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最好的良药!惊讶地看到一个梦想的五年日记
像所有的父亲一样,邓世民深爱着他的女儿邓李娇。我以为青春活泼的女儿被保送进浙大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女儿突然患上了躁狂抑郁症。从那以后,邓世敏在给女儿治病的过程中,一直挣扎,徘徊。
经历了五年的煎熬,女儿终于在浓浓的父爱中找回了自己。这时,她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厚厚的日记,她的人生再次发生了改变!
当好消息来临时,
女儿面临精神崩溃。
2004年2月20日下午,65438,在四川打工的邓世敏收到了在四川附中读高三的女儿邓发来的短信:爸爸,我被保送去浙大了!开心吗?
看到短信,邓世敏顿时眉开眼笑,女儿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微笑着,陶醉在女儿被送进名牌大学的喜悦中。想着想着,他就看到了女儿出生时的场景。......
那是1987的暖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产房,邓世敏在紧张和激动中等待着女儿出生的响亮哭声。邓世民看到女儿小小的身体躺在婴儿车里,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他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邓。
小丽娇渐渐长大,活泼可爱,乖巧懂事。在邓世民心中,女儿是至尊宝。邓李娇没有辜负邓世民的期望。从小到大,她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2002年9月,邓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四川附中,她非常高兴。冷静下来后,邓开始感到一种压力。邓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想做的事一定要做,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和努力。到了高中,即使在最好的班级,邓一点也没有放松。她一直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尽力而为!
转眼间,到了2004年下半年,邓已经是高三了。她成绩优异,被一所著名大学录取。所以,当邓世民收到女儿被保送浙大的短信时,他很高兴,也很欣慰,但并不意外。
邓世民以为一切都会如预期般顺利发展。女儿顺利上了大学,读了硕士和博士,找到了好工作,前途一片光明。但邓世民没想到,上天没有让他如愿以偿,厄运突然降临。
邓被送到浙江大学后,她紧绷的神经突然放松了。这种懈怠就像掉下悬崖。无尽的坠落感让邓李娇失去了重心...邓从来没有亏本过。为了上大学,她努力学习,过着充实而满足的生活。但是现在,她除了发呆,不知道该怎么办。过了几天,邓感到特别不舒服,她的心变得越来越起伏。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让她坐立不安。
65438+2月底,邓世民上班时手机响了。他拿出来一看,是他女儿的手机。邓世民开心地按下了回答键,但这个回答给了邓世民当头一棒。那边传来他女儿歇斯底里的声音:“爸爸,快来带我回家,不然我就滚下楼梯了!”
邓世民突然慌了,紧张地问,“娇娇,你怎么了?怎么回事?”但邓没有回答他,只是不停地说,“你快送我回家吧!快带我回家!快点!”
“好的,好的,爸爸马上就来。你听着,等着。”邓世民背着书包匆匆赶到了四川附中。等邓世民到了学校,女儿已经平静了很多,但一见到邓世民,她就失去了之前所有的喜悦,板着脸说:“我想回家。我不想留在这里。”邓世民点头称是,小心翼翼地把女儿拉上车。
第二天,邓世民来到四川附中,向老师询问女儿的情况。邓世敏被心理老师的说法惊呆了:女儿心理有问题!邓长期处于高强度学习状态,压力很大。被送到浙大后,她突然放松了,导致精神崩溃。走出校门,炎热的天气让邓世民觉得特别闷热沉闷,心事重重,连呼吸都不顺畅。我该怎么办?邓世民痛苦地问自己。
我女儿生病了,挣扎着,
父亲怀着沉重的心情记了五年的日记。
回到家,邓世民没有把心理老师说的话告诉女儿,而是小心翼翼地跟着女儿。过了几天,女儿似乎没有什么异常。她吃喝拉撒睡,闲暇时看书,或者上网。邓世民想,也许女儿只是一时心情不好,心情没了就好了。
有一天,邓世民下班回家,女儿笑着跑过来,亲热地挽着他的胳膊说:“爸爸,我不想再上学了。我想报一些班,然后考驾照。”女儿的话让邓世民心里又开始担心了。他觉得女儿有点不对劲,但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
当晚,无人倾诉、内心极度压抑的邓世民翻开日记,写下女儿生病后的第一篇日记:焦耳病了,我很担心...写日记主要是想找到一些规律,找到治疗女儿病的方法。......
