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代步车被人占了,马宝上前理论,却被对方家长嘲讽“不懂得分担”

作者:张大毛

定稿:欧阳碧文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分享”。倡导孩子分享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但问题在于很多家长不理解分享的意义。

最近十一假期,大家都在家里休息,小区比平时热闹。总能看到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散步玩耍。其中一位是皮皮马,她正和儿子以及刚买的滑板车在院子里玩耍。

社区里还有其他一些家长和孩子。皮皮的滑板车挺吸引人的,几个孩子投来羡慕的目光。其中一个小女孩斗胆问皮皮能不能借一辆滑板车给她玩。

皮皮长得像妹妹。想起母亲教他如何分享,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滑板车借给了小女孩。皮皮看着还挺欣慰的。

这本该是一件温馨的事,但皮皮妈渐渐发现不对劲。她儿子的滑板车被一个小女孩占了,她玩了半天也没还给儿子。她儿子几次想要,都被拒绝了,这让她有些头疼。

想了一会儿,他对儿子喊道:“皮皮,去把滑板车拿回来。我们要回家。下次和小姐姐一起玩吧。”听到妈妈的话,皮皮顿时大吃一惊,直接去找小女孩要滑板车,但是小女孩还不想给。

皮皮妈看到这个,只好自己去和姑娘沟通了。“小妹妹,我们要回家了。我们把滑板车还了,下次借给你。”结果小女孩不但不听,还死死抓着滑板车不肯放弃。甚至是敌意的眼神。

这让皮皮妈有点生气,她准备直接把滑板车拿回去。这时,小女孩的奶奶说话的方式很奇怪。“哟哟,一辆滑板车就不值几个钱。至于这么小气,你没教过你的孩子懂得分享吗?”

说这话的时候,皮皮妈直接就生气了,一点都不在乎那个小女孩。她劈手从女孩手里把滑板车抢了回来,然后冷冷的回去了。“你愿意分享吗?再说了,老师教给有礼貌的孩子分享,没有家教的孩子还有脸说?”说到分享,你家孩子为什么不把玩具拿出来给我儿子玩?"

后来在群里,皮皮妈也说起过这件事。结果很多人说认识小女孩和老太太。大家都说这孩子被老人惯坏了。

还有马宝的样子说,“那个孩子没有分享的概念。上次,他还送了我儿子一个玩具。因为东西不贵,所以我没在意。结果老太太一点也不领情,活该。”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皮皮妈的做法真的是“无可厚非”。

即使我们教育孩子懂得分享,也要先给宝宝树立明确的“产权意识”。即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物品自己有控制和处置的权利”,这样教孩子分享才有意义。

当然,在此之前,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比如他的玩具,绘本,衣服等。是他自己的。如果其他人想使用它们,他们必须征得他的同意。

父母的手机电脑都是父母的。如果孩子要用,必须先征得家长同意。公共场合的各种设施,如滑梯、健身器材、公交座椅等。,都是为了大众。要用的话,就得按照“公序良俗”,轮流用。

久而久之,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孩子的财产权意识是可以准确建立起来的。这样,当孩子再次选择“分享”时,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分享。

有些家长会无奈地说,我们愿意尊重孩子的财产权意识,但有时候根本不是一回事,比如熊海子抢孩子的玩具,或者像上面遇到的小女孩皮皮妈,拿了玩具不还。我们做什么呢

1)安心

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陷入感情漩涡,要么认为孩子做错事太小气,要么认为孩子太胆小被欺负就不反抗。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情绪。

父母首先要心平气和,不带批评、评判、判断地问自己的两个孩子:“需要我帮忙吗?”

2)及时响应

有时候,家长遇到别的孩子抢孩子的玩具,也不会抱着锻炼孩子的心态去干预,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两个孩子势均力敌,也没关系。

但是,如果对方欺负孩子,你要停止紧张锻炼孩子的心态,赶紧站出来,不要让孩子有被忽视的感觉。

3)口径一致

这里的意思是,面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孩子和父母应该达成一致,不是完全听父母的,或者完全听孩子的,哪怕孩子只是不想分享玩具,这也没什么不好。

你可以帮自己的孩子和对方的孩子沟通,缓解紧张的气氛,但只要对方家长讲道理,就会和平解决问题。

4)保持冷静

经过前三点,事情看似解决了,但还没有结束。马宝也应该引导孩子们“冷静地”退出这场争论。这件事就这样完成了。

锦鲤,妈妈有话要说。

在教育孩子分享之前,我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产权的概念。其次,我们也要明白,分享是孩子的权利,与美德和礼貌无关。在道德上,父母永远不应该“绑架”他们的孩子,更不用说“绑架”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