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宝宝去黄山旅游

什么,孩子三岁了?

什么,爬黄山?

如果不是小腿酸痛和左臂肱二头肌偶尔发出的呻吟声,我不会相信带着三岁宝宝爬黄山的傻子是我。

几年前,在华山和泰山的登山道上,我看到一个婴儿吃力地爬着,靠在一根登山杖上,后背都湿透了。我回头看了看我的路线,看了看旁边背着我们大部分重物的男同学。我下定决心,默默发誓,我的孩子以后再也不带他(她)去爬山了。这不就是找虐吗?

但你还是来了,带着一个三岁零四个月的瘦弱小女孩。你怎么想呢?

嗯,其实我也没多想,感性冲昏了头脑!

计划里没有黄山这个选项。在合肥蹦跶了几天,觉得既然来了安徽,不去黄山就太可惜了。老同学借了车给我们,斌哥的同事夫妻也向往黄山的心,我们去一趟吧。

在路上。

本来计划开车三个小时,但是因为导航错误和拥堵用了六个小时。但一路并不枯燥,有参天的路边树,不时看到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宽阔的长江让人尖叫。一路甚至有山云轻雾,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刮风,仿佛出入仙境。南方的山,植被茂盛,覆盖细致,看多了山东的山岗像糙汉子,再看看这个长袖善舞的清秀姑娘。真的是爱。同行的小姨子说这里值得!

在这种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我简直忘记了一个孩子在我怀里睡着了。到了山脚下,住了一家民宿,买了票才浑身一激灵。想起当年在年华山上累成狗的场景:怕被悬崖吓到。我们晚上上山,凌晨到达,看完日出再下山。上山穿短袖热,山顶裹个小被子。当时老板陪着我和小丽,背上矿泉水,食物等很重的东西。就这样,回到学校一个星期左右,下楼梯的时候腿都在发抖。后来爬了泰山,比华山还高。我在山顶租了一件棉衣,一口气下来后,发誓再也不爬了。当然,第二年我打脸爬泰山。。。

想想这一刻,厚衣服没准备,体力更差。我查了一下,黄山比那两座山还要高,我的焦虑就像一个冷笑的怪物。

还能后悔吗?做点什么。我问有没有卖羽绒服的店,酒店老板无情的嘲笑我。夏天要羽绒服做什么?跑步机?我也不需要!雨衣?明天看天气预报,下雨就买!这个老板真的是佛教徒,不卖。好了,我要了一张黄山的地形图,一支笔,开始研究路线。我会去的。黄山太大了。攻略都说我至少要在山顶呆一天。难怪这些票三天内有效。

大家根据情况选择吧。我们没有急着订山顶的酒店,就放弃了看日出,安排了白天的行程。

原本打算走上山,下索道。酒店老板建议坐索道上山下山。即便如此,剩下的路程一天就排满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索道虽然上下落差1000多米,但实际上还不到半山腰。来了就去做!反正我有牛逼的队友!

我打算第二天五点半起床,坐最早一班公交车进山。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龙啸在来这里的路上睡了很长时间,晚上10点以后还不困。我们都太困了,眼睛都睁不开。她眨眨眼睛,问爸爸妈妈,我怎么不困?让我们哭笑不得。

晚上不知道做了多少个噩梦,还是因为焦虑。早上问了大斌,他没睡好。脑子里一直在想小鸡能不能爬山,路上怎么保证安全,怎么哭。

五点半闹钟响的时候起床。小费费了好大劲才给龙啸打电话,穿好衣服,做了一点心理建设。吃早餐(龙啸没吃)然后坐车出去。第一关顺利通过。

名不副实的旅游旺季,受疫情影响,游客不多。不需要在曲折的进站口排队。后来才知道,那天进山的只有两三千人,而往年都是几万人。

下车后遇到一个小摊,买了墨镜。小女孩很开心,开心地跑着。大斌在后面追着喊:女儿,保存体力!不能变速跑!

