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破茧成蝶,业绩翻倍》
但是,这只能说明做起来不容易,不是做不到。而且早在1990就有专家提出了行为变化定律(如下图所示)。他是彼得·圣吉。
彼得·圣吉说,人的行为改变分为这几个步骤:在原有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自我认知,发现问题,更新信息,检验效果,发现规律,改进行为,形成习惯,内化观念,形成意识。经过这一轮波折,这个人已经“螺旋上升”了,与之前相比有了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发自内心的,深刻的,持久的。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观察行为改变的真实过程。
某银行广州增城支行(以下简称“增城支行”)希望在2013年度实现业绩大突破,推出了“破茧成蝶,业绩倍增”行动学习项目。项目开工前,2012年,该行在总行十几家一级中心支行中排名中下游;项目完成后2013年末,在总行考核中获得“三冠王”(零售业务第一、公共事务第一、综合第一)。其中,年利润增长57%,营收增长43%,存款总额占增城份额的20%。全行业绩全面飙升,人员面貌焕然一新。
其实业绩的巨大变化不是最重要的,这种变化背后的机制更重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如何让改变一次又一次成为常态,这才是最重要的关注点。
总裁们的工作状态就一个字——忙!突然开始一个行动学习项目,除了发起者,其他社长基本都持无所谓的态度。然而,两个月后,高层通过自己的眼睛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负责公共业务的Y校长说:“我对行动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怀疑、惊讶、信念、服从、尊重。”
“什么是怀疑?一开始对行动学习不了解,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不知道员工会不会有情绪。我当时还挺怀疑的,心里没底。惊喜,是惊喜。在行动学习的启动会上,我感到非常惊讶。会议可以产生这种效果。我可以用这个方法,按照这个过程。我以前从未做过。我很惊讶!信仰意味着相信。通过这些行动学习会,里面的逻辑、方法、效果都摆在眼前,不可思议,又不得不相信。服服帖帖,行动学习解决了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真的很有说服力!尊重就是尊重。越学‘水’,越深刻地知道看似简单的动作学习背后有很多理论和方法,让人佩服!”
这是高层的行为变化。这种改变经历了发现问题、检验效果、改善行为、内化思想等几个环节,这正是沿着彼得·圣吉的“行为改变周期”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行动学习项目的领导者是总导演。他没有刻意去改变某个人,但是高层在系统化的设计和效果面前有了深刻的行为改变。
在增城支行,项目顾问刚开始和中层打交道的时候还是很痛苦的。
在项目开始前的一次说明会上,咨询师介绍了行动学习的概念,现场一片寂静。顾问老师后来笑了:“现场中层看着我,差点说‘这葱哪来的?“不洗不切就放在桌子上?”"
在项目启动会上,中层管理人员再次让顾问和高层管理人员吃了个“软钉子”。几百人的启动会上,有人穿着拖鞋短裤进来,有人在现场挑战老师:“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分会会长,却没有做过动作学习。不还是好好的吗?”现在我老了,正等着退休。你在折腾什么?"
按照计划,启动会第一天,顾问老师会讲如何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第二天中层汇报年度计划。
第二天,丑媳妇见公婆!高管和顾问老师在台下当评委,听报告。第一个上台,那个计划就完成了,一个字,烂!第二个上台,那个计划,一个字,烂!第三个上台,评委开了一瓶凉茶!高层真是如坐针毡:“停!后面的队伍,如果你觉得比前三个好,就上台报道。不然就别上来!”结果没人上台。
“推翻重做全部!”
第二天,在后续的时间里,所有中层管理人员返工,再次制定年度计划。接下来的一周,重新安排,做一个年度计划报告。
在第二次报告中,年度计划的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然后,每月总结汇报,循环改进,不断改变展望,计划达到SMART(具体、量化、可衡量)标准,面对现实,自我分析,核对数据,反思突破,创新对策...积极的行为和正能量不断涌现,同时业绩也在上升!
