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容院成为非法行医的“重灾区”,难以整治?
日前,记者从深圳市消费者协会获悉,深圳美容消费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4年,深圳市、区两级消委会共受理美容投诉602件,同比上升105.5%,其中医疗美容投诉74件。而42起属于生活美容行业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也就是说深圳生活美容院非法行医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问题1:私自配制“三无”产品
事件还原:罗欣(化名)于2014年10月24日在东方阁美容院签订了面部色斑治疗合同,价格为28000元。合同规定,污点将在一个月和两个月内修复。如果达不到效果,可以停止治疗,全额退款。但经过治疗,罗欣脸上的斑并没有去掉,还出现了脱皮、红肿等问题。于是,罗欣向消委会投诉,要求美容院按照合同退还全款。后来经过消委会的协调,双方达成了退款的协议。
边肖总结:很多美容院使用的产品,用豪华的包装掩盖自身的质量问题,打着“进口”的旗号;有的使用私人配制的“三无”产品;还有的销售使用来历不明的假冒伪劣商品,其中铅、汞等重金属超标,导致使用后出现过敏身体不适等症状。
问题二:生活美容非法行医
事件还原:消费者朴小姐于2014年6月在深圳福田某美容公司办理了美容会员卡,并支付了2万元整容费用。165438+10月,朴小姐注射了第一针瘦脸针。打了几次针后,她发现自己的脸不仅瘦了,还变形了。朴小姐要求公司退还全部费用,多次协商未果,遂向消委会投诉。后来经过调解,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
边肖概要:国家把整形手术分为四级。双眼皮手术、隆鼻、开眼角、去眼袋、隆下巴、瘦脸针等常见项目为一级项目。这些医疗项目只能由具有医疗美容整形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但生活美容机构为了吸引爱美人士,往往违规操作,对消费者造成不良后果。
问题3:存在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
事件还原:彭小姐在魅力宝典美容院看到其广告称“腰围10-30cm一个月”,在美容院分期购买了减肥产品,并预付了10000元。但是一个月后,彭小姐的腰一点也不细了。于是她要求美容院全额退款。后来在消委会现场协调下,双方达成谅解,美容院返还彭小姐8000元。
边肖总结:“一个月瘦30斤不反弹”、“7天变成白天鹅”、“签约减肥不反弹”...这种广告几乎随处可见,很多商家会做虚假广告,夸大有效产品和效果,误导消费者。
问题四:免费诱饵,强制收费。
事件还原:22岁的女孩蓝蓝购物时被几个在美容院外散发传单的人拦下,称可以免费体验面部护理。到达美容院后,店里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她,拉着她检查皮肤状况,并推荐她试用几款美容产品。但是护理结束后,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些产品不免费,最后只能花几百元买了一个才走。
边肖总结:一些美容机构打着“今天店里做活动,你可以免费体验”或者“填写调查问卷,免费领取礼品”的幌子吸引顾客。大多数被吸引来体验“免费美容”的顾客都会被游说办卡,花费数百到数千元。
国内医美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迅速。节奏过快必然导致市场监管不严,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并非传说中的“净土”。所以,无论是去韩国整容,还是在国内变美,都要理性消费,谨慎选择,去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