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蜜柚引种栽培技术要点_日本柿引种栽培技术要点

为了优化西峡县的果品结构,增加果农的经济效益,2001年春从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日本柿,经过6年栽培成功。现将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实验园区概况

实验园区位于西峡县五里桥镇稻田沟村,年平均气温14.8℃,年日照1990 ~ 2050 h(小时),年降雨量880mm,年无霜期236d(天)。砂质壤土,pH 6.8。实验园占地8.5hm2,株距2m×3m。第三年种植园幼树结果量少,2006年平均单株产量10.5kg,每667m2(亩)产量1165.5 kg。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15.5kg、1720.5kg、21.8kg和2419.8kg,2006-2008年日本柿子平均售价分别为3.8、3.6、3.3元/kg和667m2(亩)。

2介绍性能

2.1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堆高,顶部平坦或略凹,果面有四条明显的纵沟。果实成熟后橙红色,平均单果重385g,最大650g,果皮厚,果肉金黄色或橙红色,无籽,肉软而甜,纤维少,风味独特。耐贮性强,是加工罐头、柿饼、果脯的优质原料。

2.2生长和结果习性

幼树生长旺盛,树高中等,树冠椭圆形直立,然后随着产量的增加自然开放。有腋生花芽结果的习性,白花坐果率高。结果枝条上的果实集中在第3 ~ 5节,成束均匀分布。早果高产,比种植涩柿苗早结果4 ~ 6a(年),增产3 ~ 5倍。

2.3物候学

在河南省西峡县五里桥镇,3月中下旬发芽,4月中上旬展叶,4月下旬新梢快速生长,5月中上旬开花,6月幼果进入快速膨大期,165438+10月中旬初果实采收上市(采收期可延长至1638)。

2.4适应性

该品种在西峡县生长发育正常,抗旱、耐涝、抗虫、抗寒。

3栽培技术要点

3.1种植和园林建筑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碱性土壤的壤土或砂壤土。按照2m×3m株行距建园。种植前挖60cm见方的种植穴,每个穴施腐熟有机肥10kg。选择2 ~ 3年生的优良品种和壮苗,在落叶和土壤冻结前种植。适宜的种植深度为浇水后根颈与地面齐平,树盘水下浸润后覆盖塑料薄膜。

3.2土壤、肥料和水管理

在幼树阶段,进行扩孔和深翻。冷冻前以种植点为中心,每年向外翻深,深度50cm。深翻时,尽量少损伤根部,尤其是骨干根部。深翻后及时灌水。1年,行内留1m宽的树盘,行间种植矮化作物,3年后不再间作。每年深施基肥,及时追肥。秋末深耕或开沟施基肥,主要由厩肥和人粪尿组成,混有速效氮肥。基肥用量应占全年施肥总量的2/3以上。一般每棵3-5年生树施有机肥40kg左右,混配复合肥0.4-0.7kg。新梢停止生长后,在开花前和生理落果后追肥两次,即6月下旬和7月上旬每株追肥0.2~0.3公斤尿素或复合肥,弱树追肥尿素,多果树追肥复合肥。喷施时混合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追根。新建园和幼树园要勤浇水,成熟园在发芽和冻结前浇水1次,生长季节无严重干旱时可不浇水。灌溉后及时中耕以保持水分。果园即使阴天也需要及时排水。

3.3塑料修整

在0.4m高度培育3个主枝,间距0.3 ~ 0.4 m,形成1层的主枝。第二层主枝(两个主枝)与1层主枝层间距0.6~0.8m,顶部留1主枝和1树头,第二层主枝层间距0.6 m,每个主枝上留3 ~ 4个侧枝。树高应控制在4m以下。生长期修剪主要采用抹芽、扭梢、去核等技术,保留适宜的主侧枝和结果枝,调整枝梢角度。休眠期修剪主要是培育树体结构,控制树体活力,疏除病枝和弱枝,抑制枝条过度生长,保持分布均匀、健壮的结果母枝,维持旺盛的结果能力。

3.4花卉和水果管理

如遇花期阴雨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用刷子蘸取开花花柱上的花粉点,或喷洒水10kg、糖0.5 kg、尿素30g、花粉20g、硼砂10g制成花粉液,按需使用,分别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洒1次。花枯萎后20天内及时疏果。6 ~ 10叶的枝留1果,11叶的枝留2果;大果间距25cm左右,小果间距20cm左右。盛花期和幼果期分别喷施500 mg/L赤霉素1次,同时添加0.3%尿素,座果率提高。柿树在果实采收前30 ~ 40天连续喷施0.5%石灰水两次,可减少采前落果,提高果实硬度和耐贮性。盛果期单株合理负载量为34.5~36.8公斤

3.5虫害控制

主要病害为角斑病、圆斑病和炭疽病,主要害虫为柿蚧和柿毛虫。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要加强农村冬季清扫工作,刮掉树干的老树皮,减少病菌和虫卵越冬的场所;其次,在发芽前,喷洒5 Be硫磺混合物。病害一般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800 ~ 1000倍液防治,虫害一般用拟除虫菊酯2000倍液或一次性净化1000倍液防治,根据发生情况适时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