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

导语:社群是聚集在某一领域的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形成的相互关联的生命大群体。它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学家给出了140多个社区的定义。社团特点: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居民具有相同的意识和兴趣;有密切的社会交往。

如何加强社区青年教育I .社区青年教育对策分析

(1)强化政府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统筹职能。关键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我国的实际和各实验区的经验,建立政府统筹、教育赞助、社区参与、资源共享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应将社区青少年教育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范围。出台相关文件,作为各地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试点工作的政策依据。省和有关市、区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教育、宣传、财政、* *团委、妇联、工会、司法局、卫生局、体委、文明委、文化局、公安局等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或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统筹安排本地区社区青少年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各地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将社区青少年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内容,定期检查评估,奖惩分明。

(2)加大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对社区青少年教育有足够和稳定的投资。政府应为社区青少年教育划拨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教育等相关部门也要相应增加社区青少年教育专项经费。社区青年教育专项资金的数量应随着社区青年教育的发展而增加。

(3)建立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社区要完善以街道为核心,区、街、居并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社区青少年教育网络。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社区内学校、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委员会,发挥职能作用,确保运转顺畅;要建立青少年教育联系线:一个是:学校?老师?父母?学生;一个是:街道办?社区教育委员会?律师?学生实现纵向衔接、横向渗透、相互渗透,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社区青少年教育新网络。

(4)社区应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要延伸到社区,通过开辟教育阵地,为社区学校提供师资,服务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要。要积极引导社会教育资源向社区倾斜,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在社区有机结合,形成教育资源在社区享受、教育内容在社区结合、教育情境在社区沟通、教育工作在社区衔接的良好局面。

(5)以活动为载体,提高青少年教育的实效性,深化活动内容。活动是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生命。开展各种有特色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操,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增长见识,增长才干。综上所述,社区可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家长学校活动、教育活动等等。在组织活动的同时,要注意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让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仅可以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而且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加强他们的管理,有利于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6)加强社区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和教育基地建设。青年社区教育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区域优势和社会环境,建立各种类型的活动基地、教育基地、文化基地和实践基地。例如,在街道、新村和建筑物中建立许多社区教育服务设施,如老幼公园、青年教育活动室、校外德育基地、少年法学院、少年军校、家长学校和青年援助和教育协会,以丰富青年教育活动的内容,拓宽青年社区教育的领域。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学校、青少年宫、图书馆、文化宫、体育场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应该对青少年开放,形成* * *资源* *设施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局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青少年活动阵地,做好社区青少年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七)加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社区青少年管理档案。社区青少年工作者要定期开展调查,掌握社区青少年的情况,建立详细的档案,并根据其行为变化定期更新,做到底数清楚、家庭情况清楚、心理特点清楚、现状清楚。完善社区青少年评价体系。通过社区青年活动记录、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卡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青年参与社区活动的激励机制,调动社区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社区、学校、单位的联系卡,建立社区与区内学校、单位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掌握青少年的综合表现,将社区评价与学校、单位评价统一起来。

(8)完善社区服务内容,满足青少年成长的基本需求。①加强社区青年教育和培训。学校的素质教育要延伸到社区,对社区青少年开展外语、计算机网络知识、科普知识、实用技能等培训活动。根据青年就业需求,社区应配合劳动、教育、工商等部门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服务;对于辍学、休学、学习有困难的青少年,街道、社区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设立奖学金,同时开展志愿者辅导、学习方法讲座等活动,帮助其完成学业。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定期聘请专家进社区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社区应当创造条件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热线,为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服务。③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建立青少年维权网络和社区维权热线,落实青少年维权工作例会制度,形成维权合力,及时有效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继续向纵深发展,创造卓越?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动员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基层单位,为社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依托区青少年维权单位资源优势,通过举办社区自护培训班、训练营、自护学校等形式,帮助社区青少年掌握必要的自护、紧急避险、法律援助等自护知识和技能。

(9)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志愿辅导员队伍建设。社区青少年教育涉及面广,对象层次复杂,工作难度大,必须动员全社会来做。要组织动员老干部、专家、教师、党员、专业人员、社区工作者、英雄模范、技术能手和社区优秀人士?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形成一支来源稳定、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社区青少年教育志愿辅导员队伍。社区青少年教育志愿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应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熟悉青少年教育的方法和特点;第二,要了解我国的教育现状和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能够认真总结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验。社区青少年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要真正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正确理解和指导,对各种重大社会现象的透彻分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的深刻认识上。

(10)建立青少年成长环境评价体系。根据青少年社区生活的特点和所在社区的实际,对社区中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明确影响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根据青少年社区成长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定期对社区环境进行评价,及时反映社区环境,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优化社区环境的必要依据。建立青少年成长环境预警机制。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定期对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进行调查,及时掌握社区内对青少年有较大影响的文化市场和* * *所情况,分析查找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吸收关心社区青少年成长的居民作为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监督员,及时发现和举报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环境问题,抓住苗头,及时预警和控制。

二,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不足

(1)政府的统筹规划有待加强。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在于通过政府的统筹规划,合理整合和配置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率。但是,从全国实验区的情况来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协调不力的问题。社区青少年教育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政府虽有参与,但在解决问题上并不积极有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相关人员对社区青少年教育认识不足,对社区青少年教育在全面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做好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第二,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无能为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在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方面缺乏权威的政策指导。地方政府找不到充分的政策依据。在某些地方,工业?文章?部门呢?屏蔽?他们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也给地方政府统筹安排社区青少年教育资源带来了很大困难。

(2)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硬件建设以及各种社区资源的调配和整合,必然要有一定的资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很少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社区青少年教育,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门和政府的临时支出。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社区青少年教育的顺利开展。

(3)社区青少年教育缺乏系统性、随意性,缺乏中长期规划。在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要不要做的观念。很多地方基本都是我推,组织两次活动。或者只是在寒暑假的时候想到了青少年教育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工作随意,缺乏工作规划。

第三,社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1)整合对青少年社会影响的需要。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让青少年面临太多的社会影响来源。需要通过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整合和引导这些影响源,使其朝着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方向发展。

(2)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需要。社区青少年教育有助于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青少年的道德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作用会越来越大。社区教育负责为年轻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模式。

(3)提高学习的需求。以往对学习的理解是片面的,忽略了社会学习包括社会认知学习、社会经验学习、社会情感学习等等。心理学家早就说过,一个人没有社交兴趣就是庸俗。而人的社会意识、知识、情感都是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4)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需要。目前,学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书本知识与生活脱节,学科间知识不衔接,学生缺乏整合运用的机会等。,需要社区教育来补充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