这是中层的行为变化。通过行动学习的反复训练,中层领导的团队从传统型团队变成了参与型团队(两种团队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通过之前分公司中层的表现,不难发现很多中层是不会做计划的。很多人嘴上说着制定计划不屑一顾,实际做起来却漏洞百出。即使制定了计划,也不会实施。行动学习就是督促大家制定计划,用计划推动执行。
在“行为改变周期”中,中层的道路更加曲折。有些人带着过去的行动和想法在新的环境中再次尝试,发现这条路被堵死了,由此引发冲突和反思,进而实现思想上的“惊人飞跃”。中层的行为变化来源于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与高层不同。
增城支行和其他银行一样,基层网点从业人员众多,平均年龄38岁,大多在基层工作了十几年,工作强度大,晋升机会少。如何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如果能盘活基层,激活终端,组织绩效提升的大业就完成了一半。
项目组启动了一个特殊的项目——幸福网。
“在一个人与人相处的时间比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多的环境中,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是快乐的,充满喜悦的,而不是严肃的,无聊的。那我们一起努力,大家一起参与,出主意,看看怎么让我们的网点更快乐?”
……
群众的智慧真是汪洋大海,大家都鼓足了力气出谋划策:
装修美化环境,让网点“打扮得漂漂亮亮”;
使用热情自然的客服技巧;
网络团队建设;
给优秀员工的独特小礼物,比如广州塔《小蛮腰》的电影券,一天带薪休假,一打彩票...
在这个过程中,有快乐奥特莱斯的展览和评比,表彰优秀的人。
经过一个月的暗访,客户满意度和员工参与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基层员工行为改变的过程比我们预期的要顺利。在行动学习项目中,他们自我认知,发现问题,检验效果,改善行为,内化思想。他们的行为变化更加简单自然,充满活力和情感。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银行的老员工背负着过时的观念、落后的技能和不愿意改变的包袱。增城支行行动学习的实践告诉我们,老员工不是负担,而是财富。但是,是负担还是财富,取决于管理者是否找到了“芝麻开门”的密码。基层员工行为改变的关键在于找到他们的需求,转移精力。我们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奇迹。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增城支行各级干部和员工的行为变化。大家高兴的时候,会进一步思考:变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何复制成功,延续成功?行动学习帮助增城支行实现业绩奇迹的秘诀是什么?
核心秘诀在于,行动学习作为一种升级的管理模式,是感性与理性并重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效率大大超过普通培训。它重视人性,强调参与,激发情感,将PDCA过程还原为为梦想而奋斗的快乐体验;它通过流水线枯燥的工作找到了努力的源泉,实现了现代管理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当然,光有核心理念是不够的,还要有系统的设计。
行动学习的制度设计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比如行动学习会,可以代替每周的管理会议,每月的管理会议,每年的战略会议,扎扎实实的谈工作,比传统的会议要好!在一年的时间里,行动学习导师和公司业务团队并肩作战,不断辅导和解决具体的战略战术问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行动学习是可靠的!
管理动作越简单,可行性越高。秀拳头,秀腿,没用。真正的杀手锏往往是一招制敌。管理者精力有限,所以能抓住的核心只有一两个。核心走偏了,大局就丢了。行动学习的过程设计一定要简单。一个典型的行动学习项目流程可以设计如下:第一步,项目开始前,安排一天的深度访谈,先与高层领导达成谅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沟通“什么是行动学习”、“做什么”、“期望达到什么”、“用什么指标衡量”、“如何激励”...行动学习是管理升级和组织变革,领导者需要带头示范。第二步,召开两天一夜的动员会,充分调动员工的情绪,让全体员工全力以赴,争创一流。启动会不仅是工作计划的开始,也是员工激情的开始。从这一天起,全体员工开始投身于新的管理模式。第三步,学习三天驾驶技术,培养更多的企业内部司机,让这些内部司机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火种。第四步,安排四次复盘和辅导会(各环节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第二轮是总结、反思、提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报价一个月一次,可以持续半年,也可以持续一年。第五步,弥补能力不足,进行专题学习。这种学习不是应付式的学习,而是根据工作总结和业务辅导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第六步,召开总结会,回顾过程,展示成果,提炼方法,感谢团队,升华情感。行动学习通过以上严谨的流程,将突破性的理念融入到管理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导演了一场全体员工梦寐以求的大戏。增城支行的这部剧,动作学习项目的负责人是总导演,项目组是美女舞蹈、灯光、摄影。各级员工各司其职,明确自己的角色。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接受新的信息,遇到冲突,改变思维,检验效果,改善行为。他们的成长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理解,组织只是创造改变的土壤,给个人留下足够的独立发挥的空间。