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村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1.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重点选拔和加强乡镇党组织书记。选拔那些思想素质好、事业心强、身先士卒、熟悉农村社情民意、敢抓敢管、清正廉洁的干部,特别是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两强”标准,注重拓宽选人渠道,采取“两提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乡镇党委任命等方式产生村支书。加强农村干部后备人才建设,注重从优秀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中选拔培养乡镇领导干部。
2.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适应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在坚持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中心村社区建立党组织,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对符合设置党总支、党支部条件的中心村,可根据有关要求及时调整组织设置,理顺行政村党组织和中心村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协调服务职能,开展星级考评活动,促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提升。到2016年底,力争使三星级以上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分别达到85%以上,三星级以上农村党员达到90%以上。
3.加强中心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将中心村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把党员活动室作为重要内容,确保有固定场所、配套设施和专人管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整合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资源,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效能。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能力。
4.加强农村干部能力建设。乡镇党委书记的教育培训要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计划,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繁荣富民、土地整治、管理创新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组织部的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村干部“523”工程(2013起,省级培育500个示范村,市级培育2000个,县级培育3000个,分三批组织实施,每批周期2-3年),优先安排列入中心村建设任务的行政村党组织书记。采取专题培训、实地观摩等方式,帮助乡村干部提高认识,开阔视野,理清思路,增强带领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能力和技能。
5.加强农村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在农村基层干部中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6.完善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东至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2012-2016》,继续推进农村党建“114”工程。全面落实村干部“三有”要求,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形成村级组织运转、村干部报酬和党员干部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中干部的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加大乡镇公务员定向考试报名和优秀村干部乡镇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力度,选派部分长期在村任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加入乡镇党政班子。注重表彰奖励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乡村干部。
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7.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认真实施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力争在2016年底前对所有农村党员进行轮训。坚持每年春节前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进党员“电视、手机、网络”教育,定期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技文化教育、农业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8.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建功立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中心村建设,创新党员活动方式,深化“双培双带”、专职为民服务机构、无岗位党员定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议事会、承诺制等“六大载体”建设。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员荣誉感、成就感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9.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入口”,注重在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技之长、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青年农民和优秀农民工作为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重视发展女党员。在新发展的党员中,35岁以下和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70%和50%。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0,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适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实践,培养一大批符合建设美丽乡村要求的生产能手、经营能手、农技能手、能工巧匠等实用人才,重点培养一大批善于经营、会管理、会创业、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加大支持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搭建平台。
11,进一步推进评选工作。按照构建统筹城乡党建新格局的要求,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根据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适时调整结对单位,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先选派干部到有中心村建设任务的村担任第一书记或书记,认真落实选派干部“六句话”目标要求,引导选派单位支持选派干部,关心选派干部成长,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12,加大招聘力度。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工作,以有中心村建设任务的村为重点,力争到2016年,全县一半左右的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认真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沃土计划”,加大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支持力度。加强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使用、培养和选拔,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竞选村“两委”特别是村支书,督促他们认真履行宣传贯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普及科技文化、参与村庄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职责,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3,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坚持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教育引导村党组织成员正确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刻内涵,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全面落实《温建铭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不断完善农村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在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问题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问题上,充分尊重党员群众的意见,探索事前公示、听证、专家论证等方式,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
14,加强农村基层党内民主监督。大力推进农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推动乡、村两级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理事会、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切实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扎实做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作。
六、加强领导和引导,努力形成建设美丽乡村的合力。
15,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农村党建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抓书记、抓书记”的责任机制。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的职责,全面落实各项政策规定,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层层推进的工作格局。
16,注重督促落实。建立健全“一抓到底”的工作落实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定期工作会议、工作调度等方式,及时通报相关情况,相互交流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完善农村党建工作科学评价体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作为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评联审”和“三级联创”评价的重要内容;为把握农村党建工作成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7,加强工作保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大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和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标准,确保经费来源稳定、使用规范、监管有力。加大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将村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全力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日常活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