一路开心,很快就到了云谷寺索道的起点。

这是龙啸拍的,云谷索道的乘坐点。从粉丝的角度来说,就是拍葛冰的大肚子,也把我拍的更高。笑死了。

黄山缆车是非常超值的,又长又稳,但是很遗憾的是那种走在高山峡谷之间的感觉无法透过玻璃拍下来。武侠大片的感觉就是这么多。我坐了一次泰山缆车。那天雾很大,我的视线完全被挡住了。所以这次飞越山谷充满了新鲜感:山的壮丽和人造的精巧。

下了索道,我们去了第一个景点,石心峰。根据导游的说法,石新风意味着黄山有奇观。

不到八点,我们就到了石心峰脚下,通往山顶观景台的路很陡。准备上去的时候有一点动静,这么早就该起来打瞌睡了。我把她抱在怀里,在竖琴下休息。期间有十几个人拍照,我就听导游讲了十几遍竖琴松。

有人说,自然风光三分靠视觉,七分靠想象。黄山有十棵名松,皆因其形而为后人所附。

我们来玩的那天,天气很好,感觉没有云。竖琴松是黄山十大松之一。据导游说,冬天大雪压过松树的时候更漂亮。朱镕基同志和邓小平同志来此合影留念,并表示黄山是一座宝山,你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冬天还可以去山里旅游。所以黄山人民从80年代就开始搞旅游基建,9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业,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欣赏黄山这么方便。

大斌等人从石心峰下来后,龙啸还醒着。所以是时候展现爸爸的实力了。

以这种姿势抱着宝宝,仿佛在手臂上挂了一百斤,是对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

在大家的嘲笑中,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经验,花了三元钱准备了一根登山杖。结果就成了女儿的宠物。这两块木头到了她那里就是两块木头,充分发挥了拖泥带水的作用。

路上遇到很多松鼠,有小朋友在喂食。松鼠和鸟争夺食物。这就叫快速灵活。大人小孩待久了,很开心。据其他游客说,山上有许多猴子。于是,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寻找猴子成了龙啸最大的目标,这带来了惊人的动力。

在石头亭,斌哥极力推荐我抱石头(借个位子拍个照,如上图)。这次旅行我特别不喜欢拍照(心思主要放在孩子的安全上),看着那姑娘还算不错,就把这次旅行唯一的一张单人照留下了。我也不是很满意。我没有睁开眼睛,因为它们很小。用这个扭曲的滤镜留下一个思想。

光明顶有中国最高的天文观测台,可以启停直升机,还有一个球形建筑。当我第一次到达光的顶部时,山是清晰的,有点多云。

山、树、沟壑清晰可见。过了一会儿,雾从左向右飘。我开始延时摄影,花了几分钟合成了16秒。我看着雾气弥漫,渐渐吞没了群山。我们下山的时候,光明顶完全被白雾笼罩,刚到山顶就看到山川完全看不见了。告诉龙啸,孙悟空正四处走动来看望她。

于是她打开了执念,开始边走边寻找通往孙悟空的路。我们一直要求看真正的孙猴子。到了敖裕峰底,我们只好指着峰石告诉她,孙悟空就在那里。她激动地喊道:孙悟空!孙悟空!然后要求见见真正的孙悟空。

这段路其实有点危险,坡度很大,两边都是高耸的巨石。

有一段山路,小龙想体验飞行。我们两个一个拉着她,走两步飞两三步。伊娃玩得很开心,我们的胳膊就要没用了。

这段路,小姑娘要打头阵,别人一定跟在她后面。木栅栏上有一个大缺口。如果你不让我帮助你,你会担心你的老父亲和母亲。

我们一路来到莲花峰。通往莲花峰的路很陡,一条上坡的路,两边都是悬崖。然而,此时此刻,龙啸决心不走,而是要守住它。我试着背了她一会儿,上半身几乎贴在台阶上。我太累了,心跳加速。所以给了斌哥。这是他走路最艰难的部分,他的背是湿的。这时我手动告白了哥哥Bingo,前面抱着宝宝,后面背着背包。我的眼神平静而坚定,整个人在我眼中一闪而过。

