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养宠物的“三分钟热”

一位妈妈在家里买了一只猫宝宝,2岁的女儿非常喜欢。她亲吻并抚摸着怀里的猫宝宝。看到女儿和猫相处的很好,妈妈很开心。没想到有一天,女儿在和猫玩的时候,一激动,抓着猫背上的毛“扔沙袋”...可怜的猫背上的毛掉了一大块皮。

母亲有点担心。“为什么孩子这么暴力?是性格问题吗?”小女孩的性格是否暴力无法判断。但如果孩子太小,因为心智不够,可能会无意中对宠物做出伤害,没有照顾好宠物。那么养宠物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可能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意义。

孩子的心智“足够”养宠物吗?至少先满足以下三点

1,小孩子看到宠物不会抓挠打架。

家长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抱起6、7个月大的宝宝时,宝宝可能会突然紧紧抓住大人的头发或者脖子上的项链。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宝宝的抓握反射。一般来说,婴儿在10个月内有抓握反射期,一碰到身边的东西就会抓住不放。如果现阶段家里养了小宠物,可能逃不过宝宝的“魔手”。

家长可能也遇到过,宝宝1,2岁的时候,有时候和其他宝宝相处,伸手摸脸可能会变成挠对方的脸,原本想亲对方的脸颊也变成了咬人。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想乖,没想到动作错了。那是因为宝宝的思维缺乏因果观念,他们的生活经验太少。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所以,如果现阶段家里有小宠物,也可能会受到伤害。

家长可能也会遇到,孩子3、4岁的时候,戴妈妈的墨镜可能会说“天黑了”,这说明孩子的自我中心思想在起作用。我曾经听说过一个这个年纪的孩子拿着吹风机吹狗的毛,把它烧了。生气的母亲批评他,他却说:“我不觉得热。”其实孩子没有说谎,这是孩子真实的想法。所以,如果现阶段家里有小宠物,很可能会受到伤害。

2.孩子能理解父母的“养宠物指导”

如果孩子伤害宠物是无辜的,那么家长应该经常教孩子如何正确饲养宠物,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护理工作是每天必须做的。所以,孩子需要理解父母的“宠导”。

但我们知道,孩子年龄越小,沟通能力越差,越听不懂父母的话,记忆力也差,有时可能会误解父母话的意思。一般来说,孩子在3、4岁时只能听懂成人的一些中等难度的指令语言;如果你想保证你的孩子能准确理解你父母的《养宠物指南》,那么至少要等到你的孩子6、7岁。

一位父亲说,他的小男孩3岁,有一次发烧,没吃药。他爸爸动情地问他:“要不要给猫吃?”结果他真的把清凉药全倒进猫嘴里了...最后,猫不得不洗胃。

3.孩子们已经有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他们知道如何刷牙,穿衣服,穿鞋,洗脸等等。但是有些孩子不行。有些孩子6、7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穿衣服,也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所以,如果想让连基本生活技能都没有的孩子来照顾宠物,往往很难做到。

只有孩子懂得基本的生活技能,有了自理能力,才能慢慢学会照顾宠物。假设你想让一个1岁的宝宝给小狗洗澡,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宝宝和小狗在卫生间一起玩,洗澡的事情已经忘记了。

谨防孩子“三分钟热度”,家长该怎么办?

有一次我妈跟我说,她家小男孩4岁,有一次在宠物市场看到一只兔子,急着要买。买回家我也很激动。我喂胡萝卜,梳头,洗澡...我很勤奋。结果过了两天,孩子不理,说“我不喜欢兔子”,把我妈气得跺脚。买兔子和照顾兔子的配套工具花了很多钱。

其实小孩子养宠物三分钟是很常见的。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父母试图培养孩子养宠物的责任感,却无奈惨败呢?

以下是许多父母的三种常见做法:

1,先养个迷你宠物试试。

蚕宝宝,小金鱼,小乌龟...这些迷你宠物价格便宜,还能考验孩子的责任感是否足够。当孩子养了一只小乌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父母就相当于用事实告诉孩子,“父母对照顾你的宠物有疑虑,你不能买任何狗和猫。”也可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2.推迟拥有你最喜欢的宠物

当孩子要求养宠物时,父母可以让孩子“等一等”。你也可以这样跟孩子解释:“我不知道你养宠物的决心是什么,你为什么不再考虑一个月呢?”家长也可以建议用孩子的零花钱买。零花钱不够怎么办?也可以鼓励孩子开始攒钱,等到有足够的钱再买。

也许是等待,孩子渐渐发现自己只是一时兴起,对养宠物的兴趣真的没有那么浓厚吧?

3.提前了解宠物护理的细节。

帮助孩子列出饲养宠物的任务清单,比如喂食、给猫盆加水、清理猫窝、清理猫毛巾、如厕训练、给猫洗澡、生病吃药等...什么是每天必须做的,什么是一周一次,从而帮助孩子对照顾宠物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让孩子判断自己是否胜任。

总的来说,孩子6岁以后才具备独立照顾宠物的基本能力和心智。当一个孩子有能力照顾宠物时,他真的可以从饲养小动物中受益。就像爬梯子摘苹果一样,你要爬上去摘苹果,才有机会尝到苹果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