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舞蹈的编排是怎样的?
一,体育舞蹈编排的依据
(1)根据不同的目标,由于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体育舞蹈动作的编舞和设计在结构或艺术处理上也存在差异。教学中安排组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和巩固教学大纲中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技术。因此,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和连接方法为核心编排一些单项动作或综合成套动作,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指定步法的能力,巩固所学的单项动作,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性和表现力。安排演出时,主要目的是宣传和促进这项运动的发展。因此,在编曲中要注重娱乐性和效果,可以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技巧动作和造型动作,将丰富多样的队形变换成优美激昂的音乐,以增加演出的气氛和艺术性。编排竞技体育舞蹈时,主要目的是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因此,编导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不同的舞种、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难度技巧、技巧和技术动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取得优异的效果。
(二)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
在设计一套动作时,要综合考虑对象的年龄、身材、技术水平、素质条件、性格特点,充分发挥选手的长处和风格,扬长避短。比如对孩子来说,要选择规范的基本技术和指定的舞步来编排,形式要活泼有趣。老年人应选择速度慢、技术简单、重复次数多、实用价值大的动作。对于身材修长、柔韧性好、有艺术天赋的选手,可以安排一些大幅度、拉伸的动作;速度和力量好的选手,可以补一些起伏和有力的动作。同时在动作选择和结构上也要考虑不同对象的特点。各级学校体育舞蹈教学应根据不同班级(大、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从学生掌握的动作、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人数、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
(三)根据发展趋势和创新规律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编曲要适应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跟上国际潮流。目前,国际体育舞蹈的发展日新月异,动作数量多、组合连接新、节奏管理巧、技巧更精、艺术性和表演上的个人风格更突出。根据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根据体育舞蹈的原理和特点,结合编导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套独特新颖的动作。
(四)根据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运用形式美法则创造美的形象的经验总结。有序、层次、和谐、对比、平衡、节奏、多样和统一都是形式美的形式。编排体育舞蹈成套动作时必须遵循这一审美规律,才能充分体现体育舞蹈的艺术特征。在编排个人成套动作时,要运用形式美的原则,对成套动作的难度分布和高潮进行合理严谨的布局和分层次的发展。通过对节奏、速度、刚柔、起伏、幅度的调整,进一步表现每个动作的特点。在编排上也要注意动作的多样性和鲜明的个性,以及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协调,使整套动作更加协调、新颖、优美、流畅。同样,在编排成套的团体操动作时,也要充分运用形式美原则,使编排动作的自然、练习、节奏变化、队形运动有利于舞蹈者统一完成动作,表现出清晰多变的队形图案。
二,大众体育舞蹈编排的基本要素
在编排教学、表演或竞技舞蹈动作时,一般要掌握以下四个基本要素:动作要素、节奏要素、空间要素、时间要素。
(一)行动要素
一套完整的体育舞蹈动作是由几个单独的动作组成的,它们是组合或成套动作的基本单位,是编排成套动作的主要要素,是形成成套动作的基础。所以选择动作和确定动作是编排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动作基本可以决定这套动作的难度、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音乐元素
成套体育舞蹈动作的编排要结合音乐旋律、基本节奏和风格特点。成套动作的编排离不开音乐的元素。因为音乐不仅是体育舞蹈的音效和节拍器。音乐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和意境,能引起人的思想。在编排一个动作时,音乐有助于确定动作的风格,能激发作曲者的思维和想象力,能产生灵感,使音乐在体育舞蹈中真正发挥其灵魂作用。
(3)空间要素
空间要素主要表现在运动方向、路线和队形的变化和运动。
1.改变方向和路线
