头痛、乳房胀痛、胁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肝胆经络不通的不利表现。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春天的属性是木,万物生长。人的毛发生长主要靠肝气,所以春季肝气特别旺盛,需要通过胆经排泄。肝胆经分表里,敲胆经可以促进肝经的通畅。胆囊从头部延伸到脚的外侧。每天从上到下拍打两大腿外侧(从臀部到膝盖),两到三次。
坚持敲胆经不仅能改善症状,还能使人受益于无形——改善气血,提高造血功能。
食物是人类能量的来源。人体摄入的一些食物通过胆汁分解成造血所需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良好的造血系统制造足够的血液。但如果胆汁分泌不足,会使造血物质供不应求,影响造血。当人体的血气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不同的慢性病。敲胆经可以促进胆汁分泌,使人体产生足够的造血物质,改善血气。
另外,现代人几乎都感冒过,用过西药。众所周知,虽然药物可以抑制感冒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他们无法清除体内的“寒气”。导致感冒的风寒停留在体内,与肺气形成对抗,就会形成中医所说的肺实证。此病影响胆汁功能,抑制胆汁分泌;胆囊有问题,血气减少,会影响肺。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这时只有增加足够的血气,人体的自我修复系统才能发挥作用,解决肺实证。
根据中医的经验,解决胆囊功能差的最好办法就是敲胆经。但要想“治本”,就要让它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最好养成终身敲胆的习惯。
另外,晚上23: 00到1: 00这段时间,是阴气尽、阳气升的时候,也是胆经生的时候。太阳一出生,后面的太阳精神就跟上了,慢慢的整个身体就长起来了。所以一定要在23点前睡觉。如果这个时候不休息,太阳没有升起,就会耗散宝贵的生命力。还有就是中午需要午睡(中午11到下午1),哪怕闭上眼睛一会儿。这叫闭目养肝,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文/广西医科大学吕斌教授)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