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传统民族节日?

在布依族生活中,一年十二个月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除了春节,清明节,五月的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九月的重阳节,还有其他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比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下面我为你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牛王节

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无论农活多忙,都要让牛休息。家家户户都要做黄、蓝、黑、白、红“五色”糯米* *,用“染米花叶”* * *。糯米蒸好后,揉成一团给牛吃,以示辛苦,然后人就可以吃了。这一天,房子周围要悬挂枫香的枝叶。据传说,庄稼可以长得像枫香一样茂盛。

小新年

小年是贵州省一些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天亮了,家家都在打烊拜神。开饭前,一只炖猪蹄和各种菜肴摆在主屋八仙的桌子上。我们开始烧香烧纸钱,放鞭炮敲铜鼓,恭敬地邀请我们的祖先回来过年,然后吃年夜饭。饭后,青年男女去“偷亲戚* * * * *”,即从菜地里偷几片绿叶,在路边互相殴打,表示要灭恶保安继祥。也意味着他们越打越亲,相处越来越融洽。被偷的人认为他们偷他是因为和他亲密,所以觉得很幸福。

中秋节

布依族的中秋节也在8月15日。布依族有中秋之夜偷老瓜煮糯米的习俗。而且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着,一路放鞭炮给缺孩子的家庭。主人将招待他们喝酒和吃宵夜。孩子们还会从田里偷向日葵和花生,带到没有孩子的家庭去油炸。据说这样会给家庭带来孩子。被偷的人不怪偷瓜果的人。他们反而认为被偷的瓜和藤会结出更大更好的瓜,葵花和花生会因为被偷而更大更饱满。

查白纪念日

茶白节是贵州省兴义县茶白寨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举行。

保证符号

打保安符号是“打豹子打老虎”的谐音贵州独山、荔波等地的布依族民间节日,旨在祈求神灵阻止蝗虫吃庄稼。它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据说这个节日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西地节

地方戏曲节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举行。花溪舞剧始于道光年间,由安、卜(今平坝)艺人龙德福首创,每年正月十五演出,逐渐形成固定节日。地方戏没有舞台,演员站在地上表演,观众从四周的高处观看,故名。

东廊桥歌会

东廊桥歌会是贵州惠水的一个传统布依族节日。它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村皮县邻村的近万名布依族群众来到当地的东浪河边唱歌、聚会。这一天,是年轻人谈恋爱、寻找恋人的大好机会。见面后,女生一般会唱一些热情的熟人的歌,交换姓名和地址,然后围绕搞笑的歌,也叫猜歌提问,然后开始唱赞美诗和赞美诗。如果姑娘们通过唱歌找到了合适的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会给她们宗巴和袜垫,然后她们俩会躲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谈一场恋爱。

干干洞

安钢窑洞节是贵州晴隆县的一个传统布依族节日,在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据当地传说,位于青龙县东南的旱洞原名清泉洞,泉水常年清澈。当时,当地两个料场的小伙子阿伟爱上了阿花,经常出去清泉洞边唱歌。双方父母认为他们很有诚意,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决定在清明节结婚。没想到,宗主知道了这件事。他认为不经过媒人上门就结婚是不道德的,于是出面干预。阿卫华得知后非常生气,让她在清明当天晚上偷偷来到清泉洞,以洞为媒,跪拜天地,自己成亲。就在第二天,族长带人来认罪,阿伟华只好逃跑,投胎清泉洞。两个年轻人的忠诚感动了清泉洞的神,他抽干了清泉的水,让阿伟花像一对金色的画眉飞走了。自此,清泉洞干涸。阿伟华的事迹感动了附近布依族寨子的青年男女。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他们会去旱洞唱歌,玩耍和谈恋爱。现在这个节日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市。

甘诺米坡

糯米坡节是贵州省惠水县当古地区布依族和苗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在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举行。那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当地的糯米坡,姑娘们身着盛装,或唱或跳,老人则聚在家里聊天。小伙子们牵着马绕场一周,然后在糯米坡上来回驰骋,一时间跑道两边都聚集了看客。坡会上的主要活动是二重唱,附近很多苗族青年也来参加二重唱。歌曲多为熟人歌曲和赞美诗。青年男女互相喜欢后唱情歌,然后去一个僻静的地方定居终身。到了晚上,斜坡上的寨子里每个客人都爆满,大家继续喝酒唱歌。据说糯米坡会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布依族妇女曾在坡上挖野菜,歌唱生活的贫困和伦理道德的残酷,午餐带糯米饭。后人听到了这首歌,就来唱这首歌,于是就形成了这个节日。苗族有一个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因为忍受不了土司的压迫才搬到这里的,也把“四月八”的习俗带到了这里,所以每年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2008年的节食习俗

有些节日类似于汉族的节日,有些则是本民族的专属,如“农历年”* * *正月最后一天* * *,三月三日的地蚕节* * * *,四月八日的牛王节* * *,六月六日的盘古节* * *,还有新的节日。其中,正月初九的“烹生食”,正月三十的“麻油耙”,三月初三的“玉米花”,四月初八的“四色糯米”,六月初六的“煮鸡”,多与民族传说和农村风俗教育有关。

