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县农民施肥现状如何?

施肥现状及问题农作物每年都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养分。如果不通过施肥来弥补,土壤必然会变薄,甚至破坏土壤结构。因此,施肥是农业土壤肥力管理的重要措施。施什么肥,施多少才能达到补充养分的目的?这个需要讨论和确定。通过多年的施肥调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归纳如下:

1.重施氮肥,轻施磷肥,猛施钾肥。

氮是农作物中许多物质的成分。多施氮肥有利于大蛋白的合成,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增加叶面积,加强光合作用,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但如果施氮肥过多,叶片容易肥大,茎杆细弱,容易倒伏,导致减产。同时,过量施用氮肥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2.片面追求高产,大量施用化肥。

在贫瘠的土壤上,单施磷肥效果不明显。磷肥的肥效因技术失误而降低。关于钾肥,少数农民在调查中略知一二,所以在生产实践中,钾是作物中的主要营养元素,也是土壤中因供应不足而经常影响作物产量的三大因素之一。

钾不同于氮和磷。钾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汁液中。钾肥没有明显帮助植物吸收利用氮素,增强豆科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因为有些人普遍认为这个地区的土壤富含钾,而忽略了对钾肥的认识。在这个阶段,重氮、轻磷、轻钾的现象比较严重。

3.对肥料的性质和用途缺乏了解

所有施于土壤或植物地上部分能改善植物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统称为肥料,根据肥料的化学性质转化为硫酸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往往忽视对肥料,尤其是无机肥料的性质和用途的了解,往往导致肥料使用无效益的现象。

所以在生产中,施肥一定要对肥料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氮肥中的碳和氨易溶于水,易挥发,遇到碱性物质易分解,造成氮的流失。所以生产中一定要晾晒保存,施肥时一定要深施。只有在施肥过程中,我们才能了解和掌握肥料的性质和如何使用肥料,从而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肥料,提高经济效益。

4.对作物营养特性了解不足

在施肥过程中,农民往往采用一次性施肥,忽视了作物不同营养时期施肥的特点和规律,会造成作物不同营养时期营养不均衡,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理想但达不到的效果。棉花吸肥高峰在花铃期,吸氮高峰在盛花期,吸磷钾高峰在盛花期至吐絮期。根据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施用锌、硼、锰等元素。棉花对棉田肥力要求高,要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