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质量的意义何在?
北京的政府网站主动“瘦身”,做“减法”,这是好消息。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网站的“瘦身”也要提上日程。2015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近8.5万个政府网站,但运维情况相当糟糕。90%以上的政府网站几乎无法访问,成为“僵尸网站”。其中排名前1%的政府网站占全国总访问量的90.25%。即使是有访问量的政府网站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更新不及时、宣传不规范、回答网友提问不专业等等。因此,这类网站要么被公众和舆论嘲讽为“奇葩网站”,要么被网民煽动成公共事件...结果被舆论拷问。
因此,政府网站的“瘦身”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大刀阔斧的“手术”。“僵尸网站”一个都不能留,“奇葩网站”也不能继续存在。那些明显不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站,要纳入常态监管,不整改的也要“减分”。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启动政府网站“瘦身”行动以来,政府网站数量减少了5万多个。
北京市政府网站从1042减少到80个,“瘦身”比例超过93%。看来北京“减少”政府网站是真的。国务院办公厅有“瘦身”政府网站的要求,北京做了“瘦身”政府网站的示范,其他地区对“减法”政府网站也不能手软。
但是,政府网站不是一个纯粹的算术题,当然也不能变成一个加减乘除的数字游戏。政府网站的存在有三层含义: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二是电力部门与民生的大数据链接;三、最重要的——政府网站代表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和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显然,政府网站不仅要有相应的规范形式,还要有接受公众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权力。所以,政府网站做“减法”,既是还原,也是形式主义。政府网站质量不多,数量不多。就像北京,减去93%的政府网站,可以更好的运营和维护7%的政府网站。
中国社会已经与大数据时代深度对接,大众也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政府网站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人们的诉求,让人们便捷、经济地获取真实有效的政府信息和办事程序。北京的做法是减去多余的93%,“一区一网一部门一网”就够了。
精简整合后,7%的政府网站将通过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集中管理信息数据、提供内容服务,实现网站资源优化整合和数据互认共享,彻底解决“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
政府网站的平台整合和数据优化,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功能,即通过信息发布、解读回应、服务和互动交流,构建新型的政府大数据服务平台,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政策、政府信息和相关办事流程。也就是像北京相关负责人说的“群众办事和网购一样方便”。的确,如果权力部门真的关心民生,就会像电商平台一样,让政府网站变得更实用、更有用、更有用。
优秀的政府网站有很多,“瘦身”是提高政府网站有效供给的应有之义。北京开了个好头,其他地方也要结合本地情况对政府网站进行一次彻底的“精简整合”,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政府网站的消费端,公众可以享受到政府网站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