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南门和古榕双桥的构图
早上6点起床,不为别的,只为看一眼周庄在黎明的天空下醒来时困倦的眼神,体味秋雨冲刷了昨日的俗气,沉淀了游人留下的喧嚣后,周庄该有怎样的风韵和品格。
昨天睡的地方是云海度假村,度假村的后院是白仙湖。我早上走过后院,就是为了看这一望无际的湖,看碧波荡漾,看鱼周围的纱网和木桩给远处的湖水增添了多少迷茫。庭院北侧是云海塔。站在塔上,周庄的全景尽收眼底。
远处有船只行驶,开阔的湖面上波浪拍打着堤岸。在白仙湖碧波荡漾中,隐约能感受到远处湖水与天空同色的蒙蒙薄雾。沿着湖岸漫步,周庄坊静静地泊在湖中,没有了夜色的绚烂,却把古朴典雅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我静静的站在周庄船外的长廊上,回想起昨晚看到的周庄船,高高悬挂的彩灯勾勒出的优雅轮廓,金碧辉煌的大厅,大厅顶墙上那盏散发着中国神韵的灯笼,在这里举行的2001 APEC会议筹备会的场景,都在我眼前掠过。江南水乡的文化魅力以周庄船的形式与世界接轨。
走过一座水泥小桥,出了云海度假村,一个在路边等着的三轮车司机问我要不要坐车。我笑着摇头拒绝了。我漫步在这条现代化的大道上,看看新周庄人是如何在毫无趣味的情况下开始新的一天的。
周庄的新城街道还算宽阔。路边已经有很多行人,三三两两的人力不停的经过。在道路的两边,有许多卖鱼和龙虾的小贩。街上的集市里,进进出出的人都把大门堵住了。可以看到手里拿着蔬菜的周庄人,商贩不断进入。集市上传来的声音在告诉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但叫卖和讨价还价的声音却变成了嘈杂的噪音。突然有一种想远离的感觉。我怕这世俗的生活被我带入古镇,扰乱我的心情。于是他拦下一辆人力三轮车,开走了。上车前先问了价格,黄包车夫用不错的吴语说:三元。于是我大胆的上车走了。上车前问价格不是怕多贵,而是不想上车后听到一个天文数字,在平地上闹点风浪。此类事件在其他旅游景点也时有耳闻。
车停在古牌楼前,就进入了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古镇,仿佛渐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回头望去,“唐风传承”四个大字的古牌楼和附近的全福塔构成了进入周庄的第一眼。往前看,可以看到一块仿古的石头,中国文联的创作基地旁立着一块石碑,告诉最初的游客,这里是文化人的福地,是创作文化的宝库。
左边可以看到,周庄富豪沈万山创办的卖万山蹄的“专卖店”多达三家。两家卖万山蹄(正宗)的店铺已经开门了,还有一家还关着门。但是看到这种现象我总有一个不解?一个公司会在一个地方开三个铺面吗?然而,尽管我很困惑,我还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哪怕是一个小谜团。
二
清晨的周庄,寂静中回荡着三三两两有些安详的行人,迈着悠闲的脚步。昨夜的秋雨过后,石板和石头铺成的路面还微微有些湿。也想起了昨天因为下雨在路边小店买的拖鞋,还有进入古镇后看到的漂亮木屐。我后悔没有买一双,以至于木屐在长长的巷子里踢着。现在是上午十点,卖木屐的小店还没开门,我只好穿着塑料拖鞋在小街的上游悠闲地走着。
漫步在温暖安静的河边,听不到昨天导游的喇叭声,听不到拥挤嘈杂的踢踏声,听不到游客的喧哗,听不到不堪入目的后脑勺,遮住了风景和韵味。偶尔能看到几个游客在拍各种风景。我知道他们大多是昨晚在周庄住宿的旅客,他们同样渴望感受周庄的宁静。
