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4000多辆车的李灿一号支持李想的“1000亿”野心?

4月5日,李CEO李想在微博中首次公布了李ONE的保有量和总里程。李想说,到3月底,李一的车辆已经超过4000辆;从行驶里程来看,57.2%的Li ONE用户以纯电模式行驶,市区纯电总里程超过70%。

李ONE是增程式电动车,和国内其他产品不一样。2019 12该车正式交付,首月交付量突破1000。然而,受疫情影响,李的送货计划再次受阻。2月2日,李官方宣布,原本预计发货时间在2月或3月的用户可能面临延迟发货一个月,并解释称延迟发货是因为国家疫情防控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超过65,438+00%的零部件由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的企业生产。

此前,由于种种原因,李曾延期交货。2019上海车展前夕,李表示将于当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在本次交付之前,李宣布,李ONE将跳过之前的2019车型,直接交付2020车型,并表示由于2020车型升级零部件较多,李ONE的交付时间将从?2019?年份165438+10月调整为?2019 12个月。

交货延迟,问题频发

由于李迟迟不交车,各大汽车论坛、交易平台出现了大量低价倒卖李购车合同的案例。价值5000元的李订单原价低至2000元。

虽然创始人李想为李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倾注了大量心血,但他致力于打造更好的车型,没有里程焦虑。然而,在交货一再拖延的情况下,李的质量问题也接踵而至。首批李ONE交付后,出现了物流模式未解除的严重交付失误、行驶中触碰自适应巡航功能无法加速的情况、车辆仪表盘出现“排放系统故障”的报警信息,甚至出现了车主因银行停贷无法提车的情况。

事发后,李想在微博中回应:“在李,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创造价值的过程,隐藏问题是自杀,提出问题是帮助我们创造价值。”

此前,李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用最严格的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打造一款真正能让用户放心的汽车,“要保证在一个水平以上,不要把用户当小白鼠。”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首款新车交付后,意味着市场化的第一步。接下来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市场考验,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也属正常。但是,李公司在没有完成交货的情况下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消费者。

为上市的理想而奋斗

虽然交割并不顺利,但即将上市的消息却频频见诸李报端。

据外媒报道,李已在美国申请首次公开发行(IPO),计划融资至少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亿元),最快将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也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李将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对于即将上市的传闻,李一直保持沉默,同时对不必要的业务进行了瘦身。去年底,李的运营实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大规模缩水,从96543.80万元+05万元缩减至约6.83亿元,降幅达25%。与此同时,许多股东退出。

除了减少业务,公司架构在理想方面进行了调整。2月23日,李的重庆新番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654.38+0亿元减少至约2.9亿元,减少765.438+0%。对于重庆新番大幅减少注册资本,相关负责人李告诉记者,“此举是为了优化整体组织架构。”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上半年,李营业收入约527.76万元,净利润约-6.29亿元,总资产约58.42亿元,总负债931万元。李目前正在进行C轮融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65438+2009年8月6日,由史明资本、王兴、理想、字节跳动共同推动。目前在李的融资总额超过110亿元。环境急转直下,只有继续融资才能生存。上市已经成为李灿无法回避的一条路。

“我一直在交易一家十亿美元的公司,希望交易另一家十亿美元的公司。”我不知道李灿是否意识到李湘公开暴露的野心。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