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不想造一辆车吗?华为和余承东的原因是什么?

“任怒了……”

“华为内讧……”

“余承东要上课了……”

“余承东要小米了……”

不知道这几天华为要不要造车的争论支持了多少标题党。

要说华为真强,一辆车都没造出来,让新能源汽车行业舆论一跳。

今天,我们不搞阴谋论,也不妄加揣测。我们就说说华为做不做汽车的问题。

01

余承东想造车的原因是什么?

事实上,这一时期围绕华为汽车业务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华为会造车吗?

余承东无疑是一个“造车人”。

原因很简单。华为消费者业务在2020年的峰值销售额为4829亿元,贡献了华为54.2%的营业额。

由于不可抗力的影响,2022年暴跌至2145亿元。

有句话叫“华为可以死,但不能这么死。”

如果余承东领导的消费者业务做错了,被公司否定了,他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华为智能手机在成为世界第一的巅峰,突然被美国精准打击,谁也不会愿意让谁看到。

既然新能源汽车是下一个金矿,我们就要抓住它,再创辉煌。

2022年,余承东领导的华为智能选品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这样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销量提升到了7万多辆,这也让余承东在汽车制造领域充满了信心。

从整个行业来看,余承东也有充分的理由让华为造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取代纯燃油汽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是一个远超当年智能手机的超级大市场。

几年前,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成功树立了高端形象,一下子风靡全球。主要原因是利用了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号召力。

现在,华为手机业务不景气。如果不造车,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高端形象会逐渐被人们遗忘。这么优质的无形资产,不战而弃,似乎有些可惜。

造新能源汽车,其实符合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在国内,华为可以开辟另一个金矿,尽快走出困境;接下来,你可以让余承东展示一下自己的野心,长出一口被无缘无故打一顿的恶气。

从任何角度来看,造车的想法都没有错。

不过这个想法被华为拒绝了。

这个否决不是一般性质的,但是《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公告是由任直接下达的,有效期至少5年。

按照华为的强势风格,这个公告表明华为内部关于造车与否的争论将在夏天停止。

现在的问题是,外面有消费者在等,公司里有绰绰有余的人多次求情,甚至不惜擅自行动。华为造车为什么这么坚决?

02

华为有很好的理由不造车。

有句话说,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虽然受到了一些势力的攻击,但建不建都能掀起舆论狂潮。华为的这股能量,正在赶超目前全球销量冠军比亚迪。

不过,华为目前的困难可能比外界想象的更困难。

2022年,华为营业额达到6423亿元,净利润达到356亿元。

看来这个数字还是挺惊人的。

要知道,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2022年营收42465438+亿元,净利润166亿元,与“没落”后的华为不是一个数量级。

但华为净利润同比暴跌69%,创2018以来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后续发展必须依靠内部成长。

利润骤降近70%,这也是任一直谈“寒气”的原因。

此外,华为正在增加其在R&D的投资。2022年,R&D投资达到1,61.5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25.1%。

在这个基础上,剔除正常运营成本和其他成本,华为真正能用来扩张的钱其实并不多。

那么,假设华为现在做汽车,会怎么样?

每年可能增加数百亿的支出,大大增加公司的管理难度和成本,陷入各种舆论争议,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对于现在的华为来说,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下并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这些成本能收回吗?

不确定性比较大!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大巨头,短期内极难撼动。

在整车制造领域,华为目前经验不足。即使能通过努力研究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三五年内实现盈利也几乎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太平洋东岸还有一股势力时刻盯着华为。

不说别的,智能芯片现在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如果华为真的造了整车,但是被攻击了,那么之前投入的几百亿资金可能会血本无归。

事实上,华为不造车的决定遏制了余承东继续在C端扩张的冲动,因为华为承受不起几年无利可图的长期投入。

任表示,在华为内部,只有以何廷博为首的海思没有盈利目标。

显然,华为不会涉足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它更喜欢利润更高、见效更快、麻烦更少的B端业务。

03

华为回归B端能有什么收获?

近年来,华为凭借其智能手机在消费市场引起了轰动。很多人是从手机开始了解华为的。

但其实华为的灵魂在于B端。

对于C端业务,任早就表达了“手机业务赚钱养海斯”的观点。

在华为看来,C端业务是用来支撑其他业务发展的,并不是华为的“主渠道”。如果调整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华为想瘦身,强调盈利,保证长期生存。那么,余承东“先烧钱再盈利”的造车计划,就成了华为的负资产,必须打掉。

更何况,在华为看来,即使不造车,华为的汽车业务也能维持下去。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只是“新能源”的一个载体。

4月1日,著名的“汽车百人委员会”不仅余承东出席,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也出席了。

侯金龙表示,华为将在上海车展发布全新的一体化增程集成电驱动系统、第二代高压平台电源域解决方案、全球首个光存储集成过充系统架构等核心设备。

既然电动车是必然趋势,如果华为能把核心部件做好,那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既然要赚钱,那在B端赚钱和在C端赚钱有什么区别呢?

结束语

华为太小还是余承东太激进,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会有华为的一席之地,但不是现在人们熟悉的那张脸。

本文来自一诺作者。西游记,且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