双桥,这个遍布全球的“天元之地”,不再有昨日的拥挤和喧闹。没有烦躁的心情,双桥会向屈指可数的游客展示它迷人的魅力。北市河在桥下静静流淌。不下雨的时候,石德桥的弧形拱和桥身与投射在河中的倒影形成了一把非常漂亮的钥匙,圆圆的桥洞向每一个路人诠释着天地之间的写意和谐。再看看那座桥。永安桥用一个长方形的洞与圆桥相连,真正构成了一幅一把钥匙一把锁的写意水墨画。要真正感受圆处的开结键桥和禅机,只有在这宁静的黎明,当你穿过城隍街的窄巷到达河边,安详地坐在石阶上,才能用眼睛和心灵真正感受到双桥的文化意蕴。
突然,在我凝视双桥的目光中,古镇的人们清晨起床,匆匆走过。在船娘轻盈的脚步后面,居然还有一只大黄狗跟着。刹那间,桥上漫步的人和狗,北市街上的绿树,五颜六色的双桥,桥下荡漾的碧波...,无声的水墨画突然活了过来。
双桥有运动感,突然有了灵动的活力。
双桥是活的。
沿着北街往南走,隔河望去,河对岸的太平桥斜倚着水平流淌的后港河。桥的北岸是几栋错落有致的房子,南岸是高高耸立的三层楼房,青瓦、飞檐、二楼四周的屋檐上挂着红灯笼,还有未拉起的竹帘,这是水乡的另一种独特魅力。
如果那些在嘈杂拥挤的时代,徒步穿越双桥和周庄的旅人,能怀着失望的心情,看到黎明时分双桥的秋雨图,我想太平桥的宁静,大概也不会后悔当初来周庄寻找古老家园的梦想。
古镇的早晨,做饭的炊烟开始弥漫在河面上,住在古镇的一些家庭开始用柴火做饭。炊烟给宁静的古镇增添了一份诗意。小街上的人行道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开放。在河边的石阶上,可以看到那个女人在洗衣服,站在石阶上搓衣服,偶尔有砸衣服的声音透过河边绿树的倒影在河面上响起。
古镇终于开始从昨晚的沉睡中醒来。
在一个巷子里,我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烧水,一个中年男人叫了她两个字:“妈”。那声音是那样的柔和而充满感情,又不失吴的软语特色,而这个重叠的“妈”字,比目前大多数人只能叫的单个“妈”字,多了几分亲情和柔情。听到这两个字,我顿时如痴如醉。在现代中国,能如此真切地叫出“妈妈”的人并不多。我们更多听到的只是一个词“妈妈”,但有些中年人已经渐渐忘记了对母亲的称呼。
傻傻的站在河边那对母子厨房外的街上,虽然听不懂他们背后的对话,但这两个字足以勾起我淡淡的留恋。我想起了今年的北京。母亲节那天,有关单位专门在街头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宣传母亲节:在公共场所当着母亲的面喊出两个字:“妈妈”。很多中年男女站在街上,红着脸,最终没有到处叫。当一个中年妇女终于面对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喊出内心的呼唤时,这两位“妈妈”。在这里,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这种呼唤是如此的亲切、自然、美丽、令人屏息。
走过张婷的前门,门还关着,现在不是欢迎游客的时候。紧闭的门似乎在说着什么。门前的灯笼虽然还亮着,却有一股陈旧的味道。也许,超负荷的旅客已经让周庄的管理者们有些疲惫了。我拍下了这扇紧闭却宁静的门,这一刻的宁静也许是这座古宅休养生息的美好瞬间。
福安桥、提云桥、兴隆桥、后港河、南市河、钟石河都被我的相机偷过。正在欣赏周庄的宁静美景时,天空突然又下起了雨。看到雨滴在河中欢快起舞的场景,我忍不住再次打开相机,继续寻找周庄的秋韵。
在这个清晨的雨中,我不仅撑着淡淡的天蓝色油纸伞走进周庄寂寞的雨巷,还能看到三两个游客在雨中漫步,他们大多手里拿着相机,留住周庄的美好。
在雨巷里,在拱桥上,时不时会遇到一两个恋人——像男女,依偎在一把伞下,甜蜜地走着。对他们来说,似乎这秋雨就是最美的情歌。
我在想他们昨晚应该呆在周庄。昨日七夕,他们该在周庄的哪个小桥上听牛郎织女的情话夜话?也许应该是“外婆桥”...
