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弧圈球技术是什么,怎么练?
基本站:
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转腰过程中,用腰控制上臂,右肩微底,前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大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放松,中指压住球板),板型角度前倾。
击球原则:
击球时,以右手为例。首先你要在腿上发力,向左踢腿,身体重心从右脚转移到左脚,交换重心,脸朝前,与击球方向一致。然后腰部发力,带动大臂旋转,将力传递到前臂。击球瞬间,前臂收缩用力击球。根据力学原理,前臂与前臂的夹角越大越好。这是为了增加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越大。在击球的瞬间,前臂突然收缩,使半径变小,获得加速度,加速了速度和力量。击球时,应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改变前臂与前臂之间的角度。很多运动员在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收回小臂而忽略转动腰部,用腰部控制手臂的力量,或者注意用腰部的力量带动手臂而忽略收回小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
综上所述,正手拉球要注意四点:
1,一定要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
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用腰代替手臂。拉球时注意自己的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协调。
3.击球瞬间,前臂和手腕必须快速收缩发力。前臂收缩得越快,力量就越大。
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拉的动作,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没有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击球,不要让球打到你的球拍上,或者球和球拍的距离太小,容易受到来球的抵抗,影响你的力量。
蔻驰·吴靖平的文章——正手拉球的结构、方法和技巧(下)
正手拉拍的结构变化;
对于国内大多数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说,直板居多。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打直板和反胶。因为我国的直板反胶打法是由直板胶演变而来的,训练方法和打法意识都是按照直板胶的方式和意识进行的。
所以在动作的结构上,主要是以近台为主,以小动作、快击球速度、快挥拍速度为指导思想。在正手进攻的训练方法中,很少进行大力拉球的训练,更多的是强调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对于很多业余体校培养出来的爱好者来说,正手拉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影响中国直板反胶运动员正手拉力量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在直拍选手的训练中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马林和王皓的训练中,改变了以往的训练方式,特别强调大力度的正手拉弧圈球的训练,把这个问题放在直拍反手训练的首要位置来解决。把训练正手拉球的意识从动作小、速度快、连续性好转变到拉伸、跑幅度大、力量大、连续性好。强调在大力拉球的基础上,提高拉球的连续性和杀伤力。在平时的步法训练中,要求马林和王皓加大拉球的力度,练习大力量拉球后的衔接。
在实际训练中,我主要是用强拉从中台发出的反手半高球,要求马林和王皓用最大的力量击球,主要是训练拉球时动作的灵活性,逐渐让他们习惯强拉球,掌握力量的技巧,协调腿、腰、臂、前臂和手腕的力量,主要强调腰腿的力量和身体重心的转换。其次整桌训练拉拳上旋球,主要解决拉拳后的连续性和步法的移动。通过训练,马林和王皓的正手拉拍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比赛的效果来看,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这也是直背胶训练的一个突破,打破了直背胶训练模式的旧框框。对于大多数业余选手来说,要想提高正手拉球的杀伤力,就要改变过去打球的意识,尝试进行一些强有力的拉球训练。
正手拉拍的方法和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包括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上旋下旋拉球、近台快带拉球、反弧圈球拉球、半台拉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复杂,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手拉的命中率、力量和调整能力。想练正手拉,首先要练好步法。在这一点上,是职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大的区别。业余运动员不能像专业运动员一样做大量高强度的步法训练。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击球的技巧。只要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现有的条件,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1,拉定点下旋:
