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便当
就拿寿司便当来说,最好吃最鲜艳的一定要放在上面,比如螃蟹寿司,那只橘黄色的螃蟹,那是月亮中的月亮。它第一个“上色”,卖的一流。去掉螃蟹后,每况愈下,一层比一层黑。原来寿司的配菜也分上中下三档,卖的时候从上到下依次排出。最上面一层肉菜,眼花缭乱,夸大其词,还经常虚假承诺。没有这层诱饵,谁愿意吃冷饭团最下面那块?做寿司饭盒的人是不是也知道生活在变糟,为什么还要把讨好的部分转到表面?
关于,人生就像一盒寿司,每个人都要面对好、中、差三种菜,相当于三种不同的机会。有些人会先吃坏的,再吃中间的,最后吃好的。他们说,谁笑到最后,谁就是最好的。人生应该像芝麻开花。看看古人。十年寒窗,无人问津,一成名,天下皆知。为了将来毁了今天,读书一定要读“头悬梁,锥刺股”和“闻鸡起舞”所谓先苦后甜,无大成就。这样的人一般都是老年人。
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吃好的,再吃中间的,最后吃差的。如何快乐,如何担忧明天,反映了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孩子。
有的人先吃好的,再吃坏的,最后赢了。他们认为,年轻人精力充沛、味蕾发达、感受力最强的时候,吃最好的会让幸福感更强。不然年纪大了,味蕾退化了,就不知道味道了。不知道味道就吃最好的,等于毁了美食,毁了自己的前半生。吃最好的,吃最差的。那时候的他,人到中年,成熟,最有韧性,可以咀嚼生活的艰辛,或许可以承受一个又一个的折磨。有了这种铺垫,终于吃到中等了。这样想的人一般都是成年人。
一盒寿司,能给人这样的联想,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除了寿司午餐,还有荧幕内午餐、公司午餐和爱妻午餐...有一个妈妈的午餐是这样的:一个黑漆红底的盒子,底下是白米饭,米饭上面是牛排,牛排上放着几颗蟹黄,旁边放着三个娃娃头。仔细看娃娃的头,原来那不是玩具,而是一道菜:鱼肉丸片、生鱼片、海螺肉、番茄、黄瓜、薄烧、紫菜卷,每样组成三张不同长相、不同发型的小脸。
一个饭盒就能传达出这样的感官之美,简直让人无法下车。
吃到嘴里,感觉整盒盒饭从繁华美好到平庸,嗓子都退休了,就像一出好戏结束了。
便当其实就是我们的便当,是家常菜,里面的每一种材料都是那么的不起眼。它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安排:谁先来,谁左谁右,谁多谁少,都要拿捏到位。就像一出戏,总得有人策划。这时候骗子就是导演了。有了导演,便当就不再是便当,而是便当。骗子的思想有时会藏在容器里,有些饭盒会分成几个小方块。每个小格子里只放一个品种,菜放在里面,精致如珠宝。排列成格子后,有一种参差不齐的和谐之美。吃饭的时候,兴奋中有点紧张。如果你吃同样的东西,你会失去一个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