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港通到底是怎么努力的?
要加强社区居委会制度建设,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城乡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要结合实施“十二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发挥市场多元主体作用,多渠道落实资金,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意见》精神,完善基层自治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要深化“网格化管理、群团服务、群户联系”工作,探索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新方法,整合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协调处理群众利益,强化社区舆情管控,大力推进网络问政,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维权机制和重大舆情报告、引导疏导机制。
要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构建社区工作监督管理机制,以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党务家事财务公开制度,努力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制度要求与制度要求相统一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第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保障社会底线公平、增进国民福祉方面的作用,是时代赋予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基本民生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
各社区一定要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从改善民生入手,切实筑牢底线公平。
要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对象的调查、认定、审核和资金发放工作,加强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就业和收入状况,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要制定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小组和应急分队,组织相关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和相关应急知识普及,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切实增强社区灾害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能力。
要加强对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的劝导和生活救助,引导其到救助管理站求助,同时加强对辖区内精神病人基本情况的调查,逐一建卡,加强监管,确保管控万无一失。
要大力组织社区党员和志愿者“攀穷亲戚”、“结穷夫妻”、“扶贫困户”,帮助社区困难群众。
要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社区捐赠接收点和“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搭建社区居民自助平台,增强社区扶贫作用。
要重视福利彩票销售,积极配合福利彩票销售进社区的发展,大力做好公益宣传,树立“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救灾”的福利彩票形象。
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和工作考核制度,实行“乡村级联调查联审制”、“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制”、“投票制”、监督员制和资金发放打卡制,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社会救助申请、调查、审批、公示等程序,不断增强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使社会救助工作真正成为阳光运行、对象准确、管理规范、社会满意的民心工程。
第三,深化服务内涵,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惠民利民作用,是社区建设的本质。
各社区要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安抚人民、为人民提供保障、娱乐人民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确保居民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为推进社区服务奠定基础。要完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网络,落实就业促进服务政策,完善政府救助、社会参与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为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基本技能培训服务,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要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建立健全警民自治相结合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组织开展以社区治安联防队员为主体的巡逻守望、安置帮扶、楼院守护等活动,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努力建设平安社区。着力建设宜居社区,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位一体”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格局,完善社区环境听证制度和环境卫生考核制度,探索建立社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为居民提供卫生环保、物业管理、日常综合维护、绿化养护等基本服务,促进社区人居环境整体改善。要切实贯彻寓教于民的宗旨,以社区公民学校为载体,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文明社区、文明楼、文明家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文明水平,努力建设文明社区。要建立社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行就业信息、财富信息、家政服务信息等居民需求信息发布制度,为辖区居民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要加强老年服务,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大力发展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医疗卫生、社区老年文化体育教育、社区参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要切实改进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依托社区工作站为群众免费提供代办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文体教育服务、社区公共安全和商务服务体系,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需求的生活服务圈,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要加强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以“筑牢堡垒、塑造先锋形象、推动科学发展”为主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目标,从社区实际出发,大力开展岗位承诺、责任设置、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社区服务水平提升。第四,加强培育和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互补协同作用。社会组织具有凝聚城乡居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的合力。各社区要大力支持发展社区服务、公益互助类社会组织,逐步构建政府服务机制与民间服务机制互联互通、政府服务功能与民间服务功能互补、政府服务力量与民间服务力量互动的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要实行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备案制,取消社区社会组织设立门槛,发展社区自治和服务多元主体,搞活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改进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要协调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助互助服务活动;帮助一些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强化章程核心地位,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组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建立现代组织制度,推进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努力扩大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组织核心竞争力。要努力推动社会组织创先争优,充分利用自身功能和资源优势,结合创建“先锋岗”、“示范岗”等活动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公益事业,积极做好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帮助弱势群体等工作,树立“诚信自律、服务社会、开拓创新”5。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团队的支撑作用,这是职业发展的基础。各社区必须高度重视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精神面貌良好、综合素质过硬、工作作风务实、创新能力强的社区人才队伍,为社区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加强社区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高“战略思维、科学发展、开放创新、执行、沟通协调”五种能力,培养“顾全大局、努力工作、爱民爱民、勤学勤政、清正廉洁”五种作风,提高社区工作效率。要完善社区工作者准入制度,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开发,加快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加大社区配备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使用力度,积极开展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拓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范围。要普遍建立社区志愿者组织,建设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开辟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对接社区志愿服务供需渠道,组织引导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帮扶、助残助残、优抚、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群众性志愿服务活动。要对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实行注册、培训、节约时间和“星级评定表彰”等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要建立社区工作队伍档案数据库和社区人才储备体系,使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化、知识化。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救助服务,引导和矫治残疾流浪儿童、精神病人、艾滋病病人、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和社会功能障碍人群,帮助他们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作者是四川省达州市民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