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视频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让你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光。作为光明的对立面,黑暗永远存在。电影里的影子因为真实而吸引人。心碎过后,我们追寻画面之外所谓的真相,然后环顾四周。罗曼·波兰斯基说:也许我喜欢电影中的影子,但生活中的影子不是。
我觉得如果有十个不同的主题来表达人生,《追梦安魂曲》绝对可以从某个角度把你牵制住。这也是一部让你看完之后觉得说不出话的电影,特别逼着你说一些话——明知道一千个好,却无处可说。抑郁、沮丧、绝望、悲伤、无助...很多名词都是电影《追梦安魂曲》的注解。
也许你没有注意到,但是你在一个懵懂却被反复转载的十大禁片贴吧上看到过,你甚至会觉得这里面真的有世俗或者大众不能容忍的东西,你一直带着一种好奇去索取。
当然,我会说:你错了。
这样的好奇行为侮辱了一部伟大而杰出的电影。不得不指出,《追梦安魂曲》其实是一部被遗忘的电影,太过优秀,题材阴暗,导致它被遗忘。仔细关注之后,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它是在IMDB里面列出来的,排名可以正视。它有演员出色的表演,导演犀利的剪辑,高速切换的画面,惊艳的蒙太奇,扣人心弦的音乐,一个值得现代人长久反思的沉重主题。
如果不把片子改过来。我认为:它的优秀来源于它的主题,但也毁于它的主题。这部电影没有给我们任何希望。
不是不能在世界上生存,而是从哪个角度。也许你会说黑帮电影不太受欢迎?没错,帮派很流行,但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加美化的正面展现黑帮,恐怕没几个人愿意看现实中的血战,或者枪林弹雨的追杀。《追梦安魂曲》描述的是人在毒品面前无力挣扎,但却独具匠心。大量的心理活动被刻画出来,时而猛烈迅速,时而平稳,因为这种美好追求的主题是虚幻的,主角所追求的梦想只是一种幻觉。梦想是用来实现的,但有些是需要破灭的。当灵魂和肉体被毒品分开,那时候,灵魂就不再受你的控制了。
还有一个不足就是有点过于犀利的画面剪辑和快速切换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我几次想剪掉杰瑞德·莱托那张苍老痛苦的脸,因为这就像是在受罪,主角在受罪,我们也在受罪。而且电视节目的催促真的压力很大。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看着一个老母亲痛苦,更是要为其创作一部戏剧。黑色基调下的主题,看着四个主角一次次吸毒吞药,惨不忍睹,一步步走向绝望。如果说《杀戒》和《黑暗中的舞者》的结局给了我们突如其来的痛苦,绞刑剥夺了我们活着的权利。然后《追梦安魂曲》最后120分钟继续加重痛苦走向绝望,这是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
如果眼花缭乱的剪辑没有震撼到你,瞳孔的收缩和放大不足以让你新奇,依赖毒品的感觉似乎离你太遥远,煎熬中的痛苦不真实。然后让你看到他的生命突然消失。即使很残忍,可能会把你打倒,但更多的是一瞬间的震惊。生命的慢慢凋零和死亡,是一种考验人内心和耐心的折磨。我们不愿意在《追梦安魂曲》里看到后者,沮丧得停不下来。这可能就是日本豚鼠系列实验短片选择慢慢折磨一个人至死,而不是像恐怖分子一样以砍头为乐的原因。这是在考验人的忍耐力,不可否认上面说的是一种变态行为。
当然,在《追梦安魂曲》中,我认为并不是为了折磨而折磨,至少,它留下了一些混乱的信息。
记得第一次看电影,一开始就立刻被《夏日序曲》的音乐迷住了。起初,似乎是死神推开了门。在场景中,哈利和泰伦推着电视,向其余的老妇人挥手说,嗨。夕阳的余晖下,两个年轻人走在宽阔的大街上,音乐像声音和影像一样快,由轻到重,逐渐加快。当然整张配乐都很优秀,其他曲目也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见导演之前的作品),但我对这首片头曲情有独钟。
这个故事包括原声带,包括夏天,秋天和冬天。它始于炎热的夏天,但没有春天。四季缺一季。这不仅是一个陷阱,也是死亡的最终命运。
人生不过是无数个姿势。爱恨情仇,聚散离合,悲欢离合,都列在其中。有的在往上走,有的在往下走,有的拼命挣扎,有的乐此不疲。但当这一切分崩离析,在从建立到消亡的过程中,如果给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太多的压力,身处其中的人就有可能回到一切,就像第一次一样。就像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无助地蜷缩成蝴蝶结的形状,是安慰自己的有效姿态。我也能感受到一些想象中但主观的温度。
但与此同时,泄露的秘密不仅仅是缺乏安全性。
也许电影中使用的各种蒙太奇手法只是为了表达一个混乱的主题:高速剪切、局部放大、镜头的特殊透视处理等等。展望未来,我们将带领人们走向何方?