站在拱形的福安桥上,看着秋雨在南北城市的河面上翩翩起舞,突然发现今天早上的秋雨突然有了变化的节奏,一会儿密集的雨点,一会儿稀疏的细雨,一会儿欢快的华尔兹,一会儿抒情的蓝调。听着秋雨敲打在屋顶的瓦片上,就像滴答的鼓声在响。这优美的节奏是上帝赐予的吗,是不是专门为有志于梦想周庄的人表演的?
看着屋檐的雨水滴落在长长的巷子里,撑着油布伞走在长长的巷子里,想起了昨天孤独的七夕,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给遇见的第一个女孩买一束花,听着云朵在河里流动的孤独心情。
而这个早晨,在这个早晨静静的雨中,走进的巷子应该是戴望舒的雨巷:
独自撑着油纸伞
徘徊在漫长,漫长
孤独的雨巷
我希望见到
像丁香一样。
怀恨在心的女孩。……
是啊,我多么想在巷子里找到那个带着淡淡忧伤的丁香姑娘,读懂她忧伤迷茫的眼神,驱散她丁香般的惆怅,小心翼翼地收藏我心中丁香般的芬芳...
三
我撑着伞在雨中行走,在雨中徘徊...在黄成和北街之间转了好几圈。唯一不敢踏足的是贞丰街,去三毛茶楼。我几次不敢在钟石街上走,我总是犹豫是否去茶馆。我怕去茶馆太早,没开门。我不敢去,也找不到在这个茶馆里听《橄榄树》的那种悠长的情怀,让飘零的云重新发现三毛梦的心情无法实现。
秋天的雨停了又停,停了又停。此时,我的心也是一会儿阴雨,一会儿晴天。最终,我还是按照心中的愿望,穿过斜风细雨的长巷,走进了三毛茶馆。
进了茶馆,看见一个女人坐在靠窗的桌子旁,窗外的背光下只有模糊的影像。我很惊讶。有比我更早的寻梦人吗?
关于这个比我更早的造梦者,我没有细说太多。这时,在右边的窗口,一个戴眼镜的男人站了起来,笑着走到我面前,跟我打招呼。我一看,知道这是三年前认识的三毛茶馆老板张,也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我也很快微笑着和他打招呼。楼主,还记得两年前吗?2000年的冬天,我来到这里,正巧遇到你已经关上门了,只有最后一块门板还没关。我想请你让我上楼去看看。最后,我的虔诚打动了你,于是我被允许上楼。后来是我的虔诚,才让你和老板娘约定不关门,让我和你喝茶聊天。楼主张。
看到楼主想起了往事,我说我先上楼,楼主挥挥手说,上去吧。其实我进三毛茶馆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留言簿里找我的留言。我以为那些留言簿还在楼上,就先上楼了。仔细找了一下,找不到当年的留言簿。我问了茶馆里一个有两个大酒窝的女服务员,她告诉我,过去的一切都在楼下。当我知道可以找到留言簿的时候,我静下心来,打了很多两年前去过的茶馆。木柱上挂着几本厚厚的留言簿,都是2002年的,每一本基本上都写满了游客的留言,梁上挂着的“江南第一茶馆”的横幅,墨迹很淡,布满了岁月的尘埃。
下楼后,我跟房东说我在找过去的消息,边说边走到一张木桌前。
那个年轻的女孩走过来问我:你想喝什么茶?我笑着回答:当然是阿婆茶。
我刚要坐下,坐在窗边的女人问我:你是哪里人?当我回头时,发现坐在窗边的那个女人正在和我打招呼。我赶紧回答,青岛,这位女士笑着说,我也是青岛人。是的,因为从一个地方来说,有一种自然。
这才仔细看了比我早来的梦者一眼。原来是个中年妇女,善良随和,端庄典雅。在交谈中,我了解到她来这里学习双面绣,过去学习摄影,出版了自己的相册,现在她是北京几家公司的老板。我来这里学刺绣,是为了在北京的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的领地,好让我在北京的时候,在逃避繁杂的日常事务的时候,能安静地用刺绣来平静自己的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寻找内心平静的方式。我环游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这位女士却选择了刺绣。比我好。小的藏于野,中的藏于世,大的藏于朝。我是一个隐藏的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