宴会和饮食习俗

布依族人非常重视待客之道,贵客到来,必有“酒在门口”、“酒在门口”、“酒在门口”、“酒在转弯处”、“千杯酒”、“酒在出发处”等六种酒礼。如果你提供猪肉,你希望你的客人来年有个好收成。如果献鸡,鸡头给第一位客人,象征好运,鸡翅给第二位客人,表示扶摇直上,鸡腿给三位客人,寓意脚踏实地。酒席上还会唱“敬酒歌”和“点心歌”。前者是讲劝酒,后者是把桌上的物品和食物都唱出来,显示他们的胸怀和才华。

主题

主食以大米为主。人们喜欢用一种特殊的炊具“馕子”将米饭蒸成米饭。布依族人普遍喜欢吃糯米,它常被作为改善生活或调节口味的主食。凉菜、“苔冻肉”、“凉粉”是布依族人最爱吃的食物。布依族人爱吃酸辣,酸菜,酸汤,辣椒,几乎每餐必不可少,尤其是女人。还有血豆腐,香肠,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做成的风味菜肴。

泡菜

布依族大多擅长制作咸菜、腊肉、豆豉,独特的民间咸菜“盐酸”更是闻名中外。在荤菜中,狗肉、狗* *和牛肉汤锅是最顶级的菜。* * *布依族有些支系不吃狗肉,因为狗救过祖宗。* * *布依族杀猪时,习惯先在血盆里多放些盐,再用猪血搅拌,防止猪血凝固。在水中加入葱花、调料和肉末熬汤。当汤冷却到室温时,用猪血搅拌稀释,然后就可以食用了,这就是所谓的“生血”或。贵州布依族喜欢和黄牛一起做饭,以防婚丧嫁娶。

迎宾酒

酒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年秋收后,家家户户都要酿造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供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用酒招待客人。游客不管喝多少酒,只要到了,总是先拿酒,也就是所谓的“迎宾酒”。喝酒的时候,用碗代替杯子,猜拳,唱歌。

传统小吃

布依族有很多传统小吃,尤其是生活在云南的布依族,擅长做米线、饵片、豌豆粉、年糕等等。

乐器

唢呐、秦越、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和花灯戏是布依族最喜欢的剧种。大曲和小曲是流传于黔南的两种多声部结构的演唱形式。碟歌用唱歌的方式互相盘问,随机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花草都能入歌。民间口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由农民自己编织的布衣久负盛名。近年来,专业生产布依族织锦、蜡染布、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成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黔西南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和“天籁之音”

饮食习俗

布依族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其余的分散在云南、四川和广西三省。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布依族人闲的时候一天两顿,忙的时候一天三顿。主食以大米、玉米为主,辅以小麦、高粱、土豆、豆类。有木盆、煮饭用的鼎盆、油焖饭、玉米拌饭、玉米饼、米线、饵块、豌豆粉、年糕等品种。其中以糯米团子、花米、麻油团子最为著名,多用于祭祖或宴饮。

它们的肉主要来自畜禽,也喜欢捕食松鼠、竹鼠、竹虫等。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煎、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族对狗肉比较冷淡,有“肥羊配不上瘦狗”的说法。尊贵的客人来家里杀狗招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黄头二黑头三花,白狗肉味道最淡”。烤炖狗肉,狗* * *,花江狗肉都是比较有名的。贵州布依族喜欢用黄牛当菜,以防婚丧嫁娶。

凉菜、“苔冻肉”、“凉粉拌豌豆”是布依族人最爱吃的食物。酸菜和酸汤几乎是每餐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女性。布依族大多擅长制作咸菜、腊肉、豆豉,独具特色的民间咸菜“盐酸”更是享誉海内外。还有血豆腐,香肠,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做成的风味菜肴。他还擅长炮制坏辣、面辣、咸菜,好吃、鲜、酸、辣。

酒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年秋收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一年四季饮用。布依族喜欢用酒招待客人。不管喝多少,只要到了,总是先拿酒,这叫“迎宾酒”。喝酒的时候,用碗代替杯子,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独特,名字也很好听。这是女孩茶。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摘茶尖的嫩味,炒制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将茶片折成圆锥形,晒干,再加工成一卷圆锥形的姑娘茶。少女茶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品质优良,是茶中精品。这种茶只送给朋友和亲戚。恋爱或订婚时,女孩把它送给她的情人。少女茶,少女采摘,少女制作,这就是少女茶名字的由来。

布依族的禁忌

去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准碰神龛和神坛,壁炉旁的三脚架禁止踩踏。布依族人习惯给客人喝酒,客人多喝一点或少喝一点。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布依礼一定要双数。当孩子体弱多病时,他的父母会发现他是一个保护者,米歇尔·普拉蒂尼和教母。找教父教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某天在家等,三天内第一个上门的人就是孩子的保护人;二、吉日,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第一个路人,就是保护者。有的布依族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以前没有米。是狗把米从神的晒谷场带回给布依族,使布依族成为最早种植水稻的“米人”。有的布依族不吃鱼,因为据说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