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在哪里?西昌有哪些有趣的西昌旅游攻略?

其实我对西昌了解不多,只知道人们叫它“太阳城”。我过了很久才知道原因,因为这里日照时间比较长,所以取了这么好听的名字,我的旅行也被这个特别的名字深深吸引,于是来到了西昌。

刚认识西昌的时候从昆明直飞西昌只要50分钟。这一次,我奢侈了。我买了头等舱。其实只比经济舱贵了300多块钱,但我觉得很“高大上”。我不需要排队登记。我直接去了VIP柜台,不用排队安检。我直接上了专用通道,坐在VIP休息室,喝着清凉的橙汁,吃着甜甜的蛋糕,看着窗外普通等候区的喧嚣。就像天堂和地球一样。?

西昌机场离市区30公里左右,出租车费60元。

我在网上订了吉祥路的“七天连锁酒店”,但是到了之后发现酒店位置太偏僻,交通不方便,只好暂时住一晚。

放好行李打车10元直达古城大同门。

西昌古城西昌古城历史悠久。自从彝族投降元朝后,这里就设了一个县。但目前古城内只保留了一处大同门(即南门)旧址,其余城门已全部被毁。

进入古城,没有装修过的房子见证了西昌的历史,与熙熙攘攘的月亮城广场相比,显得非常干净。老街两边,除了彝族传统手工银饰作坊,大部分都是卖草药和农产品的摊位。

我不知道彝族的草药和汉族的中药有什么区别,但是用一些植物的茎、叶和根来治病似乎不太现实。但是,一个叫“人参果”的水果摊引起了我的兴趣。这种外形像葫芦瓜,但娃娃脸栩栩如生的水果,以前在昆明见过,没想到会种在四川攀西,很奇怪。本来打算买一些试试,但是舍不得吃这个可爱的“娃娃”,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买了两斤樱桃,15元/斤,很甜,甚至比我在大连旅顺口尝过的樱桃都好吃。这大概是因为西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果实生长。

晚上老街的小饭馆和米粉店都关门了,我打车回酒店,在酒店附近的一家烧烤店点了网上推荐的香喷喷的猪肉鲫鱼。伴随着烟火,我品尝了西昌独特的烧烤美味。

蘸烧烤的调料只有两种,一碗辣椒粉,一碗花生粉。

第二天早上,我退房并通过鳄龙预定了琼海风情小镇的“醉太平”酒店。从吉祥路打车,大概十分钟,车费19元。“醉太平”是三星级酒店,淡季298元/间,旺季500元/间以上。

在琼海的太阳升起之前,琼海看起来和其他湖泊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会让人觉得有些惋惜。然而,当一缕阳光照在湖面上时,它波光粼粼,五彩缤纷。

琼海的水很清澈,有丰富的鱼虾。当你走到湖边,你会不经意地看到成群的小鱼游过。

我觉得很安静。

琼海的东北面是庐山。坐缆车上去25元/人。终点站位于半山腰。有光复寺,有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光复寺从光复寺沿山路缓缓而下,一路绿意盎然。山路中不时出现几只倔强的猴子。据当地人说,这些野生猕猴很凶猛,经常攻击游客,所以你不买些花生或水果喂它们,是不能轻易离开的。很明显,这是因为当地人故弄玄虚,想卖自己的花生水果。我笑着回答:“只有野生动物一直怕人,没有人会怕野生动物!”" .

穿过人猴嬉戏的森林,来到免费开放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凭身份证即可领取门票。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地区,与藏族十分相似。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四川大凉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人口仅比云南楚雄、保山略少。彝族的祖先来自哪里?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当地土著自然繁衍,另一种是西北羌人南下,与土著一同出生。无论哪种方式,彝族都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实行奴隶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

博物馆气势恢宏,广场中央的雕像是一个高大威严的彝族男子吹着喇叭,象征着摆脱奴隶的枷锁和束缚。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西昌的标志性建筑。

