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漫谈(9):对管弦乐队中各部分及其地位的回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虽大,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团结:讲究地位。级别越高,越受尊重。我可能不知道你的名字,但只要你是八袋长老,见面就必须鞠躬。

管弦乐队也是。一举一动都是几百人的编制,中间有几个声音。谁是主人?纪是谁?谁是焦点?谁是跑龙套的?

准备好凳子,我给你看。

-1-

管弦乐队演奏的每一首乐曲都需要各部分的配合,而其中,我们可以根据演奏的音乐性质分为旋律型和伴奏型。

顾名思义,旋律型是主角和红花,伴奏型是配角和绿叶。因此,在一个管弦乐队中,一个声部的地位可以这样定义:旋律在演奏的音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地位就越高,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可以把旋律音乐比例高的旋律部分和伴奏音乐比例高的伴奏部分称为旋律部分。

作为主角,有旋律的声音往往是表演中关注的焦点。然而,任何优点都意味着缺点。越容易发光,越容易出错。因为在聚光灯下,每个细节都会被放大。

相反,伴奏音作为配角,往往相对不显眼。但是,每一个闪亮的主角背后,一定有一个功力深厚的配角,就像树叶越是嫩绿,奖金越是耀眼。

然而,在主角的灿烂光芒下,很多人忽略了配角的价值。我没有意识到,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配角的伴奏比主角的旋律更勤奋。

正因为不是旋律,所以伴奏音乐里有很多不好听的声音,甚至光是奇怪的声音。对于许多乐器,如弦乐器,很难找到声音,更不用说演奏得很流畅。

还有就是节奏,如果旋律在节奏上大多是连贯的,那么伴奏很可能是后半拍,甚至是虚线后面的音符等等。

所以伴奏部分需要更深厚的乐理基础,才能在旋律的纷扰中不偏不倚,演奏到位。

而且,比乐理基础和演奏技巧更难得的是伴奏意识。十几年的乐队排练让我明白,没有一种乐器可以永远只演奏旋律,一定有你伴奏的时候。

所谓伴奏意识,就是不抢戏,做绿叶。这个时候你不是主角,你要随着旋律去玩,旋律可能是轻的,也可能是弱的,把自己藏在旋律下面。

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因为每个人都愿意自己出现,都想成为主角。如果你知道你注定是分母,你还愿意做它吗?

我猜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2-

以民族乐团为例(事实是交响乐团、管乐团、键盘乐团都只是旁观者,我就不废话了)。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弦乐、弹拨、吹管、贝斯和打击乐器。

这五个声部中,只有低音部分相对来说伴奏性更强。因为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是从西方交响乐团演变而来的,而民族乐器中缺少低音乐器,所以引入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低音部分。因为民族乐团本身就有自己的弦乐声部,大多数情况下,旋律是给他们的,低音声部已经退化为伴奏声部。

其他四个部分将根据音乐的不同而互为旋律和伴奏,无论其地位如何。真正的地位差异体现在大嗓门部分的子声部。

首先,弦乐声部由三个子声部组成:高虎、二胡和中胡。从乐器来看,区别主要在于音域,对应高、中、低。在旋律比例上,三个子声部比例依次递减,地位也相应递减。

其次,弹拨声部由琵琶、柳琴、扬琴、古筝、中阮、大阮六个子声部组成。

弹拨声是民族管弦乐队中最有特色的声音,因为乐器丰富多彩,顶级的都很有特色,远非西洋弹拨乐器可比。

其中琵琶和古筝早已家喻户晓,无需赘述。就连中阮这种相对冷门的乐器,也是因为冯满天在《辉煌中国》中的出场,才在近几年开始声名鹊起。

六个子声部中,琵琶、柳琴、古筝旋律性相对较强,扬琴、中阮、大阮则更侧重于伴奏。

第三,吹管部分由笛子、笙、唢呐三个子部分组成。

这三个分声部势均力敌,但又各有细分:

帝子:邦迪、曲笛、新地;

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

唢呐:女高音唢呐,中音唢呐,低音唢呐。

在上述类别的细分中,旋律类型的比重依次降低,地位依次降低。

第四,打声音。民族乐团的打击乐部分也是一大亮点。

第一,包罗万象,种类之多令人发指。传统到编钟,西方到定音鼓;大到云锣,小到小钹;正常到鼓,精彩到弹簧扣。就连老司机也和我一样,在彩排中多次因为打击乐器的名称而掉下巴。

二是呈现出更明显的分化趋势。定音鼓是永远的主角,是坚定的王者。鼓、钹、锣等乐器在第二位,其他次之。根据不同的轨迹,出镜概率有过波动和调整,但一般都在一个水平以上。其余如鼓、三角等属于龙套乐器,出现不规则,消失有规律。

-3-

好了,科普结束。最后,献上一个彩蛋:

吐槽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在管弦乐队中同样常见。乐团里的吐槽往往有很强的声音特征,一般都归功于酱阿姨:

琴弦:我们真的很不走运。每首曲子几乎从头到尾都很忙。排练的同时,攻击手一直在休息,偶尔敲一下,我们恨不得把它翻个底朝天,实在是不合理。

弹拨:我们有四根弦,比弦多一倍,几乎从头弹到尾。最忙的是我们?不要抢!

吹管:同样的演奏,为什么弦和弹都不好拨,而且只有六八个人,我们只有两个?运气不好。

罢工:谁说我们闲着?我们很忙,好吗?我们正忙着数小节呢!不然你试错了,看指挥会不会骂你。当然,很多人不理解。反正说错了就听不到了。

贝斯:我就看你吵不吵。因为我身处民乐,内心是交响的…

好了,科普完了,上面的吐槽你能理解多少?

有什么不明白的,请留言告诉我。也许我会用一篇文章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桑迪,一个立志用接地气的语言说音乐的女人。我举手保证所有内容都是基于真实生活经历,而不是百度。

如果你喜欢,欢迎收看我的专题《谈音乐》,看更多有趣、有知识性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