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亮点总结(第5 -2节)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及新生儿原发性缺氧Apgar评分;
心率(p);呼吸(r);肌肉紧张度(a);
弹跳脚底或插入导管到鼻子中的反应(G);肤色(一)。诊断评分0 ~ 3为重度窒息;4 ~ 7分为轻度窒息;8 ~ 10分,无窒息,5分钟评分仍低于6分,更易损伤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并发症的治疗和复苏计划(ABCDE计划)的顺序不能颠倒。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E贯穿整个恢复过程。呼吸、心率、肤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遵循评估→决策→措施等程序,直至复苏完成。初始复苏治疗:①放置在温暖的地方;(2)pose;③清洁呼吸道;4擦干全身;⑤触觉刺激。自主呼吸,且心率> 100次/分:评估肤色,如肤色红润或仅手脚发绀,继续观察;如果皮肤发绀,吸入80% ~ 100%氧气,观察。无自主呼吸和(或)心率< 100次/分:①带面罩加压给氧15 ~ 30秒。②若有麻醉抑制,给予纳洛酮后观察呼吸心率,若仍有呼吸抑制,再给予。③若无麻醉药物抑制,观察自主呼吸并评估心率,若心率大于100次/分,出现自主呼吸时继续观察;如果心率在60 ~ 100次/分,且有增加趋势,继续用面罩加压吸氧;若心率在60 ~ 100次/分,且无增加趋势,或心率小于60次/分,则进行气管插管加压吸氧,同时按压心脏30秒。如仍无改善,则应用肾上腺素,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直至心率大于100次/分,停止给药。④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应给予碳酸氢钠,有出血和低血容量时给予扩容剂,持续休克时给予多巴胺。重度窒息儿应延迟喂养,静脉补液50 ~ 60ml/(kg·d)。
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体征在出生后一分钟内评分(一次评价)0: 1: 2:心率(P) 0 < 100次/分≥100次/分呼吸(R)无呼吸为表浅,啼哭微弱,呼吸良好。哭音肌张力(a)肢体屈曲松弛,肢体活动,对踢脚底或鼻内插导管反应良好(g)无反应,对部分动作反应良好(a)肤色蓝或苍白躯干红,四肢紫,身体红,总分65,438+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病因
临床表现:出生后12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意识障碍(兴奋和昏睡→迟钝→昏迷)
抽搐(无→频繁→频繁)
原始反射(正常→减弱→消失)
脑电图辅助检查:有助于确定脑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鉴别惊厥。
血液生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脑同功酶(CPK-BB)测定显示正常值< 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有助于确定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
颅脑超声检查:可发现脑室缩小或消失(提示脑水肿),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外角后方有高回声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水肿所致),局部或广泛脑实质缺血区可见局部或散在高回声区。这种检查简单廉价,可在床边操作,可用于系列随访。头颅CT检查:对脑水肿、脑梗塞、颅内出血的诊断有价值。适宜的检查时间为出生后2 ~ 5天。MRI或1HMRS检查:有助于诊断某些部位的病变(如大脑皮质矢状旁区、丘脑、基底节梗死等。)超声和CT检测不到的。
辅助检查
治疗支持疗法——纠正低血糖:葡萄糖每日液量按6 ~ 8mg/(kg·mim)控制在60 ~ 80 ml/kg。抗惊厥治疗(1)苯巴比妥钠(2)地西泮:效果不明显时可加用上述药物,两药合用时应注意呼吸抑制的可能性。脑水肿(1)的治疗主要是限制液量。(2)呋塞米(呋塞米):每次用量为1mg/kg,必要时可反复使用4 ~ 6小时。(3)甘露醇:每4 ~ 6小时静脉注射0.25 ~ 0.5g/kg即可。(4)地塞米松:每日剂量0.5 ~ 1 mg/kg,48小时后减量,一般仅用3 ~ 5天。目前是否使用还有争议,一般不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