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内涵是什么?
所谓“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人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素质。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可以教也可以学。它首先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然后在一生中不断改进。
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 *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项素质,具体细化为民族认同等18基本点。
与2065438+2006年2月公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征求意见稿》相比,核心素养体系正式版明显“瘦身”,更多体现了“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 * *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人文背景、科学精神和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项素养和25个基本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为18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基本点。从总量上看,减少了3大成绩和7个基本点。
据了解,参与制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专家团队实力雄厚。“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于2013年5月启动,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微博]领衔。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承担。
未来学校教育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系统设计的教育目标框架,其实施需要整体推进所有教育环节的改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教育体系;未来将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三个方面实施。
比如,未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成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核心素养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将明确学生在完成不同班级、年级、学科的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质已经定型,看看是什么。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科学性、现代性、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品质,具体细化为民族认同等十八个基本点。根据这个大体框架,我们可以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每个时期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位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化基金会
文化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和灵魂。文化基础强调获取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智慧的优秀成果,培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培养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基础和较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背景。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人文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中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三个基本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中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来说,包括理性思考、批判性质疑、勇于探索等基本点。
(2)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辉煌的人生,发展成为一个有明确人生方向和生活质量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喜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点。
4.过健康的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自我认知、身心发展、人生规划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完善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点。
(3)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强调处理好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培养现代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有信念、勇于担当的人。
5.责任。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关系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日常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行为,解决问题和适应挑战的能力。具体包括劳动意识、解决问题、技术应用等基本点。
主要性能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18六大素养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什么?
文化基础——人文内涵
1,人文积累的重点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础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够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蕴含的认知方法和实践方法。
2.人文情怀的要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够关心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3.审美趣味的要点是:艺术知识、技巧、方法的积累;能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备发现、感知、欣赏和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有艺术表现和创造性表达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的要点是:崇尚真知,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对知识有积极的意识和严谨的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性提问的要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够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策等。
3、勇于探索的要点是: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艰难,有执着的探索精神;能够大胆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自我发展-学会学习1。快乐而善于学习的要点是: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勤于反思的要点是:有审视自己学习状态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根据不同情况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3.信息意识的要点是:能够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价、识别和利用信息;具备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备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独立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重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和技巧,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健全人格的要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抵御挫折的能力。
3.自我管理重在: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潜力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时间和精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拥有实现目标的持续行动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
1.社会责任的要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实友善、宽容待人;孝顺,尊敬长辈,感恩;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尽职尽责,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能够明辨是非,具有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合理行使公民权利;倡导自由平等,可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和尊重自然,拥有绿色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行动。
2.国家认同的要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家认同,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能够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 * *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爱党、拥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同的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侧重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能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同体的内涵和价值。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的要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有通过诚实合法的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
2.解决问题的要点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有兴趣和热情;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条件选择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复杂环境下的行动能力等。
3.技术应用的重点是: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有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够将想法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体或对现有物体进行改进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