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踮脚走路,长大数学很差,是经验还是科学?
这样走路的孩子一般学不好数学。这不是经验,也不是老话,但有其科学道理。今天就来详细讨论一下。
用脚走路的孩子通常会有其他问题。
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很容易观察,但是孩子到了小学就不容易观察了,尤其是穿上厚厚的运动鞋。但是,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一个是看他的袜子前端有没有比其他部位先磨薄或者破损;二是看他的鞋垫前端是不是第一个被磨损的地方。
孩子有以上两种现象吗?如果是这样,孩子可能还有以下现象:
(1)天平有问题,特别是抬头的时候。向上看的时候,或者向上看的时候,孩子会站不稳,身体会晃动,上扶梯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有的孩子不敢爬高,会不敢坐摩天轮。
(2)身体协调有问题,身体左右上下协调不好。比如涉及左右手协调的动作,比如系鞋带、双手接球等,还有游泳、骑车等活动。
(3)排序困难,难以判断速度、深度、距离或时间。
为什么他学不好数学?
踮着脚走路的孩子还有一种原始反射的残余:紧张性迷路反射——向后TLR。如果不整合TLR落后风格,孩子的空间感会很弱,对长度、距离、深度、时间没有概念,做出不准确的判断。如果你容易迷路,找不到路,那就是瞎了,经常转来转去找不到东南西北。所以学几何很难,尤其是高中。对他来说,立体几何就像是一头雾水。
我的空间感还是不错的。记得高中的时候,我经常和同学讲立体几何。在我看来,显然是这样的。这不是明显的辅助线吗?为什么他想象不到?
另外,数学不仅是数的知识,也是逻辑的知识。在这门学科中,速度、深度、距离和时间的概念是基本概念。如果你不能正确地判断它们,不能透彻地理解它们,你的学习就会有困难。
所以,从以上两点来看,如果TLR不整合,学数学真的很难。
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学不好的孩子很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数学成绩不好的孩子都很聪明,很有想法,很有想象力,很幽默,也不笨。发生了什么事?从原始反射的角度来看,答案一目了然。
什么是神经迷路反射?
有两种类型的TLR:前倾和后倾。向前倾斜在12周开始发生和发展。它的反射模式是,出生后3-4个月,当头部前倾时,身体、手臂、腿会向上弯曲并连成一体。后向姿势在出生时就开始发展,其反射模式是当头部向后倾斜时,颈、背、腿部的伸肌张力会增加(刚好相当于前向姿势),三岁前完成整合。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在三岁之前踮着脚走路,应该是正常的或者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三岁之后踮着脚走路,就说明在整合的时候反射没有整合,孩子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我怎么才能知道孩子的TLR后向整合情况如何?教你一个鉴别的方法:
让孩子直立,双脚并拢,慢慢向后仰着头,看着天花板。两三秒后,让他闭上眼睛。观察:如果身体抖动或失去平衡,这意味着落后的TLR活跃。晃动越大,整合越差;反之亦然。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这段话并不那么重要,因为答案已经说过了:综合TLR的前倾和后倾,孩子的这些问题自然会少很多,甚至消失,除了平衡和协调(因为这两种能力还受到其他原始反射的影响)。
为了使孩子的问题消失,增强他们的空间感、平衡感和协调性,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需要有效地整合TLR的前倾和后倾。整合方法无非两种:自然整合法和人工干预整合法。由于上一篇文章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自然融入的方法是玩和锻炼,如过家家、钻箱子、荡秋千、滑梯等。手动方法有节奏法、等距离压力法和脑力锻炼法。TLR通过几个动作就能准确融入,每天做20分钟左右,坚持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