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青苹果?
苹果树管理技术主要是对温度、土壤、降水、日照等方面的管理,具体如下:
●土壤
土壤对苹果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因素是土层、土壤通风和土壤质量。总之,苹果需要土壤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微酸性到微碱性。
●温度
苹果树是喜低温干燥的温带果树。它要求冬天没有严寒,夏天没有酷暑。适宜温度范围为年平均气温9 ~ 14℃,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12℃,夏季最高月平均气温不高于20℃,年积温≥10℃,生长季(4月~ 10)平均气温5000℃左右。一般认为,苹果可以在年平均气温7.5 ~ 14℃的地区种植。苹果的自然休眠期很长。如果冬季温度过高,达不到冬季休眠所需的低温,春季发芽不均匀。从世界上苹果最多的地区来看,冬季冷月(北半球65438+10月,南半球7月)平均气温在-10 ~ 10℃之间,可以满足低温对苹果的要求。我国苹果主产区1月平均气温在此范围内。生长期(4 ~ 65438+10月)平均气温12 ~ 18℃,夏季(6 ~ 8月)平均气温18 ~ 24℃,最适宜苹果生长。夏季气温过高,平均气温在26℃以上,苹果花芽分化差。热量不足,花芽分化差,果实小而酸,颜色差,耐贮性差。秋季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果实含糖量高,着色好,果皮厚,果粉多,耐贮藏。
●降水
苹果生长期每亩降水量约为180mm。一般自然降水量实际上能被果树吸收的,大概是1/3,所以生长期降水量能有540mm,就足够了。4月至9月降雨量低于450毫米的地区需要灌溉。我国北方降水分布不均,70-80%集中在7-8月,春季水量不足。内陆地区降水少,水源不足,建园选地必须考虑灌溉条件和水土保持措施,雨季排水措施也要注意。
●阳光
苹果是喜光树种,只有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据山东农业大学测定,泰安地区金冠、新兴的光补偿点为600 ~ 800 m烛光,饱和点为3500 ~ 4500 m烛光。在这个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也加强。日照不足会引起枝叶过度生长、衰弱、抗病虫害能力差、花芽分化少、营养贮藏少、开花坐果率低、根系生长受影响、果实含糖量低、着色差等一系列反应。
●风
大风往往会给苹果的生长发育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如造成树冠偏斜、影响开花、授粉、破坏叶器官、落果等。因此,在多风地区建立苹果园,需要营造防风林。
苹果树管理技术: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管理
苹果果实是由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其中子房发育成心,花托发育成肉,胚发育成种子。果实的体积膨胀依赖于前期快速分裂的细胞数量的增加和后期细胞体积的膨胀。
果实体积膨胀在中期至成熟前较快,前期和后期较慢,果实重量在成熟前一个月增长最快。果实发育期长度,早熟品种一般为65 ~ 87天,中熟品种为90 ~ 133天,晚熟品种为137 ~ 168天。水果颜色是商品的重要指标。苹果着色的好坏与糖分的积累、矿质元素的协调、环境条件、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
后期控施氮肥、增施钾肥、降低果皮叶绿素、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日照、排水良好、降低空气湿度、喷施NAA和2.4-D激素均可促进苹果着色。
从出现花蕾到收获果实,苹果通常有四个花果。第一次在终花期,花梗随着枯萎而脱落,通常称为落花。第二次,落花后一周左右,子房稍膨大,持续5 ~ 20天,称为早落果。第三次,第二次落果后7 ~ 14天,果实已达拇指指甲大小,对产量影响较大,故称生理落果。云南一般发生在5月,北方的物候比云南晚,发生在6月,所以被称为“六月落果”。
第四次,在果实采收前,将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落下,故称采前落果。第一次和第二次落花落果,主要是营养不足,授粉受精不好造成的。第三次落果是由于果实间对营养物质的激烈竞争和胚内生长素缺乏造成的。因为叶片的渗透压大于幼果,所以争夺养分的力量比幼果强。因此,除了摘心修剪枝条抑制新梢生长外,还需及时施用华肥补充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