成套动作中的个别动作必须以不同的方向和路线贯穿其中,左右变换,上下起伏,前后移动,在场上画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方向和路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元素。如果在编排上对方向和路线考虑不周,方向单一,路线单调,那么即使有一个动作很难很美,也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体育舞蹈的舞蹈课程是逆时针运动的,所以编排时要综合考虑舞蹈的走向、舞步的距离、场地的大小等因素,合理编排。
2.队形变化和运动
队形变化和动作是集体舞项目编排中不可或缺的空间元素。在群舞表演中,一个动作的完成必须通过一定的队形来体现,这些队形的变化和动作构成了群舞表演编排的特点。常用的队形有直线形、平行形、弧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V形、T形、箭头形等。
时间因素
无论是组合动作还是成套动作,总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编制好的动作内容。时间因素包括动作的数量和音乐的长度。在安排教学动作时,时间的选择是灵活的,可长可短,主要看动作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在编排成套动作进行表演时,音乐的长短要根据任务和表演的规定时间来决定。在编排比赛成套动作时,要选择长度适中的套路,并根据比赛时长、参赛选手群体的不同以及自身的技术特点进行重复。在安排集体项目时,还要考虑入场、队形组合、退场所需的时间。
第三,大众体育舞蹈的分类与编排
(一)教学组合动作的安排教学组合动作是开展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的常用方式,也是大中小学及初学者体育舞蹈学习与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掌握若干单项动作后,进一步巩固基本动作,提高技术动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1.教学组合动作的类型
根据教学组合动作所选内容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单项组合动作和综合组合动作。单式组合动作是以某一技术类型为主体的教学组合动作。以巩固和提高某一类动作技术为目的,将同类不同形式的单个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则串联起来进行练习。综合组合动作是由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基本动作组成的教学组合动作。当学生掌握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动作后,为了巩固和提高,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向和路线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综合的基本动作组合。
2.教学组合动作的编排特征
(1)针对性组合服务于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学组合动作要有针对性地安排,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单个动作和基本动作,目的是熟练、协调、连贯地掌握各种类型的身体动作技术,发展一定的身体素质,为整套动作打下基础。编排组合时要适合学生的水平,控制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兼顾人数、场地条件等因素。
(2)重复性
为了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单个动作,在编排教学组合动作时,要把这些基本动作在组合中反复重复。
(3)合理性
动作之间的衔接要合理自然,上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不要把动作弄得语无伦次,让学生觉得不舒服。
(4)科学性
既要遵循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又不能违背这个规律。讲究“先往前走,先向左走,先向右走,先要提升”的做法,讲究动作、造型、人体的合理搭配。符合运动力学原理和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
(5)节奏清晰完整。
为了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在编排教学动作组合时,要选择那些节奏鲜明、优美易懂的音乐,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完成组合练习。同时要注意音乐的整体性,充分考虑乐句和段落的整体性。
3.组合动作的编排步骤
教学组合动作的编排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确定组合类型和练习形式;确定行动;确定音乐;完成安排。
(1)确定组合类型和运动形式。
首先要根据编排组合的目的和任务来确定组合的类型,区分是单一组合还是综合组合。然后确定用什么样的锻炼形式,是用单人锻炼、双人锻炼还是团体锻炼,团体锻炼是否分组,一组多少人,这些都要在安排之前确定,方便接下来的工作。
(2)确定行动
根据教学过程,选取要练习的动作作为素材,既要保证教学的基本内容,又要在已学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力求组合新颖,提高教学效果。
(3)确定音乐
