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15天跑步速度的方法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其中,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关系最大。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运动员能否掌握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是未来达到高水平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周期性的运动,整个过程中你要反复跑几十步。一个小错误,重复,就成了大问题。如果每一步的步幅能拉长5厘米,那么50步就能拿下2.5米的优势。因此,应该努力改进这项技术。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主要在于,跑步的动作结构要更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使跑步技术更好地体现经济性和高效性。在跑的技术形态上具体表现为:动作平衡、重心波动小;上下肢动作协调,上肢主动有力地摆动手臂,下肢推摆一起推动推;向前直跑,全程节奏感好。总之,运动员掌握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就会事半功倍。

(2)专项力量和能力

实力是基础。几乎所有的竞技运动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在短跑的力量训练中,教师要把一次性力量训练(爆发力)和多次力量训练(专项力量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前我们在力量训练上用的手段比较多,一般是重量大,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这种方法有利于爆发力的发展。但在短跑中,更应该注重专项力量和能力的发展。因为一般力量训练,重量次数不会超过10次。根据项目特点(短跑是周期性运动),如果跑100米,至少需要45到48步(男子),200米就更多了。所以我们在短跑训练的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的能力。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可以采用:弹性摆腿、负重高抬腿、100 ~ 200米段跨步跳等等。

(3)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普遍认为速度训练是核心。但我觉得速度能力才是需要从头到尾把握的核心。所谓速度能力,就是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同于通常的速度耐力。就训练手段而言,速度能力是指100 ~ 200米段以最大强度或接近最大强度跑;特点是重复次数少,间歇时间长,强度大。速度耐力是指略低强度(80% ~ 90%)的250 ~ 500米段跑;特点是重复次数多,要求跑平均强度,间隔时间相对较短。有些运动员的后程能力不好,结果他们的专项成绩不会很好,分析的结果是运动员的步频能力不好。但其实很有可能是运动员50米以内的短距离节奏好,强度高。然后,运动员的绝对步频要不错;只是相对步速频率不好,说明他维持速度的能力不够好。如果运动员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提高速度能力,在前半程仍能保持原有的步频和速度;那么他的专项成绩和整个步速频率指数肯定会相应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