但是莲花峰没有开放,所以我们打算去迎客松。已经下午两点多了。

我在幸福桥呆了一段时间,吃吃喝喝补充能量。这时,几个雨滴落下来,越来越多的雨滴涌入。前面有个山洞,我们进去躲雨吧。出门前,B&B车主说不会下雨,不用雨衣(这个B&B车主好自信)。我们真的没有准备雨具。山洞里很快就挤满了人,有些人浑身湿透了。我们很幸运。

山洞里又黑又湿,又吵。龙啸有点不耐烦了,于是他的父亲出了一个大招:卡通!借着山中渣渣的信号,我好不容易看完了最爱的汪汪队。相比之下,小女孩却坚决不让自己干净的鞋子碰到湿漉漉的地面。于是大斌一手抱着宝宝,一手拿着手机。他们专注地看了几集动画片。

后来斌哥出去看云(他在气象台工作,知道一点),说云又薄又亮。它不会很快停止。

果然很快就放晴了,我们就出洞迎客了。

出洞后就放晴了。我们多幸运啊!一天之内,阴天,雨天,晴天。而且上山的路上温度适宜,除了小孩,我们不需要增减衣服。这时,龙啸的精神是可以接受的。

(欢迎仪式上没有拍照)

黄山最著名的松树迎客松是一种很难成活的树。我想说,真的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生长在土质较差的岩石间,树枝主要生长在一侧,随着一侧重量的增加,平衡更难维持。现在伸出的欢迎臂由一个钢骨架支撑着。

看完迎客松,一行人准备返程。小鸡在路上又睡着了。前山的缆车比我们来后山坐的云谷缆车长。票价高出10元。和我们一起下山的游客带了一个一岁半的男孩。小男孩没睡,却像是能看透红尘。他可能累坏了。这些家长!

下了索道,坐车到汤口桥,走300米回酒店。在这次旅行中,龙啸的同学们都梦见周公站在大斌的肩膀上。我们一进旅馆大门,龙啸突然醒了,又问:我们是怎么下来的?你是怎么来的?然后我就开始哭。兵哥说这是她第二次问了,他认为是自己没有及时回答造成的。我觉得小女孩没有参与下山的过程,所以回来了,有点迷茫。再加上我吃的不多,心情很难控制。

小龙可能觉得他的父母不能指望了,他挣扎着给他的祖母打电话。打电话也是哭。斌哥赶紧做了一盒泡面。果然味道不错。

哄着孩子吃面。宾果哥泡了茶,然后躺下睡着了。之后就记不太清楚了。

反正七点多在酒店吃的饭。我们溜达出去,找到一家足疗店,做了一次足部按摩。

第二天起床吃了早饭。

一路顺风顺水,三个小时后回到合肥市区。

值得写的是,他同事兵哥的老婆是一家移动公司的工程师。一路上,她关注着信号塔,山上面的信号塔,她担心维护的难度。在隧道里,她注意信号塔的位置。我这个文科生又抓住机会,提问,了解了一点光缆,信号塔类型,铁塔公司等等。果然,每个人眼中的风景都不一样

如果再来一次,我们会带宝宝去黄山吗?

今年4月,我们去了莱芜最高峰莲花山。半山腰,龙啸一个人登上了顶峰,用体力杀死了我的父亲,她的祖父。过了一会儿,我提到了那座山,但我记不起它的名字了。她告诉我那是莲花山,上面有寺庙的和尚,还拿我爷爷开玩笑。经常有人说,小孩子记不住东西,小的时候没必要去旅行。事实证明,这句话不太对。

让我们回到开头。如果再来一次,我们会带宝宝去黄山吗?从理智上来说,不是!绝对不行!

如果没有伟大的客人,如果没有小妞良好的体质,如果没有理性的放弃曲折的路线,如果不是在好天气,那么登山体验可能会大打折扣。

命运眷顾,当感性大于理性的时候,这个愚蠢的登山行动,尽管身体疼痛,回想起来却是非常非常快乐和满足的。

黄山还有一半的景点,留下了诱惑,我们一定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