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信息

泰戈尔细节

泰戈尔(1861 ~ 194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把印度文化介绍给西方,把西方文化介绍给印度的有影响的人物。

一生

1861于5月7日出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1941于8月7日死于同一地点。这个家族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杰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班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支持社会改革的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上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式的学业。他的知识来源于父亲、哥哥、导师的建议和自己的努力。

13岁开始写诗,14岁发表爱国诗《为了印度教庙会》。65438年至0878年,他遵照父亲和哥哥的遗愿,前往英国求学。他先学法律,后转到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回国,专业从事文学创作。1884年,他离开城市,去农村经营祖传的土地。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桑提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1921年,这所学校发展成为一所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以后,民族解放运动达到高潮,孟加拉国和全印度人民反对分裂孟加拉国的决定,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了加尔各答参加运动。他义愤填膺,写了很多爱国诗。然而,他很快就不同意运动的其他领导人。他不赞成群众“直接行动”烧英国货,侮辱英国人,而是主张多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比如下乡发展工业,消除贫困愚昧。

他在1907年退出运动,回到了尼克坦圣地,过着隐居的生活,埋头写作。1913年,因《吉檀迦利》英译本(牺牲颂,出版于1911)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蜚声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授予他爵位。一战爆发后,他漂洋过海10多次,访问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

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发生,英军枪杀了1000多名印度平民。泰戈尔放弃了他的骑士身份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了《俄罗斯书信》。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入侵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政府反对法西斯领袖佛朗哥。二战爆发后,他写了一篇文章痛斥希特勒的不公正行为。他一直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的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造

在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写了50多首诗歌,12篇中篇小说,100篇短篇小说,20多部戏剧,大量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作品,还创作了1500多幅绘画和2000多首歌曲,其中65438。

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野花》、《诗人的故事》等长诗。从1881 ~ 1885出版了《夕阳歌》、《晨歌》、《画与歌》等抒情诗集以及戏剧、小说。戏剧、小说多以史诗、过往书籍为主,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1886年,诗集《刚柔》的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了一个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生活的时期。《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独特的风格已经初具规模。在此期间,他还写了戏剧《国王和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65438+19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鼎盛时期。从1891开始,他主编的《萨塔纳》发表了《摩亚摩亚》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出版抒情诗5首,哲理短诗1,诗集1,故事诗集1。《五彩集》中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思想的最高体现。从《实例》开始,他开始用孟加拉方言写诗。他的第二本英译诗集《园丁集》中的大部分诗歌都选自这一时期的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个人不幸,失去妻子、女儿和父亲的悲痛和悲伤被记录在诗集《回忆》、《孩子》和《渡口》中。他还写了两部小说《小沙》和《海难》。1910年,小说《戈拉》出版,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一个为民族自由解放而战的战士形象。赞美新印度教徒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自由的信心,但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梵蒂冈社会一些人的教条主义和崇洋媚外也受到鞭挞。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象征性戏剧《国王》和《邮局》以及讽刺剧《顽固的堡垒》。1910年,孟加拉语诗集《吉大利亚》出版。后来泰戈尔在伦敦生活的时候,把《吉大利亚》、《摆渡》和《奉献》中的一些诗翻译成英文,1913年出版了《吉大利亚》的英文版,泰戈尔就成了。他进入了另一个创作高潮,出版了《歌之花环》、《颂》、《白鹤》、《逃亡》、中篇小说《四个人》和《家庭与世界》等诗集。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继续写作,出版了《莫克多塔拉》、《红夹竹桃》等戏剧,小说《争议》、《最后一首诗》和一些诗歌。20世纪30年代,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两个姐妹》、《花园》和《四个篇章》。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诗歌《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成佛礼》。1941年4月,他写下遗言,著名的《文明的危机》,控诉英国的殖民统治,表达自己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思想发展和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影响。但他的世界观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即“梵我合一”。在《多彩集》中,他首次提出了“生命之神”的概念。他对上帝的虔诚是与他对生命、国家和人民的爱结合在一起的。但这也给他的诗歌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此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并没有抹杀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充满矛盾,表现在他的创作中。纵观泰戈尔的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童年开始直到1910左右,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主张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至1919,再次积极投入国运。他的爱国热情略有消退,政治内容浓厚的诗歌被寓意神秘的诗歌所取代,这些诗歌也受到西方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崇尚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直到去世,他开始关心政治,积极参与民族解放斗争。他的作品内容充满政治激情,视野开阔,非常关心世界和人类。可以说,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的慈悲”,也有“金刚的怒目”。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的影响,他的诗歌多为押韵未删节的自由诗和散文诗。受西方小说的影响,他的小说具有创新性,尤其是将诗画融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泰戈尔和中国的泰戈尔一直强调印度和中国人民团结、友谊和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交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在日本发表演讲,抨击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1924年访华,回国出版《在中国的谈话》。65438年至0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他多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的早期作品大多受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就介绍到了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许多关于他的作品的中文翻译和评论。1961为了纪念他的百年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册泰戈尔作品。

/index . PHP/176/action _ viewspace _ itemid _ 1188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