音乐的确定要结合动作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初学者应选择节奏明确的音乐,以便于掌握和理解。对于基础好、水平高的同学,可以选择旋律丰富、声音优美的音乐,以便更好地表现舞蹈动作。选择音乐时,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一般以两个8拍和四个8拍为一组,或者我们可以用一段完整的音乐做两到三次组合动作。
(4)完成安排
音乐确定后,就可以安排动作和音乐了。根据音乐,可以确定动作的顺序、队形的变化和行进路线的方向。初编完成后,需要反复推敲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个人成套动作的编排
个人成套动作的编排是指选手为训练、比赛和表演而编排的动作组合。
1.个人完整动作编排特点(1)选手个人特点
在编排成套动作时,要适合选手的个体特点,发挥他们的优势。编舞要强调个人风格,根据选手的身材、技巧、素质、表现力来确定选手的表演风格,组合出最好的动作,可以是必要的重复和再现步骤,体现选手的最佳水平。
(2)与音乐相结合的特点
在体育舞蹈中,音乐语言和肢体语言经过精心的编排和创造,达到内在的统一。音乐不仅赋予舞蹈长度和速度,还使舞蹈词汇准确、简洁、集中;同时,舞蹈动作的语言和情感发展也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体现的,演奏者的技巧和技术也依赖于音乐节奏的引导。音乐节奏和快慢舞蹈动作的同步控制,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给人全新的审美体验。
(3)难度与能力相一致的特点
个人成套动作的编排要从选手所参加的团体和个人的技术能力出发,注意难度的数量和分布,避免选择自己无法控制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难度动作,避免动作无序、成套动作不完整或关节断裂,影响成套动作的效果。
(4)技术发展趋势的特点
创造一套完整的动作,要不断研究和掌握技术的发展趋势,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所以根据选手的特点和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整套动作的编舞要更加丰富多彩。
(5)平衡的特征
在编排个人成套动作时,要注意利用所有的场地、方向和表面。比如桑巴舞、斗牛舞、拉丁舞中的标准舞,可以在长线(A线)上做一些移动、流动的动作,在短线(B线)、四角做一些缓慢或静止的动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效果。
2.个人完整行动安排的分类
根据竞赛规则和选手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技术水平的选手编排成套动作,一般可分为两类:(1)基本动作组合。
少年选手、少年选手、低水平学生为适应教学、训练和比赛,应以指定步法为编排的主要内容,根据动作的先后顺序和个人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动作,采用多变的组合,合理分配重点动作,使整个编排更能突出个人特点和基本功。
(2)改进的动作组合
在掌握了基本功和指定步法后,队员的技术水平就更高了。为适应更高水平比赛和表演的需要,可以编排改进后的动作组合。在指定步法的基础上创新变形,通过巧妙的连接动作组合出更加生动的成套动作,使其在节奏、韵律、速度、力度上更具竞技性和艺术性。
(3)集体舞表演的安排
1.集体舞编排的基本要求
团队项目安排由八对选手共同完成。集体舞的结构由入场、按音乐结构连接的段落、个人动作、集体协调动作、末端造型和退场组成。
国际体育舞蹈评分规则明确规定了竞技集体项目的人数、成套动作时间和场地大小。类型、数量和难度构成了编排的技术价值。编舞的艺术价值由个人技巧和双人合作技巧的多样化、编曲的多样化、队形变化的种类和数量、集体合作动作中合作精神的体现、音乐与动作的和谐一致、原创动作与音乐的加分等构成。
2.集体舞编排的基本要领
集体舞编排的基本要领一般是音乐选择、队形编排、动作组合编排三个方面。
(1)音乐选择
在选择音乐时,要根据选手的水平实力和技术特点,合理分配每一个舞蹈的时间和交替次数。音乐也要选择节奏明确、气势宏大、声音优雅的舞曲,或者是舞曲以外的音乐。注意音乐快慢、强弱、平和、高潮的合理搭配,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一套好的音乐。在群舞中很重要。如果选择乐队演奏,要注意每首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乐队的规模是否接近一致。同时注意所选音乐之间的衔接要干净自然。
集体舞的音乐时间为4分30秒至5分30秒,标准舞不少于5种,拉丁舞不少于5种,包括入场、队形、退场三个部分。少年组的集体舞不少于三种,音乐时间一般为3分钟至3分30秒,包括入场、队形、退场。
(2)队形的安排
集体舞中的八对选手,通过舞步的组合,变换出丰富多样的队形,这是集体舞的主要特点;掌握队形变化的方式和次数是集体舞的主要内容。在一套动作中,要大量变换队形,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在编曲上,要充分发挥自己团队的特点,先设计不同类型的队形图案,使之与音乐有机结合。整个队形之间的变化要自然合理。
(3)动作组合的安排
动作组合是队形变换和转场音乐的基础。在步法的运用上,动作选择要注意舒展、缓慢、节奏清晰、流畅,有利于动作的整齐和队形的变换。在编排上,由于每个队员的位置和路线不同,在使用同一个动作时,其旋转和步伐会有所不同。编排时要注意所选动作的灵活性,避免牵强附会,整套动作不协调。根据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发挥编舞者的想象力,合理巧妙的编排,使丰富多彩的群舞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