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佳吉简介
2.概述华佗夹脊穴是经络外奇穴的别称,即夹脊穴[1]。看针灸在中国。
夹脊(jiájǐ?EXB2)是子午线外的怪点[2][3]的名称。又称华佗点、华佗夹脊、陀脊和邻脊[4]。在背部和腰部,当1胸椎到达第五腰椎棘突下侧时,在后正中线旁开0.5寸,17点一侧[2]。夹脊穴的应用范围很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和四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穴位治疗腰腹部和下肢疾病[5]。
3拼音jiájǐ
4代号EXB2
5来源《黄帝内经苏文苗伦茨》:邪客在足太阳之网,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刺从脖子开始,数脊柱,夹脊柱,压病。你要像痛一样用手捅,三次就站起来了。
6夹脊穴别名华佗夹脊穴(“中国针灸”)
华佗穴(针灸纲要)
塔西佗(针灸穴位及其疗法简介)
脊柱旁(针灸纲要(第二版))
7夹脊穴的定位华佗夹脊穴位于背部和腰部。当1胸椎到达第五腰椎棘突下侧时,后中线开0.5寸,17点一侧[2][5]。
夹脊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旁0.5寸,一侧17穴[3]。
《黄帝内经·苏静·苗文·伦茨》:“数脊侠骨从项,按之如痛。荆棘旁,三蹲立。”杨尚山注:“脊柱有二十一个椎骨。若以双手侠骨棘推之,痛则足太阳络,两边输则痛三次。”华佗传:“有因脚有病而不能行走的人...艾灸后痊愈。艾灸置脊柱上下一寸,端直匀调如绳。”也就是说脊柱旁边0.5寸就是穴位[4]。许多现代书籍都同意这一点[4]。即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节椎骨棘突旁开0.5寸,左右34点。还有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以下0.5 ~ 1寸的48个穴位(见上海中医学院针灸)[4]。
经络外的怪点——夹脊的位置
夹脊穴的位置
8华佗夹脊穴取法患者俯卧或俯卧,取穴在脊柱棘突两侧0.5寸,后正中旁。
俯卧位取相应穴位于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侧,距后中线0.5寸处[6]。
8.1夹脊穴解剖学夹脊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和深肌(竖脊肌、横棘肌)。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有内侧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的背侧支或分支。
8.2皮肤的层次解剖→皮下组织→浅背肌(斜方肌、菱形肌、胸腰筋膜、后锯肌)→深背肌(竖脊肌)[5]。
穴位区的神经血管:浅层有胸后或腰神经的皮支,深层有胸后或腰神经的分支、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5]。
9华佗夹脊穴的功效与作用夹脊穴具有调节脏腹功能的作用。
夹脊穴位于脊柱旁,可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小儿捏脊疗法。
10华佗夹脊穴适应症广泛,其中上胸穴用于治疗心肺及四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穴位治疗腰腹部和下肢疾病[5]。
夹脊穴主要用于咳嗽、喘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病、各种慢性病、中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夹脊穴适应症表(中医字典中的表)
胸1 ~ 4脊柱夹闭:治疗肺部和上肢疾病[6]。
胸4 ~ 7脊椎夹紧:治疗心脏疾病[6]。
胸7 ~ 10脊柱夹闭:肝胆疾病的治疗[6]。
胸部10 ~ 12捏脊:治疗脾胃病[6]。
腰椎1 ~ 2捏脊:治疗肾脏疾病[6]。
腰椎3 ~ 5:治疗腰部、骶骨、膀胱、大肠、子宫、下肢疾病[6]。
11华佗夹脊穴的配伍取穴配穴可根据经络分布、神经根及节段分布、穴位压痛、反应点等情况。,而且一次要选2-4个点[6]。
胸1 ~ 4夹脊,大椎、舒菲、天宗用于治疗肩背痛[6]。
胸4 ~ 7夹脊配合心俞和内关治疗心痛和彻底退[6]。
胸8 ~腰2加脊柱配胆俞、肾俞、三阳络、阳陵泉可治胸胁胀痛[6]。
腰3 ~ 5穴配关元、膀胱经、环跳、足三里用于治疗下肢瘫痪[6]。
12针灸方法12.1穿刺0.3 ~ 0.5寸,或用梅花针轻敲[5]。
一般斜刺0.5 ~ 1.0寸[3]。
向内斜刺0.5 ~ 1寸,局部酸胀,或散在胸腹部[6]。
注意:由于此穴深部有脊髓和胸腹脏器,要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如有麻木感应立即停针。
12.2艾灸能灸[5][6]。
13文献综述《后汉书》:华佗说有些人因为脚有病,走不了路。当你感觉到脉搏的时候,你会脱衣向后指几十个地方,相隔一寸或五寸(分),这不等于邪恶。都说艾灸七强,艾灸也有利于愈合。艾灸后,艾灸处上下夹脊一寸,线端平直均匀作为引导绳。
针灸穴位及其疗法介绍:主治神经衰弱、肺结核、支气管炎、体虚消瘦。
《针灸奇谱》:主治风湿性脊椎炎、腰痛。
14华佗夹脊穴研究进展14.1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据报道,从古代文献中已证实夹脊穴可以治疗相应的内脏疾病。现代研究认为夹脊穴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故用于治疗一些与植物神经功能有关的疾病:①治疗血管性头痛;②肢端感觉异常;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头晕、四肢冰凉、偏瘫、多汗;④中风(中脉);⑤红斑性肢痛症;6高血压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机制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来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针刺和捏脊可调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IgA、IgG、C反应蛋白、微血管形态、血流模式和总积分值,提示该疗法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14.2夹脊穴电针腰3 ~ 5夹脊穴的镇痛作用可增加脊髓内5HT和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降低脊髓内NA和DA的含量,从而起到镇痛作用[6]。
14.3治疗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