线索一:电视。
哈里的母亲萨拉是个电视迷。这个身份反映了她的背景:一个没有文化,孤独的老妇人,深深渴望家人的关心和陪伴,节食减肥的艰难——沉迷于看电视的人,尤其是女性,总喜欢在手边放一些零食。当哈利和他的朋友们在电影开始拖着旧电视穿过街道时,它甚至预言了电视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同时,所有的情节都和电视有关。萨拉决定减肥,是因为她受到了经常看电视的节目秀(programs show)的邀请,这样她就可以在参加儿子的高中毕业典礼时,穿上那件被亡夫称赞的红色礼服。整个故事也由此展开。
线索二:原声。
当哈利和他的朋友们带着破旧的电视走过街道时,电影中多次重复的主题音乐也被播放出来。由轻到重,由缓到急。当电影中出现许多情节曲折时,哈利的毒品生意受挫,他被流放,萨拉产生幻觉,他在同样幽灵般的音乐中接受精神病治疗。似乎预示着四位主角即将到来的轨迹。
线索三:颜色。
Sara最喜欢也是最有风景的红色,她的头发曾经是耀眼的红色,但是邻居在家里DIY染的头发竟然是橙色的。偏差只有一点点,但似乎有点滑稽和奇怪。哈利梦中玛丽莲的完美形象也是一袭红色短裙,或许是为了纪念高中时母亲的形象,也或许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莎拉未说出口的爱。不过不得不说,詹妮弗·康纳利真的很适合烟熏妆和黑色系的服装,这和她本人的气质还是挺符合的。她一直对J.C .有印象,演这样一个饱受生活煎熬的角色。看到她乌黑的头发和浓黑的眉毛,我不禁把思绪变成了哥特。同时,爱人哈利有一头浓密的黑发,相信阿罗诺夫在选角上也下了很大功夫。
线索三:季节变化。
不知道英语里有没有同样的谚语:冬天过了,春天还会远吗?但这次阿罗诺夫玩了个大颠覆。影片在夏天开始看到希望,在秋天加重痛苦,在冬天加剧到最后二十分钟难以忍受,却始终没有看到那遥远的春天。
线索4:上床蜷起身子,安详地入睡(也许...)
结尾,四个主角在遭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后,以左侧卧的姿势躺在床上,蜷缩成一个弓的形状。抱紧自己,让自己能感受到一些虚假的温暖。
……
个人比较喜欢《追梦安魂曲》的译名,透露出迷茫之后希望的味道。即使全片呈现出完全的黑暗,即使莎拉进入精神科后肯定再也无法走向镜头,她也会抱着终生的遗憾。即使哈利在去医院治疗他的手臂吸毒和化脓后被捕并被截肢,即使泰伦也被监禁并辛苦劳作,即使玛丽莲在一个毒贩的聚会上因处境悲惨而被迫获得一些必要的钱..但是我看到他们仍然想念对方。
只是缺少一个明确的表达。但是生活还没有结束,过去还是会有春天的。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法则,比如牢不可破的亲情,相互扶持的友情,相互理解的爱情。所以,甚至当我们看到美国的地下评论认为这部电影有一些反社会的、反映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不考虑其政治因素)时,也可能有不获奖的理由。),我还是愿意相信,阿罗诺夫的拥抱,还是关于人性关于各种感情的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也许哈利赚大钱让母亲过上安稳日子的希望事与愿违,也许泰伦因为母亲的去世无法弥补一些不足,也许玛丽莲的毒瘾最终会爆发,也许莎拉永远无法康复。不过,能互相扶持走小人的人生轨迹就不错了。在我看来,真正冷血的电影,是那种互相引起猜疑,互相折磨到感情已不在的那种。
好了,大概就是这些内容了。希望LZ采纳。谢谢~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