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破糖”,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破糖」减肥真的靠谱吗?
虽然坚持切糖可以很快达到减脂的目的,但是长期切糖是否对身体有害还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普及一下“破糖”和健康之间的这些事。
“碎糖”这个概念,还得从美国糖业协会和学术界之间一个不那么光彩的故事说起。时间回溯到2016。当时加州大学旧金山校区有一个卫生政策研究所,研究所的几个科技人员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里面提到了之前发表在20世纪60年代医学学术期刊上的一份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的重点表述指的是“脂肪(尤其是胆固醇)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的内容。
因为这篇文章关注了人体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回避了软糖是潜在风险的事实。但是这篇论文是由美国糖业协会赞助的,报告没有具体谈到这件事,让人感觉带有普遍性。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那个时代,美国糖业协会利用这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将冠心病的风险源正确引导到人体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两个要素上,进而弱化食用糖对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
当这一丑闻被曝光后,越来越多的健康机构开始关注,并在后期的推广中逐渐向学生传播“破糖”的发展理念。含糖食物能给人带来快乐,但这种“甜蜜诱惑”的背后是身体能量的过剩。
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大量的能量,比如饭后一瓶汽水,一杯奶茶。但这种产能过剩的能量会成为身体额外的“压力”。
据CNN报道,在15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中,高糖饮食是常见的致病因素。摄入多糖不仅会导致内分泌失调、皮肤恶化,还会引发慢性疾病。所以降血糖可以说是对身体有益的。
摄入高糖食物非常容易刺激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高糖食物可以增加很多能量,使人感到精力充沛,但增加的能量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然而,随着能量水平的突然下降,人会立即感到疲劳和困倦。
所以体内血糖水平越大,全身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就越差。其实日常的饮食其实也能满足人体正常的能量需求,所以切糖后人看起来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