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向你展示短视频MCN的平台渠道投放模式。

个人品牌实现顾问涛哥表示,投放渠道是平台本身。随着移动平台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短视频信息资源。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推送机制,可以根据用户的心理实现精准投放。

MCN组织采用多渠道内容分发模式,跨平台传播是其一大特点。涛哥认为,多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意味着MCN机构需要根据平台的属性及时做出调整,因为适合一个平台的短视频内容在另一个平台上可能得不到相同数量的好评。

涛哥表示,与Tik Tok这样的流量推荐平台不同,微博的“私域流量”特征更加明显。如果我们把每个名人积累的粉丝看作是自己的“私人领域流量”,那么微博在这个领域比Tik Tok更相关。对于Tik Tok这样的平台,我们更愿意将其定义为“公共领域流量”。

在这个粉丝经济的时代,你只有积累了粉丝,拥有了一定的流量,才能重新包装品牌,最终实现商业变现。微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一开始建立粉丝,就有了私域的基础。每个用户打开微博,第一页都是用户关注的人。所以粉丝在场的话会有流量保障。

涛哥说,对比两个平台的粉丝数量,不难发现,Tik Tok有几百万的账号名人,微博大概只有几百甚至几千的粉丝,那么为什么Tik Tok比微博更容易获得人气呢?这和他们各自的平台属性密切相关。

涛哥强调,拥有“公共领域流量”的Tik Tok平台,为每个人打造专属的流量池,聚集所有好的、受欢迎的高点击视频内容,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将重点内容打包,随心所欲地推送给用户。这种强势的营销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户寻找消费内容的时间成本。在同样的时间单位下,用户更容易被吸引去种草,从而成为一个红人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