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思域为什么敢和布加迪、兰博基尼、法拉利对抗?是厉害还是不自量力?
本田思域很快赢得了汽车市场的第一场战斗,而且用了一秒钟。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当时的美国市场充斥着大排量大马力的汽车。
他给了各种生产经济型汽车的日本公司一个登陆诺曼底的机会,第一个登陆的是思域。
1973搭载CVCC发动机的本田思域成为全球首款通过美国排放法的车型。很自然的,Civil成为了这个汽车市场的排头兵,在战争中拔得头筹。
排放法和石油危机并存,美国本土品牌没有一个能玩。想买的话只有思域了,第一个称霸的。
随着在美国的大卖,思域在国际市场的销量也水涨船高,成功占据加拿大进口车榜单。从1976到1978,连续28个月上榜的顶卡是思域,12个月是一年,28个月是两年多。
石油危机后,美国人更加重视性能车,但这并不意味着思域可以依靠CVCC发动机吃遍全球的新鲜粮食。上世纪80年代,旷日持久的石油危机结束后,人们觉得多点石油没问题,但也不是很贵。
此外,美国车企也开始搞无铅汽油和三元催化转换器,这让CVCC发动机的环保优势不那么明显。
大排量的车,比如道奇挑战者,70年代停产,80年代复活。
前一秒还在“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的美国人,下一秒就直接成了经济型汽车。有没有比较猛的,有没有开的比较好的?
看到最后被围起来的地,被美国车抢回来了。本田很不舒服,很担心。
你们美国人不喜欢性能车。我给你造一个。本田宗一郎当即决定将思域打造成性能车。
在第二代思域在北美销量依旧惨淡之后,本田推出了第二代思域,采用了DX和GL两款特别车型。DX有5速手动变速箱,GL最后给思域一个转速表。
但是,再动的思域还是思域。位移触动不了那些相信“位移即正义,马力全开”的美国人的心。
所以,虽然2代思域在1981的全球销量突破了1万辆,但在北美的销量依然惨淡,甚至有快速下滑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