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美女”让谁发烧?
24岁的北京女孩郝露露,历时近200天,花费30万元,全身挨了十几刀,成功换脸成为中国第一“人造美女”。在距离北京数百公里的郑州,“中原第一人造美女”也在加紧制造。在谷歌网站输入“人造美女”后,被敲出了7万多页,可见“人造美女”的狂热程度。网易做了“人造美女背后谁在笑”的专题报道。对于“人造美女”的新鲜出炉,赞成者和反对者各抒己见,热闹非凡。在郝露露身上摆动手术刀,在非凡的整形外科医生手中“变身众生”。在郝露露实施“美容制造”项目的整形中心一夜成名,客户众多,月营业额从十几万元飙升到两三百万元。为郝露露提供30万元整容费用的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助人,正是他的慷慨,成就了一个美丽的故事。CNN电视台、路透社等国内外媒体多次将中国第一“人造美女”弄得家喻户晓。当然还有郝露露为了追求美,勇敢地在自己身上动刀子。商人天生有逐利的天性。为什么不做这么赚钱的生意?媒体本身就是眼球经济,美妆制造是绝佳的炒作题材。发行增加了,还能创收,真是一举两得。女人天生追求美,但“自残”创造的美是自相矛盾的。所以很多人同情郝露露,说她只是个棋子。她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要面对未知的未来,而商家却有利可图,成为最大的赢家。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没人逼郝露露。她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我看来,支撑美容经济市场需求的,是隐藏在美容制造背后的无数双好奇而又惊艳的男性眼睛。这是无声命令。关于美的标准,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虽然人们总是把心灵的美放在第一位,但很多时候美的第一标准只是外表。可能男人会抗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喜欢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女人不喜欢潘安的长相吗?爱美不是罪,只是“美女经济”这个词没上来,但是美女经济泛滥——广告美女、汽车美女、美女作家、美女棋手、美女主持、选美比赛、选美节...美容经济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最繁荣、最赚钱的行业。与美容经济相关的美容美发行业、化妆行业、整形行业也如鱼得水。在很多城市,美容店比米店开得多。美容店老板数钱的时候,20万女生在哭——美容行业10年居然毁了20万张脸!除了郝露露,还有一位23岁的影视演员刘参与了这个“造美”项目。前者被医院称为“造美工程”(把一个长相普通的女人升级为美女),后者被称为“救美工程”(帮助整形失败者发现美)。一张漂亮的脸不仅能出米,还能买单。谁付的钱?赚谁的钱?答案可想而知。目前,郝露露的第一部电影已经在Xi安开拍,他的第一本自传《风月俏佳人》也将于明年初发行。郝露露似乎过着很多女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是她的美丽能持续多久呢?有多少“N市第一人造美女”正在被策划制造?郝露露之后还会有多少张璐璐和李璐璐?如果有一天,当“人造美容”的成本降到几块钱,整形技术先进到没有后遗症,那时候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当每个人都成了石和丢西姆的故事,美貌就不再是稀缺资源,商业价值大大降低,从而失去了炒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