周围有租彝族服饰的摊位,租一套服饰拍照10元。

从庐山下来的时候是中午,刚坐车到西昌市月城广场附近找吃的。来西昌之前,听说这里有一种非常可怕的食物:“绝望土豆”!但是,我接连问了几个当地人,他们都摇着手说不知道。

外地人和西昌人交流其实很难。彝族人一直坚持用自己的语言,即使用汉语也不说普通话,说的话和四川其他地方相差甚远。他们的口音既不像云南也不像贵州,语速很快,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

当我几乎失望的时候,我打算在广场附近的一个小摊上吃点烧烤。这时,我身边站着一个皮肤黝黑的彝族姑娘,身材苗条,长发飘飘。我绝望地问她:“美女,你知道哪里有‘杀人土豆’吗?”她转过头来看着我,然后笑着指着前面轻声告诉我,“就在前面的名店街。”

果然,名店街的美食找到了二楼的“杀手”店。店里食客不多,土豆5元/份。老板一听我要两个特辣的,直接说:“换成普通辣的。我怕你不能吃特别辣的。”我瞥了他一眼,淡淡地回答:“没关系。”

很快,土豆上来了,塑料袋装的两小份,没有掺任何辣椒。但是,当我把土豆条放进嘴里的时候,我就知道为什么这是一件所谓的“杀人”的事情了。总之,好吃得无法形容,但比形容还要辣!我的舌头抽筋了。

我因为“杀土豆”满头大汗,喝了两瓶冰矿泉水,至少让舌头恢复了知觉。我知道除了“杀土豆”,西昌还有两大菜系,即醉虾和脱脱肉。

于是,舌尖上的寻找就从名店街旁边的美食街开始了。

但奇怪的是,那两样东西在美食街是找不到的,米粉却随处可见。西昌的米粉很细,应该叫米粉,但是四川人不像云南人。相反,他们喜欢叫米线米线,云南人叫米线米线。

在一家人头攒动的米线店里坐下来,要了一碗鸡肉米线,味道很普通。我想,这条所谓的美食街,大概就是在忽悠外国游客吧。

当我乘车返回风情小镇时,我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每一家餐馆和夜市摊位都喝到了虾和脱脱肉。我随便找了一家餐馆,点了60元/份的醉虾和50元/份的脱脱肉。醉虾真的很好吃,但是脱脱肉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吃。

琼海的夜晚很安静。本来打算去湖边看月亮,可惜天气不佳,还下了大雨。电视也很无聊。换了几个频道,都是抗日剧。

第二天早上,大雨停了,我坐车去火炬广场散步。广场很大,很有民族特色。然后慢慢走到海门渔村。这个渔村和我们桂林的陆家村很像,但整体设计和施工质量明显更好。

海门渔村南红玛瑙原产云南保山,近十年才在西昌发现。在大凉山,很多彝族人不顾生死四处挖掘。都说一块好石头可以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夜暴富不是神话。那些彝山人挖石头发了财之后,在西昌城里买车买房,挥霍享乐。所以,西昌这个小城,也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在“南红玛瑙”交易市场门口买了一个彝族老太太的手镯,两串100元。后来在西昌机场的店里看到了同样质量的玛瑙手链,价格是9800元。

真的是“疯狂的石头”。我后悔当时没有把彝族老太婆的材料都买下来。不然当“南红玛瑙”被市场炒热的时候,我岂不是一夜暴富?我越想越后悔。

中午回到风情小镇,沿路一排小饭馆几乎都是川菜馆。我本来对面条不感兴趣,但是西昌的米粉太细了,所以我选择了馄饨,在四川也叫“馄饨”。西昌的馄饨很有特色。不是煲汤,而是油炸,然后撒上辣椒粉和花椒粉。外嫩里嫩,味道很独特。

依依不舍地退房离开琼海,再次乘车前往西昌古城。

古城还是那么悠闲,那些小店也很少有顾客。看过台湾省的一个美食节目《脚走天下》,介绍了古城的彝族银饰手工作坊,很想买一对银手镯或者手串作为旅游纪念品,但是一时找不到电视节目推荐的店铺,不得不说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