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这个中小学地理教师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时代,地理知识一直被忽视,导致初中生地理基础薄弱,高中地理学习非常困难。另外,一些学校地理课不足,导致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情绪低落。因此,中学地理教学要走上正轨,首先要通过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艺术,端正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导读:兴趣是指一个人往往倾向于了解和掌握某一事物,尝试参与某一活动,具有积极的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密友,也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它无疑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途径。郭沫若说:“兴趣导致勤奋,兴趣导致天才”。当一个人对某样东西感兴趣时,他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探索其中的奥秘。地理一直被学校和学生忽视。虽然现在地理也纳入了高中文科高考,但是到了初中,学生潜意识里认为地理是一门“辅修课”,对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而且相对于小学地理(理科和社会),初中地理知识抽象难懂,尤其是初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了小学科学,很多同学脑子里对地理的认识都很模糊。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这种思维显然导致了一种错误的地理学习方式。要纠正这种误区,应从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正从“我要学”转变为“我要学”。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应努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巧妙地运用具体的方法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望,有渴望才有主动。我以自己从事的地理教学为例,谈谈新课改实践中如何激发理科学习兴趣的一些感受。

第一,搞好第一节课,改变初中生学习地理的态度。

初中生进入第一节地理课非常重要。如果老师能上好第一堂课,对他们以后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影响很大。那如何上好这么好的第一堂地理课呢?这就需要老师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给学生心理留下好印象。大部分学生会“爱屋及乌”,喜欢地理课。那么如何才能抓住第一节课提到学生学习地理的本质呢?总结下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1,用歌曲和歌词引导兴趣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等娱乐设备,很多初中生都有听歌的习惯。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从他们熟悉的歌曲入手,既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又能拉近与初中生的距离。比如初中一年级的一节课,被田震的《黄土高坡》引出,于是我问同学,“为什么黄土高坡是西北风和东北风,而不是其他风?这歌词里有什么地理知识?”。然后我给他们放了《长江之歌》,然后我说:“你们是从雪山过来的。是哪座雪山?你去未来,未来在哪里?你是无限的源泉。

全,你为什么这样说长江?这些都是我们地理学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地理课结束后,很多同学在听歌的时候都有意识地寻找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1.2,用谜语引导兴趣

刚入学的初中生还沉迷于猜谜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可以问地名的谜语,比如“磕头船”(贵州)、“二胖子”(合肥)、“双喜”(重庆)、“四季如春”(长春)、“长治”(长安)。这样,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地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1.3,用谚语质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地理知识的谚语,其中很多仍然与地理知识不同或者与地理理论相悖。我们可以用这些谚语设置疑点,让学生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和好奇心去学习。这些说法就像:“无风不起浪”(无风不起浪吗?井水不干扰河水。井水真的不掺河水吗?什么时候混?)“黄河之水如何出天堂,入海洋,一去不复返”(是真的吗?)。

1.4,用同音字巧记要点,减轻学生负担。

写一些同音字的顺口溜,背一些学习点。比如教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m,它被编译成:“我说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不信你去试试爬山(8844)”;又如:我国三大天然林基地建立时,编为“兴安山、横断山”;再比如教中国的铁矿石资源。

“中国八大铁矿,内蒙古白云湖北大。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微马。石碌海南铁矿,四川攀枝花”简化学生记忆。

1.5,电影导读兴趣

初中生对很多电影还是很感兴趣的。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关于地理的电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可以寓教于乐,有收获,这样他们会对地理更感兴趣,从电影中学到很多地理知识。这些电影,比如《地心游记》、《超级台风》、《海豚湾》、《走出去柏林》,当然我们在播放电影的时候,一定要有适当的解说,让学生看不懂,看有解说的电影,也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热爱科学、爱国的精神。

二、善于挖掘乐趣,运用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也是获取知识的巨大动力。学习兴趣越强,求知欲越强。教育家乌申斯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孔子说"知者不知善",可见学问与兴趣的关系。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教好地理的良好开端。因此,除了抓好课后第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精心引入新的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能在每节地理课中设计出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将有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从抑制状态重新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诗歌导入、领域导入、谜语导入,还有谚语、成语、谚语等。比如复习世界地理的“东南亚”部分,先把东南亚的地图展示在黑板上,开门见山:“2004年2月26日,65438,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周边国家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后适当地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海啸的真实故事。顿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情绪高涨。老师然后在地图上指出地震和海啸的位置。简短的开场白一下子凝聚了学生的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家都会饶有兴趣地听老师进一步的讲解。再比如,老师可以在教“经纬网”之前提出:“在浩瀚的海洋中,一艘海船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接线员立即发出求救信号,并报告了事故现场。附近船只闻讯赶来救援,失事海船所在海域上空也出现了直升机。但海洋中没有其他相对目标。失事船只是如何报告位置的,救援人员又是如何找到的?”教室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讨论很多。然后老师问:“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怎么在众多座位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通过这样的提问,老师生动而巧妙的进入了《精卫》的教学。