有一段时间,邓特别焦虑,莫名其妙地像是受到了很大的* * *,整天不耐烦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看到什么显眼的东西,就会狠狠地摔在地上。每当看到这一幕,邓世民都赶紧劝女儿静下心来,并轻声安慰、劝说。
渐渐地,在邓世民的安慰下,邓的情绪有所缓解。她忙着上课,忙着考驾照,情绪也渐渐比以前稳定了。半年后,邓的情绪有所好转,几乎没有了焦虑。
2005年8月,邓顺利成为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名学生。邓世敏特意把女儿送到浙江,带着女儿在浙江四处转转。临走时,邓拉着他的手,认真地说,“爸,我其实明白,我心理有些问题。谢谢你一直容忍我。我觉得上大学,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可能也不错。”邓李娇严肃的表情让邓世民感到恍惚。他拍拍女儿的肩膀:“傻孩子,一切都结束了。”在机场,父女依依不舍地道别。
对于邓世民来说,女儿上大学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噩梦又开始了。
邓上大学后不到两个星期,她就开始觉得有点不正常。邓世民知道后,一天给女儿打好几次电话。她要么接了电话沉默不语,要么干脆不接电话。电话那头的邓世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爸爸,把钱给我。我想去购物。”邓世民又一次接到了女儿的电话,女儿要钱。邓世民毫不犹豫地欣然同意:“娇娇,只要你不做傻事,按时吃饭,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我一说完,女儿就挂了电话。
邓世民立即给女儿汇钱,邓开始疯狂购物,几天就花了几千元。邓世民不仅一点都不怪她,还安慰女儿:“只要能发泄,花钱就行。”然而,花钱并没有解决邓的问题。她越来越疯狂,休学三天,绝食,不说话。
邓世敏终于开始正视一个问题:女儿患有精神疾病,要送去医院。邓世民之前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他觉得女儿的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不想让她心理受到更大的影响,但是现在邓世民没有办法了。去浙江前,邓世民痛苦地在日记中写道:焦耳情绪波动大,思想偏激,说服工作没有效果。......
2005年底,通过检查,邓第一次得知了自己的病情——躁郁症。真实案例中,躁郁症如果不治疗,大部分会自杀。这给邓世民本来就忧心忡忡的心平添了一层阴影。
邓世民回渝后,邓李娇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按时服药,但没有效果。邓常常感到绝望。当她接触到一些抑郁悲观的人,她更加绝望。她觉得活着就是一种折磨。她经常疼得抱头撞墙。这个时候,她总感觉耳边有个声音在说:太痛苦了,太痛苦了。......
当邓承受不了心理负荷,把头往墙上撞的时候,同学们都喊来了老师,几个人一起用力把她按住,才让她渐渐平静下来。
远在四川的邓世民每次听到这些事,总是忧心忡忡,难过不已。自从女儿生病后,他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每次电话铃响,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担心女儿会出什么事。一年多来,邓世民在女儿不断生病的噩梦中痛苦地度过。
为了缓解和发泄自己的抑郁,想办法帮助女儿,无论工作多忙,邓世民都会写日记,记录女儿的每一天。邓世敏几乎每个月都会去浙江看女儿。女儿有时候很热情,什么话都愿意跟他说,但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不理他了。而这些都是邓世民在日记里写的。在日记里,不管女儿怎么对他,他总是把她写得像天使一样可爱,哪怕她有时候发脾气做错事,她也是一个折了翅膀的天使。
眼泪的日记,
父亲带着女儿走出阴霾。
2008年,邓的抑郁症达到了最严重的阶段。9月23日,邓世敏突然收到女儿的短信:我不想过这种生活了。我会选择自己的方式结束生命。不要来找我。邓世民顿时慌了。他很快订了一张机票。在飞机上,他拿出日记本,重重地写下:我收拾好衣服,订好去浙江的机票,联系好学校,发短信给女儿,让她稳定下来。......
