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命门关元足三里可以减肥吗?

艾灸(第一部分:隔姜灸)

(1)取穴

要点:阳池、三焦俞。

配穴:地极、命门、三阴交、大椎。

(2)治疗

每次取1主穴,65438辅穴,隔姜灸。圆锥体的高度为1厘米,圆锥体底部的直径为0.8厘米。新鲜姜片厚2mm,直径1cm。每次灸5 ~ 6强。65438+每日0次,3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估

* * * 15例治疗,有效5例。最大减重4 kg,最小减重1.5 kg [13]。

艾灸(第二部分:悬灸)

(1)取穴

主要穴位:足三里、中脊、关元。

配穴:舒天、丰隆、太溪、脾俞。

(2)治疗

患者取半卧位,暴露灸点,点燃艾条,间接灸治疗。离穴位的高度取决于患者可以忍受的穴位区域的皮肤温度。采用鸟啄灸或旋转灸。每次选取主穴2个以上,辅穴2个以上,每个穴位艾灸5-10分钟。

艾灸点皮肤发红为度。1 ~每日2次,10天为一个疗程。以上操作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艾灸。

(三)疗效评估

* * *治疗31例,结果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4.19%[15]。

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导致的超重称为肥胖。人的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和脂肪细胞中的脂质含量。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大多是细胞肥大,没有明显增加。

变胖有四个主要因素:

(1)遗传;

②内分泌功能紊乱;

③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

4错误的饮食方式。

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部分肥胖者都属于这一类。一般女性的脂肪约占体重的22%,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效果。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穴位:

1,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血瘀、阻络或血粘所致的面部疾病有显著疗效。

2.耀阳关: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方。

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失调、手臂肥大、男性阳痿、遗精等。

3.中湾:

定位:上腹部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适应症:可增强食物在胃中的消化吸收,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呕吐等。

4.关元:

位置:脐下三寸。

具有强身健体、增强腹肌纤维弹性、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不孕症等功效。

5、居:

定位:在髋关节上,当髋关节前上棘位于股骨大转子凸线的中点时。

适应症:促进手臂和大腿深层脂肪代谢,提高肌肉纤维活力,治疗腰痛和下肢瘫痪。

操作:用艾灸仪或艾条作用于上述穴位。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导致的超重称为肥胖。人的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和脂肪细胞中脂质的含量。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大多是细胞肥大,没有明显增加。

变胖有四个主要因素:

(1)遗传;

②内分泌功能紊乱;

③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

4错误的饮食方式。

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部分肥胖者都属于这一类。一般女性的脂肪约占体重的22%,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效果。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穴位:

1,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血瘀、阻络或血粘所致的面部疾病有显著疗效。

2.耀阳关:

位置:第四腰椎棘突下方。

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失调、手臂肥大、男性阳痿、遗精等。

3.中湾:

定位:上腹部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适应症:可增强食物在胃中的消化吸收,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呕吐等。

4.关元:

位置:脐下三寸。

具有强身健体、增强腹肌纤维弹性、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不孕症等功效。

5、居:

定位:在髋关节上,当髋关节前上棘位于股骨大转子凸线的中点时。

适应症:促进手臂和大腿深层脂肪代谢,提高肌肉纤维活力,治疗腰痛和下肢瘫痪。

操作:用艾灸仪或艾条作用于上述穴位。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减肥配方(二)

二、真正的脂肪型减肥穴位:

1,关元:

位置:脐下三寸。

具有强身健体、增强腹肌纤维弹性、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不孕症等功效。

2、大横:

定位:肚脐两侧各四寸。

主治:便秘、腹泻、腹痛。

3.脾俞: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每侧1.5寸。

能增强人体吸收营养的能力,使新陈代谢功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功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便血、呕吐、水肿有效。

4.三阴交:

定位:内踝上方三寸,胫骨内侧后缘。

能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有平衡作用。是女性常见穴位,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有效。

5.丰隆: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侧脚踝尖端上方8寸,胫骨前缘外侧两外侧指(中指)。内侧与嘴平齐,是外侧膝眼(小腿鼻)与外侧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气逆、咽干、狂躁、足衰、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晕厥头痛、头晕、心烦、面部浮肿、四肢浮肿、体重、闭久、骤溃、妇人心痛、痰为病、头风、气喘咳嗽、排便困难。

操作:用艾灸仪或艾条作用于上述穴位。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