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水产养殖(各种鱼)有什么好办法吗?

一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在大规模淡水鱼养殖中,科学调整食用鱼(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混养比例是重要手段。)和多脂鱼(鲢鱼、鳙鱼等。)以节约培养成本,提高培养效率。民间有句钓鱼谚语:“一草带三鲢”。以前水产饲料便宜或者水生植物极其丰富的时候,渔民会把草鱼和鲢鱼按照3: 1的比例混养。现在,水产饲料的价格翻了一倍。按照1.8-2.0的饵料系数,除去人工和水租,基本没啥用。基于对科学养鱼理论和当地生产环境的分析,我们将草鱼和鲢鱼混养比例调整为1: 1。在原放流鱼苗标准的基础上,草鱼的投放量减少了30%,鲢鱼的投放量增加了30%,与调整前相比,经济效益有明显优势,主要是近年来市场上对鲢鱼有需求。但放养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把握:一是大规格鱼种放养,规格不低于6-8条/斤;二是曝气设施要配套,10亩水产养殖表面曝气机功率要在2kw/台以上;三、综合施用足量肥料,鲢鱼是滤食性鱼类,主要以低级植物藻类为食,适时施用绿肥和生物肥可以补充草鱼等食粮鱼类的粪水不足,促进饲料生物的正常繁殖;第四,根据季节变化和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充水分。俗话说“鱼长一分,水深一寸”。一般夏秋季每周注水20 cm左右,春季每周10-15cm,冬季很少或不注水。

二、推行池塘种植绿色鱼类。种植青鱼是充分利用太阳能、养鱼时间、鱼塘空间和底质肥力,种植各种青饲料和绿肥作为养鱼的饲料或肥料,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植绿期间,一些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经过暴露和冷冻后被抑制和杀死,植物根系的生长也促使池底污泥充满空气,促进了污泥中有机物的矿化和分解,改善了底质。种子培养的基本模式是黑麦草(大白菜)-小米草-苏丹草-黑麦草(大白菜)。9月下旬至65438+2月分批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大白菜),次年3月在塘底平台种植小米草,5月初种植苏丹草,保证草鱼等草食鱼类全年基本有鲜草。鱼池黑麦草(大白菜)种植面积一般在10亩左右(含田埂),种植部位为田埂和坡地;小米草种植面积3亩,种植部分为池底;苏丹草种植面积2亩,种植部分为塘埂。一般面积在10亩左右的鱼塘鲜草产量为:苏丹草30吨,小米草8吨,黑麦草12吨。鲜草总产量约50吨。按平均饲料比为40: 1计算,鲜草可产优质鱼草鱼1300公斤,产值1.5万元。节约配合饲料3吨左右,每亩节约1000元左右。

第三,掌握科学的饲养技巧。用好饲料饲养技术,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很多渔民朋友只知道这方面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饲养技术很重要。一是要遵循“四定”原则,即定点(投饵平台应选在塘岸平坦的中部,突出水面2-3米,高出水面40-50厘米,过短过高,遇风时会把饲料粉吹到岸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定时(投饵时间一般在水面晒2小时后或日落前2小时的时间段内)。每天的投饵时间要相对固定)、定量(投饵量与天气、水温、鱼况、水质等密切相关。,而且正常情况下“八成饱”就够了),定性(饲料要“细-粗-细”喂,发霉、结块或有臭味的饲料不能喂,青饲料必须新鲜);第二,均匀给料,给料前多敲打料桶。鱼只要驯化好,就会游到喂食平台。投喂时,尽量将饲料散开,让每条鱼都有充分的进食机会,投喂频率要适中。如果鱼游得太快,饲料就会沉到池底,造成浪费。太慢时,每次投喂时间过长,鱼抢食消耗体力过多,影响投喂。一般情况下,每次喂食的持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第三,仔细观察,如热天、雨天、低溶氧期,尽量少喂或不喂,以防水淹或浪费饲料。投饵机开启时,要有人看着,避免投饵后机械空转。

第四,经济鱼类的合理养殖。为了有效利用水空间,近年来,我们在大量养殖淡水鱼的过程中,养殖了一些名特经济鱼类,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如果套种鳜鱼,在不改变草鱼数量的基础上,每亩7-8 cm以上的大规格鳜鱼苗约有100尾,仅每亩鳜鱼纯收入就超过1500元。值得注意的是,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合理搭配放养品种和密度;一般情况下,及时补充鱼饵。此外,池塘中不应使用敌百虫、拟除虫菊酯等药物;另一种模式是套养甲鱼,每亩规格0.6-0.75公斤的甲鱼(雄)10只,基本不用投饵,任其自然生长。正常情况下,当年甲鱼平均生长量约为1.5公斤,每亩纯收入为1.200多元。这种模式省力省心,既减少了疾病,又增加了收入,但防逃防盗非常重要。此外,还可以套种黄颡鱼、黑尾鲶等经济鱼类。

五、适当补充小麦等粗粮。近年来水产饲料、饼粕等产品价格暴涨,而我们当地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但价格低廉,如小麦1900-2000元/吨,比普通水产饲料便宜一半。对此,我们建议一些从事大型淡水鱼养殖的渔民可以适当补充小麦、玉米等。,也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然而,当使用小麦、玉米等时。喂鱼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限制使用。小麦等作物只是很好的能量饲料,其粗蛋白含量只有10-12%。如果大量农作物单独投喂,很难满足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利于鱼类的正常生长。第二,喂食前要浸泡。否则,鱼吃后难以消化,势必在消化道内发酵,导致鱼肠中气满,密度下降,浮在水面,严重时会死亡;三是主张小麦发芽后喂鱼。这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适口性,而且可以显著提高鱼的品质。煮出来的鱼嫩滑,香甜可口。此外,吃小麦和玉米的鱼特别耐运输,这是建立鲜明品牌的另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