邓世民半夜赶到浙大,女儿不想见他。没有办法。当晚,邓世民在女儿卧室下等了一夜。他从不离开,甚至不敢睡午觉。9月的沿海城市,空气又湿又热,但邓世民的心却异常寒冷。
第二天一早,给邓丽娇发了一条短信,,出来见见爸爸,他已经在这里等你了。半个小时后,邓世民终于看到女儿拖着疲惫的脚步,出现在楼梯上。邓世民喜出望外。他急忙跑过去,但当他看到女儿憔悴的面容时,他停住了脚步,眼泪夺眶而出。
邓没有说话,所以她站在那里看着她的父亲。她很苦恼。她父亲的眼睛布满血丝,凌乱的头发有些花白。这些都是她自己造成的。最后,石走近咬着嘴唇的女儿,用近乎恳求的口气说:“娇娇,你跟爸爸回家好吗?爸爸陪着你,带你去医院。”几秒钟后,邓李娇轻轻点点头。
邓世敏为女儿申请休学一年,随后带着女儿回到重庆。几天后,经过全方位考虑,邓世敏带着女儿走进了重庆某心理咨询中心。在这里,在邓世民的陪同下,邓接受了系统的治疗。
在邓治疗期间,邓世民一直陪在他身边。他要亲眼看着女儿吃下每一颗药,才放心。女儿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他就守在她身边,让她发泄。有一次,邓受不了心里的痛,抱着头往墙上撞,邓世民赶紧拉她,但此刻,女儿已经疯了,根本控制不了自己。她把邓世民推到墙角,邓世民的头“砰”的一声被打中,但邓世民根本不顾疼痛。她赶紧起身抱着女儿,把手放在女儿撞到头的墙上,然后默默忍受。第二天,邓世民全身淤青,手背被女儿打得青肿。
但邓世民在女儿面前一句话也没说,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把自己的伤藏得紧紧的。他只是在午夜把这些都记在日记里。
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邓敞开了心扉,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部告诉了心理咨询师。在与心理咨询师越来越多的交谈中,邓感到轻松,并逐渐适应了与人交流。
渐渐地,邓李娇的情绪越来越稳定,邓世民心中的阴霾也一点一点散去。他在日记里记录了女儿康复后每天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女儿已经很久没有自杀了,哪怕有时候有点情绪化,也要适可而止。
2009年底,经过近一年的治疗,邓终于找到了自己。当邓世民看到女儿小时候笑得像朵花,他锁了五年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她也常常笑。
邓回到浙大上课。每天,邓世民都会给女儿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女儿轻松愉快的语气,邓世民觉得此刻什么都不如女儿。夜深人静时,邓世民翻开日记,写下:焦耳终于找到了自己,回忆起这五年的历程。真是一言难尽!看着窗外闪烁的灯光,邓世民深深叹了口气。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欣赏过眼前的美景。
假期里,邓回到家,这时她的父母谈起了她以前的病和那本记录了五年的日记。邓李娇惊讶地叫道:“啊!还有一本日记?什么日记?”坐在一旁的邓世敏只是笑而不答,还是她妈妈告诉邓:“是你爸爸从你生病开始每天记的日记。”
“爸爸,真的吗?快给我看看。”邓李娇翻着厚厚的日记本。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只有一个名字——焦耳。摸着邓纸上的字迹,的心开始颤抖。她抬起头,忍着眼泪,用沙哑的声音问邓世民:“爸爸,你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已经五年了,你怎么从来没想过离开我?你怎么受得了?”邓越来越激动。最后,她紧紧地抓着日记,泪流满面。
邓世民看着女儿难受的样子,起身挨着她坐下,握着她的手:“娇娇,我是爸爸。除了你我还能做什么?现在你比什么都强。”
那篇日记让邓明白,没有爱,她很难找到自己。世界上有很多病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这么幸运,有这么好的父亲。
2010邓顺利从浙大毕业,她放弃了几份高薪工作。当她回到重庆,在邓世敏面前拿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时,自豪地说:“爸爸,我考了好几个月。我也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支持吗?”邓世民笑道:“对,我支持!”
邓主动去心理咨询中心给自己治病,成为这家咨询中心唯一一个从病人转变为老师的咨询师。经过几个月的工作,邓和她的同事们制定出了一个系统而科学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她暴露了自己的痛苦,为数十名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心理辅导。其中,十几个病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邓会主动为他们申请减免费用。看着女儿如此用心地对待工作,邓世敏也会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女儿的抢救行动——接送、安慰甚至帮助病人。
是2011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邓李娇挽着邓世民的胳膊,高高兴兴地去逛街。走在街上,邓李娇对邓世民说,“爸,你知道吗?是你的日记改变了我的生活。”然后,父女相视一笑。......
以上就是父爱是良药!看到一个梦想五年日记的全部内容,我很惊讶。还想了解更多,求收藏。
梦见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