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最后的作品是什么?

达芬奇主要作品简介

自画像

摇滚麦当娜

蒙娜·丽莎。亦称LA GIOCONDA

《自画像》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一幅优秀素描。他的素描艺术水平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他对建筑、雕塑、绘画的创作都是建立在大量素描的基础上的。从结构到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手势,他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和速写,他的素描起到了相当于甚至超过现代摄影的作用。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可以轻松自如地描述自己。他观察细致,用丰富多变的线条,刚柔相济,尤其善用疏密不一的斜线来表现明暗的微妙变化。这些素描技法使后来的许多画家受益匪浅,被称为素描艺术的经典之作,这幅画用线生动灵活,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但简单的几笔却蕴含着许多转折,关系得体,以发线代面,立体感强,人物的表情也十分传神。所以这幅画虽然是素描,但它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丝毫不亚于达芬奇的伟大作品。多年来,它一直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着未来艺术爱好者的欣赏和钦佩。

达芬奇的祭坛画《岩石圣母》(189.5 x 119.5cm),现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这幅画是应一个宗教团体的要求为米兰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礼拜大厅而作的。在这幅画中,圣母住在画的中央。她右手抱着圣婴圣约翰,左手坐着圣婴耶稣,一个天使在耶稣身后,组成一个三角形构图,用手势回应对方。背景是一个很深的洞穴,点缀着花草,洞穴完全暴露。这幅画虽然属于传统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构图布局显示了达芬奇深厚的艺术水平。人物和背景的精妙刻画,烟熏笔法的运用,科学现实主义和透视、还原手法的运用,表明他在处理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和艺术处理的辩证关系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幅画是表志大分岐全盛时期作品的开始。

蒙娜丽莎达芬奇的油画1503-1506 77x53 cm现藏于卢浮宫。它是萧相绘画的一幅名作,代表了大。达芬奇最高的艺术成就是他的杰作,是达芬奇苦心经营了几年(1503-1506)的杰作。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商人F.del Giocondo的妻子,当时她大约24岁。达芬奇创作这幅画时,追求的是艺术。他把他所有典型的美学理想都献给了肖像画。画中人物坐姿优雅,淡淡的微笑,背景是深邃的山川,可以说充分展现了他特有的烟熏笔法。而且,他试图将人物丰富的内心感受和优美的造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还特别注意在肖像面部的眼角、嘴唇等关键部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以达到神韵,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变得意味深长、神秘莫测,梦幻般迷人的微笑使观者坠入云端,奇妙地叹息。这幅栩栩如生的完美画像实际上是人文主义对人类崇高理想的光辉体现。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在1495-1497年为一家修道院餐厅所作的壁画。这幅画集中表现了耶稣的门徒听到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时的不同心理反应。

先看基督左边的三人组:腓力不可抗拒地跳了起来,带着难以预料的问题转向基督,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他用手捂住胸口,想表达自己的真诚和纯洁。老雅各布气得摊开双手,后来因为失去重心而往后一靠,好像在说,这太不可思议了。托马斯站在他们身后。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向基督竖起食指,说:这怎么可能?基督右边的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犹大。他心虚地扭动着,惊恐地想要远离主人。他还匆忙地抓着从告密者那里得到的钱包,恐惧地眯着眼睛看着基督。约翰悲伤地垂下头,双手合十。他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在听彼得说话。彼得怒气冲冲地站起来,向约翰俯下身子,把左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贴在他的耳朵上,好像在问:你知道是谁吗?他的右手还紧握着一把刀,仿佛在表明:如果我知道是谁,我一定要杀了他。在最右边一组的三个人中,巴塞洛缪和彼得走得很近。他张开双手,一脸震惊和平静,仿佛在告诉大家不要惊慌。他严肃而冷静地凝视着基督,试图拯救主人。拥抱巴托罗的是小詹姆斯,他紧张地看着基督的无助。站在最上面的是强壮的安德鲁,他身体前倾,相当向前冲。最左边的一组,马太向基督伸出双手,但他的脸转向左边的如来,仿佛在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询问。刚才师傅说的是谁?纹身夫人摊开双手说她想知道。西蒙也在苦苦思索,但无济于事。

这幅画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都是一条直线上穿插着变化,但却富有简约感。画家将十三个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不仅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而且清楚地描绘了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画家将耶稣安排在画面和视觉中心的两个中心,并以大门的透光为背景,将耶稣的形象衬托得更加清晰。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都集中了基督的形象,自然先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基督身上。并有意识地将两边的门徒与耶稣分开。乍一看,耶稣似乎是孤立的。其实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和整个事件已经把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十二门徒三人一组均匀分布在两侧,用自己的行动和表情与基督接触和呼应。整个环境和道具都做了简单的处理,为了更加突出激动的角色,然后通过这些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把整个画面的中心引向基督。