2.2、巧妙的课堂设计,让学生记住知识点,愿意学习地理。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关键在于老师的刺激;引导和加强。地理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许多有趣的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积累有趣的素材,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温的垂直变化)。“早上穿棉袄,下午穿纱,和炉子一起吃西瓜”(温度范围大)。在谈论中国的气候时,可以联系起来,以增强课堂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他们并不厌倦学习。另外,有些内容可以编成歌谣。比如说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编的就是这样的歌谣:“两湖广宁,重河山,五河港澳,青陕甘,滇黔西北,内蒙古台海福建”。谈起内蒙古高原,以“蓝天白云飘,白云下骏马跑”的优美意境,来体会温带草原的辽阔和壮美。这种教学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像长江段,要记的东西很多,包括长江的源头和长度,11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它们是用顺口溜写的,即“脱脱河,长江的源头,从拉旦东山流过来。青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和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进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下,黄金水道6300。用韵脚背地理东西,既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写地理韵脚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背起来不累。

2.3、充分利用地理图表进行直观教学。

在地理教材体系中,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地理挂图和地图集,它们都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学内容可视化不可或缺的载体。因此,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材。学生可以直接从地图上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为了充分发挥地图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总结地图的技能。一幅好的插图和照片,可以丰富和简化教材相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说文、图文结合的目的,直观形象地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拓展地理视野,创设地理场景,激发好奇心,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

借助地图,强化记忆。比如在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季节的特点。可利用“热带草原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风光:湿季,草高树茂,树稀树绿(典型树木:相思树、波波布)。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望着辽阔的草原;旱季,草枯萎,树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通过观察挂图,再将气压带和风带的运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旱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可以了解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草原气候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4、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发挥多媒体直观教学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配备了多媒体电脑。教师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利用多变的声、光、色,场景变换,过程动画演示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不易简单化,易于解释。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提出的“三网融合”,使得在城乡普及宽带上网成为可能,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渠道。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有趣的地理话题、图片和旅游资料。我在教黄土高原,“地上河”的形成和黄河的治理的时候,用flash课件动了动它们的关系。

把状态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2.5、新课结束后,别忘了巩固。

作业布置和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编写和选择作业。开展积极有益的地理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当然,作业的难度要适当,权重要适当,形式要多样,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反思性、探索性、开放性、应用性。作业难度因人而异,体现出层次性和选择性(可以有强制和可选形式)。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负担。除常规作业外,还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放性、研究性作业,如野外地理调查、地理社会调查等。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自由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最后要认真改正。

第三,科学布置作业,开展课外活动。

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地理活动。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参观气象台、博物馆、展览馆、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展天文观测、气象观测、地震预报、环境观测、出版地理小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如简单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地形模型等。).组织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明信片和邮票;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知识的力量,还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并能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当然,除了对学生和自身知识技能的要求之外,还应该对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有所启迪。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他们是否喜欢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第四,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

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巧;幽默、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令人愉快的板书;生动、活泼的布局等。如果你能在几分钟内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生动的世界地图,那么学生们一定会佩服你。另外,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一个分水岭,需要我们更加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然后,要用心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经历、家庭等各方面,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学生自然会欣赏你,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喜欢地理课。

第五,注意语言的幽默

幽默的教学语言是课堂的催化剂。老师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幽默是必须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幽默,使语言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教学效果会更好,从而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我在讲解“地形图”的知识,我会让学生先张开手,握紧拳头。这时,学生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我说:“现在你的有山脊,有山谷,有马鞍,有陡峭的悬崖。”学生们都笑了,仔细地看着他们的拳头。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参照书本,看看拳头各部分的结构。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会了快乐地阅读和看图。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第六,关注时事,收集素材,让自己有话可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关注时事,收集热点问题,尤其是与地理相关的。热点问题极具吸引力,这也是世界媒体广泛报道,人们密切关注的原因。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学习地理知识的动力。如海啸、地震、气候变化、低碳生活、经济危机、就业状况等。带领学生分析海啸和地震时,收集视频和文字,将汶川、海地、智利地震与印尼、智利海啸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如何防灾减灾。而且有了这些热点话题,学生会觉得老师很亲近,很好说话,不断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七。结束语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相辅相成。要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好学、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的知识实际,根据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的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和学校设备条件,教师自身的特长,综合考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只要有努力,有研究,有进步,就一定能飞起来,重视学生,重视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中学地理教育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