拉下旋转球是直背胶最基本的基本功。除了上面说的基本动作要领,拉下旋转球时还要特别注意腕力法。击球瞬间用手腕搓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用手腕搓球时,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力度,加上一定的冲击力。就是人们常说的:擦撞。拉下旋转球时旋转微弱的来球会碰到摩擦带,冲击力可能略大于摩擦力。强旋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才能击球,来球的旋转可以被拉球的力量抵消。击球瞬间,击球时要特别注意将球向前送,不能用力触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长时间保持在板上。如果你经常这样训练球,你对球的感觉会越来越好,对球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逐渐达到运用自如。训练方法,在没有多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拉球到对方反手位置让对方把长球蹭到侧身位置,然后用力拉球。拉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全力拉,不管对手在接下来的板球比赛中能否防守。重要的是你防不胜防。如果你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力一定会提高。在多球的情况下,可以让对方将旋转球发至你的侧边位置,定点拉球。拉球时要掌握击球时间,最好在对手跳到最高点或落下之前击球。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才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并进行调整。出界了就往前送一点,下网了就多蹭一点。在定点拉球有相当多下旋球的情况下,传来球的落点会扩大到整桌的定点拉球,这样拉球的难度会不断增加,拉球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2、拉定点上旋球:
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区别在于上旋球的击球点在来球的上方,摩擦球比撞击球大,必须在击球的瞬间向前送。训练方法基本和抓拉下旋球一样,只是来球的旋转不同,是顶旋球。推挡后侧身拉板球,或者对方改变你的正手位置后侧身拉板球,反复练习。在多球训练的条件下,对手可以直接将上旋球发至你的正手和侧身位置抢拳,落点可以从定点到非定点,逐步提高击球难度。
3.练习反手弧圈球:
反手弧圈球是一项高级技术,尤其是对业余运动员来说。掌握了这项技术,就会如鱼得水,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因为一般业余运动员拉弧圈球的次数更多,你已经掌握了向后拉弧圈球的技术,你比你的对手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防拉弧圈球的要点是发挥自己的力量,尽量少借用对方的旋转,用自己的力量抵消对方球的旋转。其次,拉回时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顶部,不仅要利用球从另一侧传来的旋转力,还要利用自身的力来摩擦球。越往后拉,命中率越高。越怕对方旋转触球,越容易吃到对方的旋转。训练方法:对方发旋转球到你反手位,你搓球到对方侧位,对方拉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侧身拉。这样反复练习。基本掌握弧圈球规律后,反拉扩展到全台和非定点反拉。
4.近距离正手快速弧圈球:
这种技术在防御上很先进,也很难掌握。它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被采用。在此之前,人们的正手防守都是平挡,球被对方来球的旋转挡住,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失误。即使没有失误,过去的球也没有威胁,很容易被对手连续攻击。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运动员已经把防拉技术运用到台湾附近的防守中,尤其是使用直板和防粘技术的运动员,加快了攻防转换的步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马林在这一技术的应用上非常突出。这项技术要求运动员非常快速准确地判断来球,对球在手中的手感要求非常高,因为很多球是在失去身体重心或者不到位的情况下,借助运动员的努力完全完成技术动作的。我觉得虽然目前真正能掌握这项技术的业余运动员不多,但是已经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可以尝试一下,说不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项技术的技巧主要在于掌握击球时间和腕力。击球时间尽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步法实在不合适的时候,也可以球一跳就击球。击球时腰腕发力,触球顶部。触球时不仅要用对方的力量使球旋转,还要用自己的力量把球尽量搓细,这样球粗了就容易下网,而且在搓球的瞬间一定要把球往前推。训练方法可以是把旋转球搓到对方的正手位置,让对方把弧圈球拉到自己的正手位置,然后正手靠近快带。这样反复练习会逐渐掌握击球的基本方法,然后在对方下旋拉的弧圈球比较熟练的时候,再推线让对方把弧圈球拉到自己的正手位置。这样你就会逐渐掌握防守中正手快速弧圈球的技术。这个技术的关键点是,击球时摩擦球一定要细,你一定要主动带球。
蔻驰·吴靖平的文章——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3)