画家创作这幅画时非常谨慎,有时站在画前思考很久都无法落笔。修道院的住持很生气,指责他故意偷懒拖延时间。画家担心找不到犹大的头部模型。他觉得这个恶心粗鲁的院长的头像正合适,就把它作为犹大的形象。我们在画中看到的犹大,阴沉、丑陋、特别粗鲁,与旁边的约翰、彼得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看着很无趣。

两部《最后的晚餐》的比较

最后的晚餐-廷多乐托

达芬奇和丁托列托在不同的时代创作了《最后的晚餐》。为了更好地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我们来比较一下。

这两幅画也取材于圣经。不同的是,达芬奇的画创作于1495年至1498年,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而廷多莱托的画创作于1592年至1594年,这是历史的转折点,文艺复兴即将交给巴洛克。

单从题材来看,达芬奇的画勉强可以算是宗教性的。精神方面,廷多莱托的画洋溢着浓厚的基督教气息,而达芬奇的画则变得世俗化。廷多雷托和达芬奇选择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时刻来描述耶稣和他的门徒之间的最后晚餐。凝聚在廷多雷托画作中的瞬间,是耶稣安排圣餐,对门徒说:“吃吧,这是我的身体。”正如门徒们所熟悉的那样;列奥纳多·达·芬奇关注的时刻是门徒们对耶稣的话的反应——你们有些人背叛了我。Tindoletto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时刻,这在别的地方是不会发生的。事实上,达芬奇绘画中的某个时刻总是在地球上上演。廷多莱托的画胜过“神剧”,达芬奇的是“世界剧”。

让我们更详细地比较一下这两幅画。

1.构图:以餐桌的位置为例。列奥纳多·达·芬奇把桌子放在画的前面。桌子不仅仅是桌子,还形成了一条分界线,就像舞台的边缘。观众在一边,餐桌的另一边正在上演一出戏。Tindoletto移动了餐桌,画中的人物不再远离观众。画的边缘被不规则地切割,起到了延伸画面,邀请观众加入画中的效果。

2.空间运用:列奥纳多·达·芬奇和廷多莱托都运用透视法来创造空间。所谓透视法,就是远处两条铁轨或道路逐渐靠拢所产生的效果。列奥纳多·达·芬奇通过天花板、挂毯和地板勾勒出透视线条。所有的线条都聚集在基督的头部,也就是画面的中心,线条明亮清晰,形成一种对称和协调。Tindoletto没有盯着画面的中心,而是让线条陡峭地延伸到右上角,直到在天使的翅膀下相遇。由于交点较暗,模糊不清,整个画面显得杂乱无章,纹理不明。

3.人物塑造:达芬奇笔下的人物一字排开,每个人的反应都是独特的、鲜明的、生动的。门徒们听了耶稣的话后,反应不一,从而表现出各自的个性和心理。相反,Tindoletto让人物笼罩在阴影中,难以分辨。都被大气层包裹着。他们不作为独立的个体行动,但他们加起来的整体就是意义,这可以被视为压倒一切的宗教体验。

4.现实:两幅画都既现实又不现实。达芬奇的真实在于他对细节的重视,所以清晰准确,但房子是抽象的,人物难以想象的挤成一堆。廷多莱托的画虚构了不现实的房子。神秘的光忽明忽暗,到处都是幻影和阴霾。但对人和物的刻画却非常立体、饱满、生动。

5.戏剧性:戏剧的本质是关键时刻的人物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幅画都充满了戏剧性,连续的动作在一瞬间被打断,就像一个钟摆突然停在了秋千的顶端,只是这一刻的设定方式不同。达芬奇的人物姿态充分展现了他在关键时刻的内心世界,他用戏剧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格”。Tindoretto关注的是运动的进程和时间的流逝。看廷多雷托的画,视觉上会产生湍流感,无法减速。可以说,Tindoretto是用戏剧来展开有意义的“事件”,结局和起点同等重要,是整体的一部分。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虽然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宗教绘画,但它根本不是宗教,而是对人类心理的描述,而廷多莱托的绘画反映了宗教体验。

两幅画传达了怎样的“人性”?就达芬奇而言,他把人看成是完全分离的个体。当一个事件发生时,个人会以独特的方式做出反应。他表面上确实信奉新教重视个体的原则,但同时也强调个体简单相加就能形成一个整体。与廷多雷托的“超个人”风格不同,廷多雷托基本上将人视为宏大整体的一部分。如果从“教会生活”的角度考虑两者的差异,按照达芬奇对人性的理解,现实中并不存在真正的教会。也许俱乐部是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式,因为可以允许个人随意进出。根据廷多雷托的信仰,教会不是虚无,而是一切,人只能作为教会的一部分而现实。

即使你不认同一幅画对人性的阐释,你仍然可以承认它是一幅伟大的作品。这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