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养殖方法怎么养?
首先,蜗牛的习性
蜗牛喜欢栖息在沉积物中含有丰富腐殖质的水环境中,如湖泊、池塘、洼地或水流缓慢的河流,常以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水中的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幼苗和苔藓为食,也喜欢吃人工饲料,如果蔬、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蜗牛耐寒不耐热,其一生的适宜温度为20℃ ~ 28℃。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停止进食,钻入土壤和草丛中躲避寒冷和夏天。水温超过40℃,蜗牛就被烫死了。
第二,蜗牛的繁殖
蜗牛是雌雄异体的。蜗牛雌雄鉴别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其右触角的形状。雄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弯的部分是雄性生殖器)。另外,母螺大而圆,公螺小而长。湖北钉螺是卵生动物,繁殖方式独特。钉螺的胚胎发育和幼虫发育都是在母体中完成的。受精卵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产下一只小蜗牛。钉螺分批产卵,每年3-4月开始繁殖。在生产幼螺的同时,雌雄亲体交配受精,同时将第二年要生产的幼螺在母体中繁殖。一只母螺全年产幼螺约100 ~ 150只。
第三,人工养殖
1.水产养殖水体
蜗牛适应性强,病害少。只要避免大量的农药化肥,农村很多平坦的河流、小溪、坑洼、水田、池塘等普通水体都可以放养。如果挖掘专门的池塘进行饲养,选择水源方便、有腐殖土的地方建池塘(如果土壤不适合,最好先施混合堆肥进行改良)。保持沉积物厚度在10cm ~ 15cm,面积不限。如果是开阔的水体,可以在水面上种植少量的红浮萍和睡莲,在池塘周围种植一些长藤、瓜菜等进行遮荫,在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头、草等供蜗牛隐居。10田螺入塘前,按每亩50公斤~ 100公斤的剂量在全塘施用生石灰,清除野生鱼、虾等杂螺。3 ~ 4天后,在水体中堆积有机肥和繁殖饵料生物,供蜗牛食用。
2.种子蜗牛的放养
种螺的放养最好在育螺前期完成。养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采集。选择新鲜的蜗牛,颜色为浅棕色,壳薄而完整,圆丘无光泽。一般来说,在每平方米自然粗放水体中投放0.1公斤~ 0.5公斤的种螺,在精养池中可增加2 ~ 3倍的种数。养殖的螺蛳可以单独放养,也可以套种一些鲢鱼和鳙鱼品种,或者采用螺蛳和泥鳅混合养殖。
3.饲养管理
在自然水体中的粗放式养殖方式,只要保持水体肥力,定期施用适量的粪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秸秆等有机肥,就能满足钉螺的生长需要。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必须投放人工饵料。蜗牛不需要太多的营养。将米糠、麦麸、大豆粉按60%、25%、15%的比例简单混合,制成蜗牛的一级饲料。
根据螺蛳的摄食情况和气候情况,螺蛳在适宜的温度(即20℃ ~ 28℃)下食欲旺盛,可两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体重的2% ~ 3%。水温在15℃ ~ 20℃和28℃ ~ 30℃范围内时,每周投喂两次,每次用量约为1%。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则小于或等于零。
四、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被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人入侵;及时清除水中的杂草和草根。通常采取微流水的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应加大水流量,控制水温上升,保证水中溶解氧充足。在寒冷的天气,蜗牛进入土壤冬眠。此时一周换水1 ~ 2次,在水体上撒一些切碎的秸秆,以利于蜗牛越冬。
动词 (verb的缩写)收获和运输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放流的幼螺可达10g ~ 20g,当年孵化的幼螺可达5g以上。
采收螺类时,应采取大螺捕捉,小螺分批投放市场的方法,并有选择地摄食成螺,保留幼螺,保留部分母螺,做到自然补植,以后不用放苗。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在夏秋炎热的季节,早晚选择捡拾在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和草茎;冬春季节,选择阳光明媚的中午采摘。此外,蜗牛也可以通过在下池捕捉或在排水干池中捡拾来收获。蜗牛的运输非常简单,用普通的竹篮、木桶等包装即可。,或者编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