正手拉的注意事项:
业余爱好者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前臂:
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收回小臂。大臂和小臂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摆臂的大小要根据来球来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前臂的后缩必须由腰部控制。
2、转腰:
因为乒乓球是圆周运动,所以击球时用腰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击球时,球拍的后摆不是通过手向后握来完成的,而是通过转腰来完成的。腰是用来固定大臂的,转腰的速度比握手的速度快很多。也就是说,击球前,摆臂先转身而不是先牵手。但是我们很多球迷手先握着手,不知道怎么转背,所以击球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肢体不协调,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努力。
3.击中点:
击球的最佳位置在身体的右前方(比如右手)。要保持最佳击球姿势,必须学好步法,保持身体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来定。马林的侧对地爆破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手蹭过来的球又低又长,拉完也恢复不了,只能打。马林拉这个球的时候重心很低,但是击球点是球的最高点或者是落前期。正手位置大角度球的击球点要根据自己的步法动作来确定。一般来说,球是落中后期打出来的。
4、手腕的使用:
拉球时手腕要相对固定,不能抖太多。击球的瞬间,将中指抵在球板上搓球。此外,手腕还有调节击球瞬间的功能。比如当你突然觉得球的旋转比你预想的转得多,你可以调整击球的力度和用手腕摩擦球的部分。如果不到位,自己站起来,一定要用腰和手腕调整击球点。尤其是在比赛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规则,来球的落点也是你最难受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手腕了,手腕的调整主要靠拇指和中指来完成。其次,拉球时,对板形的控制也要靠手腕来完成。很多直板选手正手拉球时手腕垂得很厉害,影响力量。一般情况下,手腕和前臂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球板的手柄与手腕的夹角在45度左右。
5、吃球:
我们看一个运动员拉球的质量,主要是看他拉球的时候有没有吃球。吃球是指球在棋盘上停留很长时间,而不是一碰到棋盘就出去。为了拉的时候吃球,每次板球都要主动蹭球,平时训练尽量少打借来的球。拉球和吃球的质量在平时训练中并不明显,但在比赛中差别很大。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时候拉的,你只要用手腕蹭一下球就可以调整了。你习惯主动拉球,所以在比赛中可以控制力量和击球位置的调整,拉很多高难度的球。
6、抓住上旋和下旋的区别:
动作上没有太大区别,不同的是冲下旋转球时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发力时可以根据来球的旋转一点点击打;抓上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顶部,击球时身体重心前移。尤其是回拉弧圈球的时候,摩擦力薄就容易传,摩擦力厚或者有一定冲击力就容易失误。
7、微调:
很多粉丝朋友都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游戏中做到这一点比较难。这个首先要看你个人的球感,也就是球在你手里的感觉。其次,在训练中不断培养自己对球的旋转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过去打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对方回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只有这样,你才能根据来球的不同,在很难正常击球的情况下,在来球非常不规则的情况下,在球落在角球上很难回击的情况下,通过手动调节把球打回去。所以对于业余爱好者朋友来说,最重要的是琢磨球的旋转。基本掌握了这个规律,就有了微调的能力。
正手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好的弧圈球三要素是腿、腰、手;三者要协调,才能发挥弧圈球的最大力量。
从弧圈球的风格来说,主要分为欧陆派和亚派。欧洲球员拉弧圈球时,冲击分量多,所以球在飞行中速度快、力量大、弧线低;亚洲球员拉弧圈球时,摩擦分量多,所以球在弹跳过程中速度快,旋转性强,弧线低。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各国选手都在相互学习,所以风格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根据不同的球使用不同的技巧。
弧圈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拉好弧圈球,就必须努力学习,努力练习,这样技术才能有很大的提高。如何掌握基本的弧圈球技术?(以右撇子玩家为例)
一、技术动作分解
1.准备行动:
在拉球之前,位置一定要合理。一般来说,车站距离桌子边缘约为1.5m。左脚前,右脚后,两脚间距略宽于肩,右脚尖与左脚窝平齐,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双腿弯曲,包括胸部,重心降低,身体与桌子边缘的夹角约为45度。
2.拉球:
拉上旋球时右肩微微下沉,同时右臂自然放松,侧腰旋转完成引拍过程。此时以右脚为轴,重心放在右腿上。然后,右腿蹬地,水平旋转腰部,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还是放松的。当腰部转到与球台边缘基本平行时,开始收缩前臂击球。重心从右腿转移到两腿,肩膀放平。当你击球时,你应该找到一个好的击球时间。击球时间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来球即将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下降期是指来球刚从最高点落下的时间。一般来说,当来球位于右腹前方一尺以上时,击球感觉最好,可以发出力量。击球时要注意搓球,以向前推为主。击球后,立即注意大臂和小臂的放松和还原。与此主题相关的图片如下:关于击打位置,拉和搓是有区别的。以拉球为主的球员,一般都是在B点或者B点和C点之间击球..对于摩擦为主的球员,击球位置一般是c点。
拉下旋转球的动作要领和拉起旋转球基本相同。只是旋球拉下时右肩下沉较低,击球位置一般为B点,发力方向更多向上。
步法
拉球时,要时刻根据来球的位置跑动,以调整击球的最佳位置。跑步时,尽量保证重心稳定,不要晃动身体。
二、高挂消弧线圈和前进消弧线圈
高挂圈一般是为了拉下旋转球。高挂式电弧线圈旋转性好,但电弧略高,速度较慢。高挂弧圈球的击球位置一般是B点,甚至在A点和B点之间,这取决于来球的旋转。提吊弧环时右肩下沉较低,发力方向更多向上。先做一个高于球网的弧线,然后用力方向向前,再做一个向前的弧线。如果用力拉起,球很容易出界。正向电弧线圈速度快,功率大,但旋转较少。拉弧圈之前,击球位置一般是C点或者B点和C点之间..右肩微微下沉,发力方向更靠前。如果来球的向下旋转很强,就要加大腰部旋转的幅度和前臂收缩的速度来增加对球的摩擦力。
三、桌上弧圈球技术
台内弧圈球技术难度比较大。首先要判断来球的位置和高度,根据来球的高度来确定球拍的高度。一般板凳的弧圈球高度较高,往往等于甚至高于桌面的高度。击球位置一般是d点,因为摩擦球很细,所以处理下旋很强的桌球非常困难。对于转身不太好的下旋球,台内弧圈球对对手造成的威胁还是很大的。对于板凳上的弧圈球,注意发力方向向上,然后向前,并缩短弧线。
四、橡皮球和弧圈球
进口胶皮的性能与国产胶皮不同,对弧圈球的风格有一定影响。
欧洲人拉球多是因为欧洲的胶皮粘性差,海绵比较软,但是弹性好。采用进口胶套,球接触球拍后,海绵被挤压得很深,海绵被压缩的行程长,减少了来球的大部分旋转和力量。所以拉击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来球。另外,欧洲人身材高大魁梧,爆发力很好。这种拉动不小。亚洲人拉球摩擦力比较大,因为国产的胶皮,比如飓风系列的胶皮,粘性很强,海绵的弹性很实在,很大。球碰到球拍时,橡胶对来球的阻力很大,海绵没有被压缩到很大程度,导致板子很快脱落。所以只有更多的摩擦和旋转,才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所以使用国产胶套对拉球的技术要求更高。随着乒乓球器材的发展,国内产生了许多新产品,这些产品兼有国产和进口产品的许多优点。对于很多乒乓球爱好者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
五、拉球的常见问题
1.重心后坐力:
重心向后坐,自然阻止了腿部力量的发挥,使手臂上移,降低了拉球的速度、力度和旋转。
2.僵硬的手臂:
引手过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球能力,锁定了力量。击球后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减少速度。
3.腰部转动不够:
只用手臂拉球,会造成速度、力量、旋转的极大损失。
4.抬起手肘和肩膀:
以至于腿、腰、手不能协调,当力量从腿、腰传递到手上时,能量就中断了。
5.缓慢的脚步:
等球,这样击球点太低,以至于全身的力量都没有用在球上。
打弧圈球时发力的五个重要环节
很多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朋友都很亲近?我一直想提高那个扣人心弦的弧圈球的力量。但是很多朋友也有一个误区:总以为一板定胜负,但是越是蛮力失误率越高,或者偶尔能打出几个很暴力的球,但是总体来说技术退步了。这里,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拉弧圈球的几个问题。
1.推地面
很多球友在拉球的过程中踢地非常笨拙。有的踢地的时候不抬起右脚跟,只想着右脚踢地,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踢地的目的。踢地的主要目的是移动你的重心。一般来说,右脚蹬地后,重心会转移到支撑脚的左脚上,重心也会向前向左移动。
扭动腰部
大概现在生活富裕了,很多业余选手肚子大,腰圆,就看不到腰了。但要想拉出一个高质量的冰壶球,就必须借用腰部的力量。也许练乒乓球真的有瘦身瘦腰的效果。扭腰过程中不要简单的扭腰。如果遇到大动作闪到腰就很难了。这个时候,你必须利用蹬车的力量,方便地扭动腰部。
摆动手臂
这里我们指的是大臂。摆臂的幅度根据你网拍的位置而变化。对于网拍后面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大臂摆动的幅度要比网拍前面的大。无论摆动幅度有多大,大臂的摆动方向一般都是前上方成固定角度,一般与身体外侧平行。挥杆时不要抬肘,否则会使动作变形,导致球落网。
合拢你的前臂
大臂平行于身体外侧挥拍时,小臂迅速向前收紧,但收回小臂时不宜过紧。应该是根据大臂在地上扭动的惯性缩回的。小臂的停止位置大概在身体前方,高度一般与眼睛齐平。不要摇头,因为拉完一板箍球后要迅速恢复动作,继续下一板箍球的动作。
5.手腕内收
这个技术对玩家要求非常高。一般业余爱好者通过以上四步就能拉出一个高弧圈球,但球的弧线一般较长。如果想让弧圈球变短,就必须加手腕力量。可以参考德国选手波尔的正手弧圈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