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雷电8空空导弹有哪些不足?

雷电8虽然性能不错,但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重量大,达到120kg,不仅远高于AIM-9L的90kg,也高于R-73的105kg。可以说是现役最重的近程空空导弹,衍生的问题就是载机适应性差。在引进怪蛇-3之初,中国觉得歼7的重量比较轻。导弹挂好后重心后移,发射时冲击力很大,飞行员很难控制。所以,在当时量产的歼-7II飞机上,实际上很难挂载这种型号的雷电8。

之后第一种可以挂载该型的导弹其实是歼7-歼7H的对地攻击型号。歼-7H加强了机翼,在机头增加了100多公斤的配重,解决了重心后移的问题。虽然解决了问题,但也付出了战斗机性能下降的代价,给人得不偿失的感觉。这样看来,Thunderbolt 8在诞生之初似乎就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the歼-8B因为机载雷达和火控系统的原因还没有量产,但是量产了歼7II系列不能安装。

因此,为了解决歼7挂载雷电8的问题,成都飞机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合作,成功研制出歼7E飞机。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原来的三角翼换成了双三角翼,从而解决了歼7系列需要机头配重挂载雷电8的问题,而双三角翼带来的提升升力系数、增加机翼面积等优势也提高了歼7系列的机动性,因此该机是歼7系列中较为成功的改进机型。但歼7E只是解决了雷电8导弹能否挂载的问题。由于歼7系列的空间有限,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能使用相对简单的测距雷达,缺乏具备搜索能力的PD雷达和头盔瞄准具,难以支持雷电8的发射后锁定、离轴发射、随动发射等先进攻击方式。所以对于歼-7E来说,霹雳8只是增加攻击距离的霹雳5。这对导弹本身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本世纪初,装备了神鹰-80小型PD雷达、头盔瞄准具和数据链的歼-7G飞机投入服役,雷电8的作战能力才真正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